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观察

2019-07-08 23:55马晓民吴小妹贺建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VAS评分不良情绪舒适护理

马晓民 吴小妹 贺建伟

【摘 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30例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筛选时间范围2017年7月~2019年3月。采用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纳入舒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骨科护理,舒适组开展舒适护理,对比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舒适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组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够促进不良情绪改善、疼痛减轻,也能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骨折;不良情绪;舒适护理;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会面临诸多不适,也会承受相对强烈的疼痛,使得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对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机体耐受能力,对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康复效率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分析了舒适护理对改善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将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30例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筛选时间范围2017年7月~2019年3月。采用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分组,舒适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有65例。对照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34例,31例;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38.72±4.37)岁;骨折原因:坠落伤17例,交通伤23例,跌伤13例,砸伤12例。舒适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36例,29例;年龄26~62岁,中位年龄(40.18±4.82)岁;骨折原因:坠落伤18例,交通伤22例,跌伤14例,砸伤11例。收集和比较两组基础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骨科常规护理,主要是骨折部位处理、密切观察伤情和各项体征变化、定时查房、简单宣教和并发症预防等。循证组落实循征护理,

具体方法:①创造舒适环境,考虑患者的心理特点,营造家庭氛围,从而减轻患者在院治疗过程的焦虑感和陌生感。挂遮光窗帘,准备基本的生活物品,提供给患者书籍、杂志、报纸,和患者分享音乐、评书、相声,保障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障夜间灯光柔和。重视治疗安全性,保持各区域地面长时间干燥,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多加设扶手,定时进行病房消毒。关注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将每日进行的操作尽可能集中,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确保夜间安静,患者不受打扰。②安排专职护理人员,从接待患者到出院落实各项服务,利于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在治疗全程护理人员应当利用灵活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予以有效的疼痛干预,指导患者通过变化体位、深呼吸或是帮助其进行按摩、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指导患者随时处于合适体位,定时帮其变换体位,多了解患者的主诉,问询其有何不适,尽量满足期合理需求。根据患者的伤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指导其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并予以足够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③舒适心理护理,重视有效性沟通,评估在各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分析影响患者情绪变化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手段,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善于利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及时的表达对患者的关怀、关心,多关心患者,教会患者面对紧张、焦虑情绪进行深呼吸、放松的有效方法。引导患者正确分辨存在的负性情绪,鼓励患者合理的释放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量表评分,以评估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评估接受护理后患者VAS评分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调查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接受护理前后SDS、SAS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SDS、S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舒适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舒适组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类型,也是骨科收治患者较多的疾病类型。骨折主要因暴力损伤、劳损等因素造成,发生后能够引起强烈疼痛,也会对患者机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2]。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因为疼痛、活动受限、固定材料等带来的不适,常常产生烦躁、焦虑、易怒等消极情绪,面对这种状况,护理工作需要承担更多,不仅要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康复,还需兼顾对患者机体、心理整体状态的调整,将能够对患者产生不适的因素降低,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度,从而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3-4]。

舒适护理是目前广受患者和臨床认可的护理模式,初次是台湾学者提出,基本的施护原则,首先在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具备一定主动服务意识、预见性与循征理念,重视护理服务细节,在施护过程体现人文关怀,对治疗环境、患者的心理状况、认知程度予以足够重视,让患者的需求获得满足,也利于提高舒适感,从而帮助患者改善消极情绪,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5]。此次研究结果:舒适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组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够促进不良情绪改善、疼痛减轻,也能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窦春阳,尹飞香.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9,38(1):159-161.

闵丽新.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4):213-214.

张艳.舒适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9):62-63.

林丽.舒适护理在骨科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4):62-63.

韩洋.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6):53-54.

猜你喜欢
VAS评分不良情绪舒适护理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红花如意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观察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