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雯
【摘要】在传统的童年研究中,儿童是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存在的。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出现了“儿童视角”这种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的新研究方向,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支持性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转变教师观念,追随幼儿经验,满足幼儿需要,并在教师支持下主动和谐发展的园本性课程,其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促进幼儿健康自由地成长。
文章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基于幼儿的观察视角,探索支持性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行为观察;支持性课程
幼儿园的围墙边有一块空地,里面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孩子们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合种植的地方。心动不如行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拔草,松土,整理出一个小小的种植地。
“我们可以种什么呢?”“青菜”“红薯”……孩子们众说纷纭,最后孩子们决定种南瓜,因为其他的植物小朋友都尝试种过了。于是“我和南瓜的故事”也由此开展。
一、思考在先,预设课程
我园大部分幼儿在农村长大,对于田园种植有了一定观察和知识积累,这个活动是从幼儿自然生活中选择出来的,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预设课程发展价值与活动框架,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以及孩子参与课程计划的优化调整。
我们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
“我和南瓜的故事”从幼儿的自主探究开始……
二、激发兴趣,自主体验
大班的孩子们在没有任何种植南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活动。孩子们各自寻找着自己认为最合适种植的地方,自行分小组开展了种植活动。在初次种植过程中,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比较,同伴交流,思考探究,一点一点积累他们在自主体验中的直接经验。
瑞吉欧的教育实践中,把儿童视为主动的、有能力的、顽强的探索和发现者,而不是预先定义好的、脆弱的、需要帮助的和无能为力的儿童。在幼儿的初次种植南瓜的过程中,从整理、选种、种植等都是由幼儿参与,这无疑使儿童信心大增,意识到一种使命感,体验到了自己是活动的小主人,养成了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自由表达的习惯。
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适宜的工具,并教给他们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中进行尝试,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验过程中孩子们感到兴奋和满足。
三、跟进支持,儿童参与
南瓜一天天成长,教师在组织散步的过程中与幼儿通过谈话交流跟进支持,孩子们不间断地进行管理,他们通过记录表、绘画、拍照等形式呈现兴趣和疑问,这也成为课程调整和优化的依据。
课程一:综合活动——南瓜长长的藤
活动现场:几个星期后,南瓜开花了,绿色的藤越来越长,蜿蜒在地面上,孩子们很新奇,他们仔细地观察着黄色的花蕊,摸一摸略有刺感的南瓜叶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家的南瓜以前是长在屋顶上的”“我看见它们是长在树上的”“爷爷会给南瓜搭一个架子,让南瓜藤爬上去的”……
幼儿的答案:向爷爷奶奶请教,南瓜藤最好固定在架子上,这样才能有充沛的光照,南瓜会更大更甜。南瓜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藤也会向适合自身生长的地方伸展。
孩子们了解到南瓜的这一习性后,寻求家长的帮助,找来了稻草、竹竿等材料,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用实际去验证。
課程二:体验活动——采摘南瓜
秋天到了,南瓜成熟了,大大小小金黄的南瓜像风铃一样挂在幼儿园围墙旁边的长廊里。孩子们看到自己种植的南瓜成熟了,非常开心,但是南瓜们大多数都长在高高的架子上,如何采摘成了孩子们新的问题。
小朋友们先实地观察,想象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部分小朋友迫不及待想试一试自己的想法。经过小组讨论,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画踩在凳子上,有的想跳高高采摘……
孩子们大胆想象,预设采摘南瓜的方法,并分组进行探索尝试:有的小朋友高高地跳起,试图摘下南瓜;有的站在石凳上,进行采摘……长廊中间的南瓜太高了,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成功,老师及时为孩子们准备了木制梯子。
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终于采摘下成熟的南瓜。
课程三:科学活动——种子储存法
背景:在前期主题活动“秋天的种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过收集各种各样种子的经验,大家用种子制作贴画,开展种子品尝会等等。小朋友们得知春天播下的南瓜种子是去年存储的,非常感兴趣,迫切地想知道存储种子的方法。
首先,孩子们向农民伯伯请教,并请家长记录在记录表上,和班里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交流;确定几种存储种子的方法,并分别进行尝试。
下面是孩子们尝试的“草木灰存储种子”的方法:
其活动过程:
1.切开成熟的南瓜,找出种子。
2.清洗种子。
3.进行晾晒。
4.用草木灰进行搅拌,捏成饼状。
5.贴在干燥的墙面上。
6.等待自然风干。
7.来年春天的时候继续用此种子播种。
支持性课程在于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在“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并鼓励幼儿去尝试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幼儿像种子一样健康自由地在阳光下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李召存.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15-18.
[2]王友缘.新儿童社会学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1(5):34-39.
[3]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