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数学学习更具生长力

2019-07-08 03:48沈琼
教育界·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素养

沈琼

【摘要】数学活动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小学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思想的形成,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文章将对小学数学活动课堂的实践做一些阐述。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习兴趣;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数学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精心创设数学游戏、数学操作、数学阅读等不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其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

一、创设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无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那么数学游戏就成了学生最好也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

案例一:熟练记忆乘法口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口诀后,学生能有序记忆口诀,但在实际运用中,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比如计算6×5,多数学生不能脱口而出“五六三十”,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要从“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一句一句地背,才能知道“五六多少”,计算速度受到严重影响。这时,不妨让学生“对对口令”。甲同学说口诀中的两个乘数,乙同学顺利对出口诀中的得数就可以过关,然后两人互换角色,但是如果乙同学对不上口令(得数说错,或口答得数时速度过慢),那就继续由甲同学说乘数,乙同学对得数,直到正确为止再互换角色。

这种形式可在课上练,也可在课后练,随时随地都能练。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大家你追我赶,口诀自然就烂熟于心了。原本枯燥乏味的口诀记忆,融入竞赛游戏的元素,学生对于口诀的记忆顿时就变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了。

案例二:小小商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教学结束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们准备了许多不同价格的商品,有一元以内的,也有超过一元的,有整元或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学生用自带的若干人民币来到“商店”挑选心仪商品,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巩固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进一步巩固付钱、找钱以及简单的计算等。在以上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对后续的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结合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可使学生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或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参与数学游戏,能逐渐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逐渐形成数学思想。

二、组织操作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皮亚杰说过:“智慧在手指间跳动,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这样思考就有了载体。

案例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

在教学数数和数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将小棒与自然数一一对应。先让学生一根一根数小棒,将“一根”和“一”一一对应起来,一根就是1个一;当学生数出10根小棒后,让其将数出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将“一捆”和“十”一一对应起来,一捆就是1个十,二捆就是2个十,三捆就是3个十……再一捆一捆数,数到100,将10捆扎成一大捆,将“一大捆”同“百”一一对应起来。学生在“一根一根数”和“十根十根数”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十”“百”。在认识了这些计数单位后,数一个100以内自己喜欢的数,要求每数出10根扎成一捆,数完后说说这个数的组成(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再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个数。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经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其中蕴含了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集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操作让学生对于数的概念的本质掌握比较清晰,接下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学生理解算理就一定不会困难了。

案例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剪(沿高剪开)、拼一拼的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转化过程中,学生发现,图形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图形转化前后的面积并未改变,因此想到只要求出转化后的长方形面积就等于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后进一步发现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就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积=底×高。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旧知转化成了新知。学生经历了操作过程,并在操作中注重将做、想、说结合起来,不只停留于外显的动作层面,还让学生在头脑中实现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三、指导数学阅读,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阅读是师生进行数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与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拓展数学视野,提升数学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认知活动。

对于比较适用于讲授方式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不妨让学生自行阅读,自主学习。阅读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让学生把阅读中没能看懂的部分做上标记,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写下来,把需要记忆的概念或计算、推理的过程在纸上重新推导一遍。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用圈圈、画画的方式在重要的地方标注一下,反复咀嚼重要词句的意思,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准确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已知学校合唱队有男生12人,女生比男生多20人,求学校合唱队有女生多少人?引导学生发现:抓住题目中 “女生比男生多20人”来分析是关键,明确是哪两个数量比,比的标准是什么,把比的标准“男生人数”圈出来,比的结果怎样(女生多、男生少,在女生和男生下分别标注多和少),分析清楚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知道求女生人数(多的数量)就是求比12多20的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在上述数学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标注的方法来辅助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数学课外书籍、报纸、其他数学读物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識面,提高数学的自学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升数学素养

学校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数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它比课内的数学活动空间更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拥有活动的自主权,因此这样的活动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让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生成,并从中引导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开设数学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不同年段开展数学讲座活动,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历史资料、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等。历史资料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更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出好数学专题小报。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收集或撰写数学报刊稿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数学小报。数学小报可以刊登一些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家的名人名言、数学谜语、数学小笑话、数学学习经验介绍等。

开展数学制作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学具和数学游戏材料,如制作简易的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制作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教师应加强对学具制作的指导,组织学生对制作的学具进行评比,鼓励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参与数学学习。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巩固和运用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还发展了数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101-102.

[2]钱平玉.动手操作,激活思维[J].江苏教育,2005(10).

[3]舒凤云.经历学习过程 丰富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参考, 2006(Z5).

[4]冯玉新.丰富学习过程 积累活动经验[J]. 新教师, 2012(04).

[5]张朋.立足数学课堂 积累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参考,2017(29).

[6]成琳琳.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参考,2017(36).

[7]陈洁琪.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促进学生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8]邹立坝,邹海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教育, 2018(11).

[9] 徐国明.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08).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素养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