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体理解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9-07-08 03:52孙宇红孙成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教学设计

孙宇红 孙成余

摘   要 学科整体理解是针对教师素养发展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把握化学课程的知识脉络和功能价值,对学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具有统摄性。以“溶液”单元设计为例,说明不同学段“溶液”内容的主要安排和育人价值,掌握初中学段内容组织、学情分析和设计思路,并对不同课题的实施进行策略化研究。

关键词 学科整体理解  教学设计  优化策略

核心素养由各学科共同支撑,化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基础上,对一些化学现象的基本理解,运用相关科学探究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察视角、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化学学科)》中,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之前,增设了具有统摄性的“学科整体理解”指标,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科整体理解涵盖了化学学科特征、内容体系及价值理解、初中化学课程的理解、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改进五个部分。这要求化学教师能够系统了解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初中化学各单元主题及价值追求,研究主题知识的逻辑顺序并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定位知识的育人功能。在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识素养发展脉络、能力素养发展脉络突出系统思维理解,整体规划和实施学段教学。

一、学科整体理解规范设计要素

1.把握知识脉络的价值理解,明确学什么

“溶液”位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单元,内容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小学科学中,依托学生生活体验,结合相关溶解现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对溶液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中阶段,在对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组成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概念,并对溶质溶解的程度和限度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形成相关的化学观念;高中阶段,在分散系背景下,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进行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思维通道,彻底理解了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初中知识脉络是引入“溶液”定性研究,建立相关概念;拓展研究溶解的限度和程度,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定量联系。内容编排的主线为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

2.创设实用的认知方式,明白怎么学

从事实入手,通过经验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交融互动,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语言表達与符合表征相结合,强化探究体验,在解决情境化任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发展思维。

3.采用持续进阶的多元评价,明了学得怎么样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蕴含于知识掌握和活动过程之中的,学生的有效学习必须通过能激励、鼓舞、唤醒学生内驱力的活动方式开展,通过进阶式的多元评价,让评价嵌入教学全流程,增强学科的育人功能。具体三个课题分析见表1。

二、学科整体理解优化设计策略

1.整体理解,规划教学活动是基础

在学科整体理解背景下,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是由主线贯穿始终的,素养提升是进阶式培养的,规划好阶段学习任务和发展目标是体现整体理解的基础。

(1)系统组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知识的不同阶段按照能力的发展主线,依照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前引后联,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知识生成路线和思维的发展路径,无疑是对素养提升有益的。

(2)丰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按照知识生成的先后顺序,实行模块化推进,采取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推理验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科核心观念。

(3)增加应用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价值认同。增加学生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实现能情同步。例如,对“溶液的形成”中“练习与应用”的解决方法,就可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铝+固体硫酸铜,铝+硫酸铜溶液,汽油+油污,洗涤剂+油污。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真实体会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理解汽油和洗涤剂去污的不同原理。

2.整体理解,形成化学观念是关键

结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从具体知识中提炼出看待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科整体理解的关键。

(1)巧设问题,构建概念。“溶解度”一节,通过探究【实验9-5】和【实验9-6】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在这繁杂实验背后,实则是目的简明的问题链。

通过问题链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学生充分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对其相互转化的影响。

(2)真实探究,促进概念理解。在饱和溶液概念的巩固阶段,设问“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归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并演示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高锰酸钾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帮助学生认识饱和溶液是相对于某种溶质而言的。

(3)实质归因,促进迁移。从局部走向整体,必然要经历知识拓展和视界进阶。在形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过程时,通过举例说明溶液的“浓”“稀”是由溶质和溶剂共同决定的,当溶质和溶剂两者的量确定以后,溶液的浓度也就确定了,随着溶质和溶剂量选用不同的单位时,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也就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为进阶学习液体溶质的体积分数和后续“物质的量浓度”学习打开视界。

3.整体理解,实现心智发展是目的

整体理解就是为了防止知识的碎片化,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心智的同步进阶。概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溶液概念的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探究过程,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实现知思同步。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去万里,产生巨大的思维反差。在初步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时,要通过观察“消失”、回忆“溶解”显化溶解的微观过程,实现宏微转换,在证据推理过程中,让思能同步。

总之,教师要从学科整体的高度思考义务教育学段的化学学科的课程价值、课程特征、内容体系等多种要素,凸显学科育人的特殊功能,实现学生可持续进阶培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化学学科教学)[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教学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