石海宁 张小继 路雪林
【摘要】本文基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临床
【中图分类号】R8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1.2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77例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分布在2.1至81岁之间,均值为(5510±416)岁。
本次观察开展之前均在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本次观察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针对77例患者的疾病类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部位(局部用药部位、皮肤、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用药数目(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是否存在家族药物不良反应现象、既往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控制管理:①选择安全药物: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之前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药品说明、疾病史、用药禁忌等就行了解,了解后为患者选择合适及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大剂量中药注射剂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出现,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还应规范配药,减少多组液体混合产生的不良反应。②注射后的观察:在为患者注射中药制剂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滴速,及时监测患者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给予针对性处理及缓解。③配伍禁忌: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单独使用,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治疗的情况,不合理的药物配伍会导致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超标、改变其PH值及主要成分的含量等,降低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导致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
1.3 疗效判定
针对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实施合理用药控制后患者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77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
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2.277例不良反应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控制后的疗效
77例不良反应患者在经过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管理后患者皮肤红肿、水疱、荨麻疹、求证、消化系统症状、注射部位红肿、瘙痒、胸闷、气短、血压异常及过敏性休克均有所缓解或消失,控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1.2例(1558%),与控制前相比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西药联合中药疗法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报道,中药注射剂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少数严重不良反应还会造成原有病情加重,从而引发医患关系。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助于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以及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31 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①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中药注射剂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穿心莲、板蓝根、茵栀黄、清开灵、复发丹参注射液等,某些不良反应较严重。临床研究统计报道,双黄连粉针制剂、茵栀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经分析后发现,上述中药均可能与药物临床应用率较高相关。由于国内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展不完善,因此目前报道的不良反应病例未能真实反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②不良反应表现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多涉及不同器官或系统,中药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受损、如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理衰竭、心绞痛、房室传导阻滞等;其次血液系统也较为常见,包括紫癜、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DIC等;呼吸系统受损包括哮喘、急性肺水肿和呼吸抑制等,消化系统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吐、如下、肝功能异常;皮肤黏膜受损包括皮疹、口腔溃疡、药物疹;神经系统受损包括头痛、抽搐、锥体外系等。
③不良反应具有不可预见性:中药注射剂中由于过敏性物质种类较多且不确定,不能经预试验将其降低,所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不可预知性。
④不同批次间不良反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到药材质量、工艺技术条件等限制,不同生产厂家以及相同厂家不同批次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种类可能不相同。
32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应用不对症、配伍不当、溶媒选取不当、治疗操作不当。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现象,需加强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控制,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认真询问患者不良反应家族史和既往史,严重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儿童、老年、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监督,加强药品上市之后的再评价工作,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宣教工作。
总而言之,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已经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不但与藥品自身缺陷有关,还与患者个体差异和使用不规范等有关,所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院各职能部门需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18(7):57-59
[2] 刘宏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