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思辨素材 提高解题能力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综合练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9-07-05 12:31谢亚莉执教陈庆宪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除数算式水果

□ 谢亚莉 执教 陈庆宪 评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这一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计算时是直接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和余数。而本课是侧重于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对商和余数做出分析来确定结果。为了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教师在教材提供的练习素材的基础上,增设了对比和开放的练习素材,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一、基本训练,进一步梳理余数规律

教师先让学生针对下面前两组算式直接写出商和余数,计算后再出示每一题的得数,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算式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除数都是4,第二组的除数都是6。

生:每一组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比上一个算式的被除数大1。

生:第一组的商开始都是6,余数一题比一题大1,到最后一题商7,余数变没了(0)。

师:第二组算式的商和余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也有这样的规律。

师:能根据这样的规律把第三组的被除数和除数填出来吗?

(学生填算后,教师出示学生的多种填法。师生共同探讨)

第一种:学生把这10个算式看成一组,想到除数都是“5”,从第一个算式填出“25÷5=5”到最后一个算式是“34÷5=6……4”。

师:为什么想到除数都是“5”呢?

生:因为在这里余数最大是4,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我想到了除数是“5”。

第二种:学生把这10个算式看成上、下两组。

上面一组的5个算式有多种填法。比如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30÷6=5”,那最后一个算式是“34÷6=5……4”。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35÷7=5”,那最后一个算式就是“39÷7=5……4”。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40÷8=5”,那最后一个算式就是“44÷8=5……4”。也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45÷9=5”,那最后一个算式就是“49÷9=5……4”。

下面一组的5个算式也有多种填法。比如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36÷6=6”,那最后一个算式是“40÷6=6……4”。也有学生把第一个算式填成“42÷7=6”,那最后一个算式是“46÷7=6……4”……

师:无论是看成一组,还是看成两组,在填被除数和除数时要注意什么?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除数确定后,下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要比上一个算式的被除数大1。

(评析:课始,教师针对有余数除法给学生提供了算式题组,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技能,更让学生通过这几组算式的计算,再次发现当除数不变时,余数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第三组的填算中,学生要利用前两组发现的规律,通过分析商和余数来确定被除数和除数。另外,学生通过这三组的填算,还为本课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做了计算上的准备。)

二、专项训练,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一)引入同一背景下的同类问题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狂欢节,但狂欢节上有许多问题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去解决,你们能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投影出示图1)

图1

师:你能分别解答小明和小刚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教师反馈学生的解答过程。

小明的问题:50÷9=5(次)……5(个)

5+1=6(次)

至少要烤6次。

小刚的问题:45÷8=5(个)……5(元)

最多能买5个面包。

师:以上两个问题都有余数“5”,那为什么解答小明的问题最后要加“1”,而小刚的问题最后不加“1”呢?

生:小明的问题中余下的是5个面包,这5个面包还要烤一次;而小刚的问题中余下的是5元,这5元不能再买一个面包了。

接着教师在同一背景图中出示小丽和小芳提出的问题(如图2),继续向学生提问:你还能帮助小丽和小芳解决问题吗?

图2

学生又独立列出算式解答后,教师反馈学生的解答过程。

小丽的问题:75÷8=9(个)……3(元)

最多能买9个面包。

小芳的问题:60÷9=6(次)……6(个)

6+1=7(次)

至少要烤7次。

(评析:教师创设了帮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背景素材,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这一素材中巧妙地设计了两类问题。第一次在背景图中呈现两个问题,使学生通过解答、质疑,知道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需要加商“1”,而另一个问题的结果商不用加“1”。紧接着在这背景图上又呈现同类型的两个问题。虽然是重复提出,但这两个问题刚好对应着需要思辨商和余数实际含义的两类问题,从中确定问题答案。这两类问题也正是本课练习的重点,通过两次重复的练习,促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类问题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引入同一背景下的不同问题

师:刚才大家帮助小动物解决买面包、烤面包的问题,下面你还能帮助小动物解决住房的问题吗?(见图3的三个问题和四个解答)

图3

师:每一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请你用线连一连。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连线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师:前两个问题都是住大房,为什么第一个问题要连第二个解答(要住4间),而第二个问题要连第四个解答(结果是3间)呢?

生:因为第一个问题是至少要住几间大房,通过计算发现住了3间大房后,还多出4只小动物。因为都要住大房,所以这4只小动物还要住一间大房,所以住的大房是“3+1”间(4间)。

生:第二个问题是最多住满几间大房,也就是3间大房每间都住6只小动物,余下的4只住一间大房,这一间大房就没有住满了,所以最多住满3间大房。

师:是呀!第一个问题是“至少要住几间”,而第二个问题是“最多住满几间”,所以我们在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条件和问题。

师: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与第一个解答连线?

生:因为第三个问题22只小动物都住小房,列出算式是“22÷4”,通过计算知道住满5间还多出2只小动物,这2只小动物还要住一间小房,所以结果是至少要住6间。

接着教师针对图3中还没连上的算式“22÷4=5(间)……2(只)”向学生提问:这第三个算式找不到问题,你能针对这个算式补上问题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如果都住小房,最多住满几间?(住满5间)

师:除了这四个问题之外,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生: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这些小动物可以住几间大房和几间小房?”

师:你们的问题是否还需要补上一个条件“每个房间都要住满”?

(学生点头称是)

师: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

生:我选用算式“22÷6=3(间)……4(只)”,余下的4只小动物去住小房,这样就要住3间大房和1间小房,而且每一间房都住满了小动物。

生:还可以用算式先算出“22÷4=5(间)……2(只)”,把剩下的2只小动物和一间小房中的4只小动物合在一起去住一间大房,这样只要4间小房和1间大房。

师:都听懂他们说的意思了吗?(学生都表示赞同)

师:以上我们是把大房与小房搭配着让小动物住,这样不但让这22只小动物都住下,而且每个房间都保证能住满。

(评析:以上练习素材来自教材中的习题,但原教材中只有三个问题,教师把教材的习题在呈现方式上做了改进,并增加了“最多能住满几间”的问题,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每个问题的计算解答,接着让学生针对没有连上的算式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显然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除了进一步提高思辨分析能力外,还较好地渗透了优化思想。)

三、拓展训练,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

(一)顺向拓展练习

师:刚才大家帮助小动物解决了住房问题,下面你还能帮小动物解决分水果的问题吗?(投影出示图4)

图4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在投影上呈现学生的解答过程。

第①题:17÷6=2(盘)……5(个)

16÷3=5(盘)……1(个)

13÷2=6(盘)……1(个)

这些水果最多能拼2盘。

第②题:17÷3=5(盘)……2(个)

16÷3=5(盘)……1(个)

13÷3=4(盘)……1(个)

这些水果最多能拼4盘。

师:为什么第①题最多只能拼2盘,而第②题最多能拼4盘?

学生经过交流,最后总结出:哪一种水果分的盘数最少,就按哪一种水果分的盘数来确定这些水果的盘数。

(二)逆向拓展练习

师:刚才大家帮小动物解答这些水果能分成多少盘的问题,如果已经确定要拼几盘,你能得出每盘要放几个水果吗?(在图4的基础上又出示了③④两个问题,如图5)

图5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再组织集体交流。

第③题学生填出:每盘应该放4个苹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算出橘子放4盘还余1个;每盘放3根香蕉,可以算出香蕉放5盘还余1根;但题目又告诉我们这些水果刚好拼了3盘,所以只能把苹果拼出3盘,算式是“13÷3=4(个)……1(个)”,这样每盘就应该放4个苹果还余1个苹果。

第④题大部分学生开始也填出每盘放4个苹果,这时教师向学生进一步提问:每盘只能放4个苹果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得出四种放法:每盘可以放1个、2个、3个、4个苹果。

师:为什么有这么多种放法呢?

生:因为从题目中知道这些水果刚好拼3盘,而香蕉是每盘要放5个,这样香蕉已经放出3盘还余1个,所以13个苹果平均放出3盘或3盘以上都是可以的。

师:大家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

教师等待片刻后向学生提问:谁来解释一下?

生:如果苹果每盘放1个,这样就可以放13盘;如果苹果每盘放2个,就可以放6盘还余1个;如果苹果每盘放3个,就可以放4盘还余1个;如果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余1个。这些放法都没有小于3盘。

师:那苹果每盘放5个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苹果每盘放5个,13个苹果只能放2盘还余3个,那这些水果刚好放2盘,而不是刚好放3盘。

师:这一题苹果有多种放法,我们称它为开放问题。下面小动物碰到开放问题,你们还能帮它解答吗?

在图5上出示第⑤题:如果这些水果刚好拼出5盘,那每盘可以放()个橘子、()根香蕉、()个苹果。

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许多的答案。教师在反馈中引导学生说理,使学生领悟到以下的解答策略。

可以先确定把橘子放5盘作为最少的盘数,也就是橘子每盘放3个,还余2个;那香蕉每盘可以放1根、2根或3根,这样都不会少于5盘;苹果每盘可以放1个或2个,也都不会少于5盘。

也可以先确定把香蕉放5盘作为最少的盘数,也就是香蕉每盘放3个,还余1个;那橘子每盘可以放1个、2个或3个,都不会少于5盘;苹果每盘可以放1个或2个,也都不会少于5盘。

师:为什么不先确定苹果放5盘呢?

生:因为苹果是13个,如果放5盘,每盘放2个还多出3个,这里多出的3个苹果,因为每盘放2个,还可以多放1盘,实际上可以放6盘,不是放5盘。

师:如果苹果每盘3个,这样就放出了4盘,还余1个;这4盘比要求最多放5盘要少了,所以苹果每盘只能放1个或2个。

(评析:拓展环节实际上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是①②两题,这两题也是原教材解答此类问题的要求,让学生理解合在一起放几盘,关键要看哪种水果放的盘数最少。第二步是③④两题的逆向思考题,在这两题中都是已知刚好拼出3盘,橘子每盘放4个,不同的是前一题每盘放3根香蕉,后一题每盘放5根香蕉。要求思考的问题,第③题是每盘要放几个苹果?第④题是每盘可以放几个苹果?而在第③题中前两种水果放的盘数都超过了3盘,所以只要把苹果放出3盘就符合条件;而第④题,因为香蕉已放了3盘,这样苹果就要放3盘或3盘以上。第三步的第⑤题是在上两题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开放,此题是对以上解题策略的深化,需要学生较全面地对各种水果的数量与盘数做出分析。)

要上好一节综合练习课,重点是要对练习素材做出创新性的设计,尤其是低年级的综合练习课,教师会感到练习设计的困难。“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教师先从创设有余数除法的口算题组,梳理出规律;接着创设在同一背景素材下的对比练习,呈现两类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接着针对原教材素材做了适当的补充,并在呈现方式上做了改进,使练习素材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最后创设了开放题。教师把这些练习素材穿插在帮小动物解决问题的故事中,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除数算式水果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