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娟
【摘要】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即一切能够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可利用的資源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作用和原则,结合海门市常乐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谈了一些思考及策略。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概念诠释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即一切能够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可利用的资源因素。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课程资源的性质分,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按空间分布分,有园内资源、园外资源和网络资源;按课程资源的载体分,有以人为载体的,以物为载体的和以活动为载体的。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能有效促进园本课程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就是赋予或挖掘园本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课程资源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依据,是为园本课程建设服务的。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幼儿园本课程的内容载体,是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作用于幼儿园课程。同时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其次,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通过参与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仅其自身的生活感受、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能力发展等构成园本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可以得到发掘,而且可以学会获取课程资源的方法,在有任何需要的时候获得包括教师曾经使用过的资源来满足学习的需要、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成为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再次,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园本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在给幼儿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和良好契机。通过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师将与自然和社会互动,不断地融入自然和社会生活,深化对自然、社会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感悟;获得与他人分享智慧的机会和创造的广阔空间;赢得专业自主权、课程决策权的回归,从中摆脱对课程资源的无意识状态,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园本课程资源,只要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
2.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
3.合作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加强园所开发团队之间的合作配合,也要加强园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要加强园所与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合作配合。
4.因地制宜原则
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而深厚的,其开发利用要避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把握好开发广度与深度,即考虑从课程资源中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提取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呈现的方式等问题,关键在于不能把课程资源当作可有可无的条件,而是要把它当作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
四、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尽管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它是充分发展幼儿个性和使幼儿园办出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当今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倡和支持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就结合我园实际谈谈我们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1.资源库的收集与归类
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在课程资源地图中提供3处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介绍,及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预设有可能引发的幼儿的学习及经验(分年龄班)。
第一步,首先通过教师集体研讨,确定好大的环境建构框架,然后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决定具体的环境建构材料,老师、幼儿、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民间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底结构材料。如在环境设置上,我们一方面调查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因地制宜,重新调整和规划了整体区域的划分,把每一个廊道、每一处转角、每一片草地都还给孩子;在环境创设上,我们共同收集提供瓦片、白布、酒坛、瓶子、砖块、木片、纸板、树枝等,孩子们进行绘画、扎染、涂鸦、装饰等,真正实现孩子是环境的主人。
第二步,调研幼儿园周边的可利用资源,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并建构资源地图。我们共整理了七大板块,有张謇故居、颐生酒厂、大棚果蔬、中南建工、常乐湾、麒麟红木和鹿鸣山庄,每个班级每学期可自选一到两个资源开展相关活动。
第三步,建立了幼儿园的资源室,空出一间大房间,购置了货架和收集框,把园内零散的、闲置的、破旧的、替换下来的都归拢到一起,分门别类,制作标签,并约定成俗这样三条规则:①日常收集常态进行,每班教室门口都有资源回收箱,让家长和孩子都养成随时收集的习惯,教室里能用的就留在教室,教室里暂时不用就放到资源室里相应的货架上,保证资源的源源不断;②废旧设备翻新改造,能利用旧物进行改造的尽量不买新的,如旧小床改造的装饰物、布条设置的野战区障碍、泡沫垫变成了钻山洞的游戏材料等;③全园资源互通有无,把全园所有的玩具柜、小椅子、桌面玩具、美术操作材料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然后根据班级区域设置、开设的游戏内容等统一调配器材,避免部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实施
根据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对材料提供、游戏行为、儿童经验获得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以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的反复尝试与调整,慢慢积累幼儿经验进阶、深化、拓展的过程,为教师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如空间、玩法、材料、经验的系列化过程)。要求: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如种养植、玩沙泥、气象观测、积木、绘本阅读、音乐欣赏等),不要代替幼儿对材料的选择,鼓励幼儿进行长期探究性活动,注意记录不同领域的共同发展。
(1)完善资源架构
形成“七位一体”的立体式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单一的物像,而是形成七个不同的主题,涵盖五大领域;
以张謇教育思想为引领,将“人、文、谣、景、食、俗、嬉”为基本内容,整合形成系统的“资源链”,用便于儿童实践的操作模式,切实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形成独特的“七位一体”资源库。
人(名人凡人):古镇、老街、人家;园所、家长、社区,名人、凡人;古人、现代人,所有的一切构成鲜活的——人类资源。古朴自然的常乐古镇,叙述的是最为常见的百姓生活:各种农具、生活用品把我们带回原始的寻常人家;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这座古城的百年历史沧桑和变迁;还有品茶、弈棋、民间游戏……在“常乐风情馆”里,孩子们仿佛回到了我们儿时的快乐时光,转身,菜场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犹在耳边回荡……
文(弘謇文化):张謇故居孕育了状元文化,可以把幼儿周围生活中具有张謇故乡文化特色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游戏的载体,改编与创新,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五馆四基地”(五馆:嬉乐游戏馆、欢乐建构馆、常乐风情馆、美乐艺术馆、和乐亲子馆,四基地:种植基地、博物馆基地、红木基地、酒厂基地)感知先贤文化。
谣(海门童谣):婉转深巷处传来咿咿呀呀的哼唱,教室里、操场中、舞台上,孩子清脆的说唱伴随着欢快的动作,海门童谣别有一番味道。
景(古镇美景):张謇故居、颐生酒文化基地、常乐湾、张謇文化旅游区、九龙岛生态湿地度假村、门球场、草莓基地等等,每逢春秋气候宜人之际,孩子们便游学访馆、踏青秋游,开启一段段美好之旅。
俗(民风民俗):富有乡情的图画书、小人书,是我们孩提时代爱不释手的“读物”; 蒸糕、正月十五闹花灯、开河做岸、掼连财、兑菜籽等是海门的民风民俗,一些已经从现实生活中淡出的民俗,却给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带来新的体会,令人回味无穷。
食(节令小食):海门很多的节令民俗总是和风味小吃联系起来,如清明节的团子,正月十五的元宵,过年时的炒花生、炒蚕豆。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自己的亲手制作,于是,在我们的生活馆,孩子们上戴上围裙、洗净双手,将他们喜爱的节令饮食活动演绎得更加精彩。
嬉(民间游戏):简单有趣的民间游戏深受大人孩子的喜爱,简易的材料随手可取:跳房子、抛沙包、鸡鸡斗、拍大麦、卖小狗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了解规则、锻炼体魄、学会合作。
(2)细化课程实施
①更关注引导幼儿在课程和游戏中的行为,如以参观当地著名风景区——张謇故居为例,在参观纪念馆前与幼儿们一起规划出行,积累初步知识;在参观时对幼儿们进行采访,了解幼儿想法;在参观后与幼儿们一起回忆总结,进行经验提升……教师要将本土资源与园本课程巧妙结合,才真正做到“教育即生活”。
②更關注教师的观察与记录以及后期的跟进、深化和拓展,如大三班的“快递公司”活动中,教师在一次次观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游戏时找不到事做或者游戏持续时间不长。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将“快递公司”分成几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区,比如:打包区、填单区、送货区等,同时提供的材料也体现难易差别,孩子们才又兴致勃勃玩起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游戏区又出现了冷落期,怎么办?老师便带领孩子一起参观了附近一个快递投送点,近距离观察了解快递员的日常,孩子们有了现实体验,回去以后,班上的“快递公司”变得热闹起来了,他们收集了各种物品进行包装,有易碎品、贵重物品、新鲜水果等,并且把幼儿园的所有地方都做了对应的标记,自己设计送货路线,根据订单上门服务等,游戏获得了极佳效果……
③更关注环境和材料如何引发幼儿长期性、持久活动的研究,如大二班的“酿酒课程”、大一班的“印染课程”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师是如何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调整内容、生成课程等,支持孩子的游戏不断推进。
五、结语
2001年,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走上了“园本化”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幼儿园开始自觉投身于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今非常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同时我们也在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地反思自己,如何“打开儿童之眼”,是教师的另一种修炼。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多方位思考和挖掘课程资源?如何挖掘本土资源和有效开展园本课程?我们深信,资源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慧眼识“材”,开发资源,真正做到资源“活”起来,幼儿“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