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
[摘 要] 要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文章联系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指出教师要结合实践来创设情境,要积极将悬念元素和游戏互动等内容融入到情境之中,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必然会促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由此促成他们内化数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并逐渐将这种思想和方法向生活延展,让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思维更具逻辑性和严谨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优化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提升对数学文化和思想内涵的体会,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结合学生的实践来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自主发现的认识最为扎实,理解也相对会更加深刻一些,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现知识内在的关系和研究思想. 一旦那些本质性的认识和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好奇心以及探索欲的激发,学生在操作和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能够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来组织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三根吸管,长度分别为13厘米、9厘米和6厘米,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这样几项操作:(1)能否用你所准备的吸管拼出一个三角形?(2)如果在最短的那条吸管上剪掉1厘米,你还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3)如果在最短的那条吸管上再剪掉1厘米,还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4)请思考三条吸管的长度满足怎样的要求,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实验操作是上述情境最明显的特点,这也让情境本身具有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在任何一节数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实验环节往往是学生表现最活跃的时候,这种活跃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操作和讨论中,也体现在他们的思考中. 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或是经过思考,或是经过讨论,最终都完成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而问题解决的经验将是这节课学生在知识以外更加宝贵的收获. 而且实践性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接触知识最为真实的一面,他们也由此能够将数学理论和相关研究融合在一起.
融入悬念元素来创设情境
数学研究本就是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过程,但是如果教学处理不当,学生感受不到悬念,他们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繁难无比. 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有效化解难度,将悬念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产生一种“悬而未决、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激活,他们在这样的情境诱导下,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索热情.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韦达定理时,可以通过一些看似相当烦琐的方程来设计悬念感:有这样一个一元二次方程1994x2+657x-34=0,请判断其根的情况. 学生在推算过程中感到很是麻烦,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很容易,只要分析其中相关数据的特点就能很快得到它的根是“一正一负”,而且负根的绝对值更大一些. 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写出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师立马就报出其根的具体情形,很多学生可能抱有怀疑的态度,教师则在边上安排好计算软件,学生输入相关数据之后,很快就得出方程的根,由此检验教师每一次判断都是正确的. 一种悬念由此而产生:老师的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他能如此快捷地得到答案?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方程着手,在比较和探究中总结相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韦达定理的存在.
数学是一门非常玄妙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这种玄奇之美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和分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状态,由此激起学生最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的处理能够有效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熱情,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合游戏互动来创设情境
什么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最合理的答案应该是四个字——“寓教于乐”. 孔子在总结教育原理时也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动机,这也必然会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将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的节奏,并自主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生普遍都非常喜欢玩游戏,如果我们通过游戏互动来创设情境,往往可以让原本沉闷无比的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将显示出更强的积极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概率”这个概念时,如果纯粹和学生讲解理论,一切将显得生涩无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上有关“摸到红球的概率”这个场景,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自主从生活中搜集一些不确定的事件,然后让同组的其他学生推测事件发生的概率,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更加默契,所搜集的素材最为新颖.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比拼的意识,我们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活动能够最大程度激起他们的思维. 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列举了很多有趣的不确定事件:今天老师买彩票中到大奖的概率;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五年内夺得世界杯冠军的概率;放学时在校门口计算十分钟内离开校园的人数,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这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取整之后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些问题或是源于学生的生活,或是诙谐无比,充分体现出游戏的性质,同时其中又蕴含着强烈的数学味道,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的情境.
通过游戏来创设情境充分迎合了初中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游戏性质的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数学,同时他们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由此坚定学好数学的目标意识和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地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要积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充满实践性、悬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由此点燃学生主动研究和探索的热情.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发的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将由此而得到显著的提升,他们也会因此而更加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