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聚沙之年”

2019-07-03 02:31王海英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江苏省奶奶

王海英

那是2011年,我有幸跟随江苏教育管理者培训班赴英国学习。为期两周的观摩、交流,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英国于2003年颁布的绿皮书《每个孩子都很重要:为孩子而改变》。的确,“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所需的帮助和支持”在英国的校园内处处彰显,譬如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专用柜、作品展示、个体发展档案等个人空间,各种游戏材料孩子们随手可取,很人性化的通道和门锁装置方便残疾的孩子也能够自由出入,老师会适时和每个孩子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继续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告诉我们,这里属于每个孩子。

一、我和大家的教育理想: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我是1996年走上工作岗位的,二十多年来,我也遇到很多很多的孩子,有天真活泼的,有内秀寡言的,有好奇好问的,有喜欢动手探究的,有爱好绘画的等等,每个孩子都各具个性特质。而我们,通常的教育策略可能更多地习惯了“整齐划一”,习惯了“千篇一律”,教师更是习惯了“面向全体”,在“个体”的区别对待上可能难以顾及。乃至,一些轻微的特殊儿童奢望的“随班就读”也几乎遭受拒绝。因此,我们唯一的出路,也必须为孩子而改变,为每个孩子而改变。

于是,我和大家展开了讨论,一起分享自己从教以来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典型故事。老师们列举了很多,有关心生病的孩子赢得家长感激的,有急救惊厥幼儿获得家长称赞的,有等待结巴的孩子鼓励自信的,有帮助爱攻击别人的孩子学会如何交往的……我也分享了烙刻在我心头的往事。

那是2004年,我刚从城区幼儿园下乡交流到新坝镇中心幼儿园。这是一个喜欢到处爬的孩子,见凳子就爬,见窗台就爬,见栏杆也爬,这可吓坏了报名的老师们。奶奶一直紧拉着孩子的小手,生怕孩子又去爬。奶奶一直央求老师们收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发现小宝贝“有点不正常”就离婚了,奶奶舍不得孙子,天天拉扯着,但是真的没有办法带好孩子。此时,我才有时间打量了一下孩子,发现孩子非常瘦弱,眼睛很细但却有神。我连忙问奶奶,他除了到处爬,什么时候能安静下来?奶奶告诉我,只要醒着就喜欢爬,连煮饭炒菜都抱着他,除非睡着了,还有就是看动画片能稍微好一会儿。看着奶奶的央求,我答应帮助她试一试,但起初需要奶奶一起伴读。就这样,我首先请教了特殊教育的老师和小学心理老师,而后和奶奶一起商定后,开始了我们的教育合作计划。开始时采取“顺应”策略,支持孩子爬各种更好玩的,如爬攀登架,爬树屋,爬山坡……宝贝感到很新鲜,渐渐地忘记了去爬桌椅和窗台了,在爬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好玩的;于是我们启用“转移”策略,渐渐地让他玩他自己发现的好玩的玩具,启发他自己玩,或者和其他孩子玩一玩,累了就去看看动画片,此时的宝贝从原先不说话已经能够用眼神或咿咿呀呀和他人交流了,尽管我们还是听不懂;再则,我们展开“渗透教育”策略,利用宝贝累了休息的时候,和他一起从动画片渐渐过渡到阅读区陪读书、美工区陪画画、建构区陪搭建……三个月下来,虽然奶奶很累,我们也很累,而且期间还经历了其他家长的不满,但是小家伙似乎不再是那么“倔”了,虽然仍是没有过多的语言,虽然偶尔还会反弹,但是已经能够试着去接受别的事情。这样的个体关注与教育跟進,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更考量着我们的耐心。唯有用爱心、耐心去点燃孩子的童年,才能点燃家长的希望。

这次讨论中,大家从这些故事出发,一起更坚定了我们共同追随的愿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并讨论了我们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词:尊重、关心、适度、适宜、儿童本位、注重差异、学会等待、有效支持……

光有教育理想和追求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们需要将关键词落地有声。2012年,恰逢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江苏省后续启动了“课程游戏化”的项目推进,我园很荣幸地搭乘第一班车,率先在农村幼儿园展开了尝试。

二、我和大家的教育起航:顺顽童之天性

从哪里展开我们的探航呢?让每个孩子有时间,有空间,有挑战,我想这是我们应该首先满足每个孩子的。于是,我和大家学习教育部《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指南》,精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请教专家,和老师、家长展开沙龙研讨,采访班级的孩子们,而话题就是“想玩什么”。循着孩子们的设想,参考大家给出的答案,我和老师们从孩子的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野外生活、喜欢合群等年龄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地利用园里周边的资源,从地表、绿化、空间到各个功能区,围绕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展开尝试。

就拿园内整个依墙角而修的水系来说吧,当时园内正在为新改建的楼接通消防管道,在挖埋的过程中,我觉得刚好可以在消防管道上面留出空间做“水渠”,于是在大家的碰撞中,不断生发出满足孩子体验水流、船伐、灌溉、沉浮、水生种养等各种各样玩水的设想。如今,户外玩沙玩水玩泥、种植饲养、农家生活、气象探究、涂涂画画、交通枢纽……多元的游戏空间相继诞生了,到处都成了孩子乐此不疲的“生活场”,让“顽”童的天性得以满足。

还记得2014年暑假空间改造后的宝宝秋季入园,大多幼儿园内常是哭声此起彼伏,离园焦虑纠结着家长和孩子的心,我园往年也是如此。今年怎么样呢?孩子入园第一天,鼎鼎妈妈也就跟着孩子一起体验起园内半日生活。让她意外的是,鼎鼎一进幼儿园,立即被户外正在玩沙玩水的大朋友吸引过去了,拿起铲子、盆子就动起手来,一边玩还招呼周围的同伴,和老师聊起来。趁着喝水的空档,他又被不远处大朋友运送、搭建积木的嗨声吸引过去,这会他又忙着加入了“建构大军”,垒高、连接、围合,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妈妈放眼望去,新入园的孩子几乎没有黏着家长的,抓小鱼、跳石头、转水车、钉木头、骑小车……看到宝贝们玩得如此开心,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哭闹不见了踪影,分离焦虑在户外这样的空间里好像被蒸发,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顽”性尽在笑声中展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课程游戏化精神在这里得以显现,这也是我在幼儿园推出的“入园36计”之“读心篇”,读孩子的童心,读家长的苦心,即充分利用户外让孩子逃离教室狭小的空间,找到更喜欢做的事情。

三、我和大家的教育探究:育孩童之灵性

有了孩子的地盘,还应该有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做学习型、科研型的老师,是我们孜孜不断的追求。为此,我和老师们又尝试探究“让儿童的主动学习真实发生”。

一次户外活动,我被一个正在摆弄一块木片的小男孩吸引了,他一会儿当枪扫射一圈,一会儿比作大刀挥舞着,还扮演老爷爷举起拐杖来。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到处寻找起来,嘴里嘟囔着“这个不是圆的,开不起来”。原来,他需要轮子让木片当汽车啊。循着小男孩的思路,我和老师们展开了头脑风暴“小小木片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学习”“除了木片,还有什么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我们的园所空间可以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带着问题,带着探讨,我和大家一起阅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等书籍,而“工作坊”这个词也逐渐印入我的脑海。“既然‘每个孩子都很重要,那怎样让幼儿园的每個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的幼儿园不也是空间大”“我们的农村园资源可不是多了去”……我日夜辗转反侧,思量中我们把凸显的灵感和专家交流,和同伴碰撞,“工作坊,激发幼儿的地方”在辨析争论中成为大家的共识,“儿童工作坊”的研究就这样在灵感与智慧的交融中生发了。于是,观察、调查、走访、亲子沙龙……空间选哪里,怎么布局,材料哪里来,怎么摆放,我和大家一起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木工坊、石头坊、民俗坊、纸艺坊、布艺坊、翠竹坊、种植坊、饲养坊、科学坊、创意坊、阅读坊,一个个工作坊相继诞生了。足够的储藏、操作、作品展示等空间,辅以孩子们自己讨论的规则提示区、经验分享区,融安全性、经济性、审美性、教育性、生活性、参与性为一体,满足了孩子们多元兴趣的需要,提供孩子更加多元探究、学习的“实习场”。

走在教科研究的路上,我和大家一路花雨一路歌。“十二五”期间,我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引领下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的实践研究”。迈进“十三五”,我申报的“利用‘儿童工作坊开展‘微型主题的实践探索”被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批复为“前瞻性改革实验项目”。我和核心组成员带领大家从“儿童工作坊”出发,力求打破原先班级规模人数整齐划一的活动组织方式,允许孩子自主选择场地、自主选择同伴、自主选择资源展开自主需要的探究和持续学习活动。2017年,立足该项目申报的课题“农村幼儿园‘儿童工作坊的实践探究”被批复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又针对农村园和农村娃的特质,紧扣“儿童工作坊”:一是从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儿童工作坊”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价值意义;二是从文献梳理研究中深入解读“儿童工作坊”的概念,提出工作坊是“儿童的”“‘工作是真实发生的”两大内涵特质,是体现游戏精神、满足主动学习、支持深度学习、鼓励儿童经验获得的“主动建构”;三是从比较中辨析了“儿童工作坊”与班级、区域游戏、专用活动室以及公共游戏区域的联系与区别;四是从实践案例研究中出发,探究了合理的鹰架策略——如倾听儿童的策略,从“教师预设”转向坚持“儿童为先”,改变出发点;适合儿童的策略,从“照搬教材”转向关注“儿童当下”,把脉生长点;梳理了有效支持策略,有物质层面从“教师主导”转向“儿童需要”,如空间与资源支持,有运行层面从“整齐划一”转向“动态灵活”,如时间与机会支持,有人员层面从“教师高控”转向立足“儿童自主”,如专业人士支持、经验支持策略等。另外,本课题还探讨了农村园利用“儿童工作坊”展开课程建构的路径,如课程目标的立体建构、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排、课程实施的策略路径、课程评价的真实有效等,就幼儿主动参与课程建构提出了建议和设想;提炼了利用“儿童工作坊”提升教师素养的探究,如理念先行策略层面,鼓励教师讨论中辩与辨、研读中思与行;研修提升策略层面,立足园本研训、及时教研、案例分享、同伴互助、专题培训等,支持教师观察中学与做、支持中探与变等。

课题还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工作坊更显“人数少、互动多、学习活”,坊中孩子们关注的“微型主题”更具“微、深、活、聚”等特点,力求缘起来自儿童的关注与需要,审议立足儿童的目标与需求,实施围绕儿童的行动与商讨支持其深度探究与多元互动,分享关注儿童的梳理与回顾。在呼应孩子中,“儿童工作坊”形成了幼儿“目标—行动—商讨—分享”学习轮和教师的“观察捕捉—审议生成—展开实施—梳理经验”策略环,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引领农村园课程的科学建设和实施。

四、我和大家的教育意趣:养玩童之习性

一次,中一班的孩子抢起了户外的“晃晃床”,一旁的菁菁老师刚想加入争得面红耳赤的三个小伙伴中充当“裁判”,没曾想,他们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猜拳决定谁先玩,可是先玩的孩子总是赖着不下来,三伙伴又有了新规则,约定“从爬上晃晃床开始数到20算一次”……这一幕刚好尽收我的眼中,我把这个案例和老师们分享并约定:“把机会留给孩子。”去年,中国学前教育年会300多名与会代表来到新坝幼儿园,分享时,有一位老师谈到她拍摄到的视频,原来是农家坊的宝贝们一直在“过家家”,他们有的用砖头和瓦片搭灶台、做烤架,有的找小树叶、小石头做食材,有的忙着画菜单、标价格……他们彼此有分工,也有合作;有交流沟通,也有分歧和商讨;有寻找与选择,也有观察、比较和想象。这段视频足有40多分钟,孩子们完全没有被打扰,他们是如此的专注与投入,又是如此的主动、勇敢和坚持:即使“翻炒”的“厨师”手都酸了,也没顾得上休息一下;即使是“贴饼”的“师傅”撒着“芝麻”“香肠”数了一遍又一遍了,也没忘记再仔细坚持一次;即使“菜品小样”已经升级了好几版,也没有忘记再创“亮菜挂牌”。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我常告诫老师们,忽视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一日生活中,我们鼓励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材料不够了,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或用其他材料替代;遇到问题了,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观察、采访、调查和解决;孩子发生争执了,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商讨解决的办法;活动结束了,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收纳整理与分享……总之,孩子是主人,教师就是在这样的引导、支持与合作中帮助孩子日积月累,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性。

时常,我也会遇到很多求助的家长,望着家长期许的眼神,我努力恪守着我的格言“爱在每一天”,用自己的博爱去温暖每一个小家。一天,小三班悠悠小朋友的妈妈走进了我的工作室,吐露了自己的困惑:悠悠的每一张画纸用色全部是黑色和灰色,老师也发现悠悠不喜欢选其他颜色,区域活动只选择画画,其他区域如建构、娃娃家、科学区等几乎没有光顾。老师急,悠悠妈妈眼睛里的焦虑更是表露无遗。“肯定有办法的。”我安慰着悠悠妈妈,并关切地询问起孩子的家庭生活。原来,悠悠爸妈长期在外,悠悠由爷爷照顾着,爷爷喜静不喜动,除了接送和照料悠悠,几乎不大带孩子外出,在家也是管制着悠悠不许哭闹、不许乱动,常常凸显不耐烦的表情,每次悠悠爸妈回来,悠悠总会哭闹不休,什么也不说,就这样悠悠在童年的压抑中过早地丧失了童心的欢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看到悠悠妈妈后悔万分的样子,我和小三班的老师与悠悠家人约定,每天做三件事:第一件事——主动拥抱悠悠,和她说一句话;第二件事——观察记录悠悠的喜怒哀乐,特别是悠悠昙花一现的“开心一刻”;第三件事——请一位熟悉的小伙伴,约悠悠一起去玩。开始的几天,悠悠面对拥抱很意外中夹杂着尴尬;慢慢地,悠悠开始木讷但接受同伴的邀请,虽然是各玩各的;后来,我们发现悠悠“牵起同伴的手时”会很自然地一起出发,也会欢快跑了;再后来,她的画纸上多了其他颜色,垒积木、串珠子、玩泥等都成了她喜欢玩的游戏。随便翻开“悠悠成长记”的手册,都记录着:悠悠妈妈辞掉工作,回来陪伴悠悠的第六天,悠悠妈妈说:“最近孩子一直搂着我睡,生怕我跑了,以前拽着手上睡觉的毯子也扔掉了。”我回复:“爱是有温度的,妈妈的怀抱永远最温暖。”第二十四天,悠悠妈妈说:“今天,悠悠回来跟我说了好多,帆帆带她去做石头房子,还带她去看瓜,洗手时两个人一起找毛巾。”我回复:“悠悠需要同伴,我们都来做孩子的大朋友、小伙伴”……虽然寥寥数笔,但这三件事的约定却在我和老师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定格在“悠悠手记”这本家园共同的记录对话里。在“悠悠成长记”的手册里,满满两大摞,每一个文字、每一句对话、每一张图片,满满的都是执着,都是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这一教育情怀的敬业追随,更是“爱在每一天”的自我对照。

五、我和大家的教育执着:扬孩童之个性

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路上总是需要付出更多,当遇到来自家长的不理解时,我们更多地需要沟通和互助。

一天离园时,一位奶奶找到我,她说:“我家小把戏天天都往泥塘跑,你们幼儿园一天到晚都在玩,不好教点别的啊?”原来,奶奶对“天天玩游戏”产生了质疑,在她的教育认知里,觉得“教点什么”才是最关键的,而“一天到晚都在玩”是不务正业,恰巧她的孙子喜欢玩泥,奶奶总算是熬不住了。我没有责怪奶奶,先是带奶奶去了孙子玩泥的地方。在玩泥坊,小孙子一个劲儿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奶奶,这个是我捏的小泥人;这个也是我做的,是刺猬上山;还有那艘小船,我用磨子压了好几遍呢……”奶奶心里乐呵呵的。我告诉奶奶:“你的孙子喜欢玩泥,是非常好的爱好,这些活灵活现的作品都是您孙子的宝贝,没准以后是个鼎鼎有名的大工匠呢。”第二天我又和奶奶一起陪同孙子玩起了泥,小孙子可开心了,显摆着自己的本领:选泥、分泥、和泥;压、揉、搓、印刻、转模;称重、测量、数数、比较,还编起了顺口溜。窗台上“不同泥土的种植”更吸引了奶奶:“回去我在阳台也试试。”这样的感同身受,奶奶这才明白原来“泥塘”也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孙子的爱好没有错,也许真的有潜质当个大工匠呢。

龙应台的《沙漠玫瑰的开放》这则故事,是我常常告诫自己和老师的——不要穿新鞋走老路。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孩子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我带领团队共同努力的事情。我常和老师们说:“我们要和孩子打好‘乒乓球,既要接住孩子的球,也工适宜抛出我们的球,支持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中班的航航围绕“双胞胎”开始了“找不同”“做标记”;一群大班的男孩子在沙地玩起了赛车游戏,从“比比谁的赛车跑得快”到寻找各类材料搭建跑道,再找来足球网,划分中线连续挑战PK,他们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现有经验,获得了诸多经验。这样的活动每天都牵动着孩子的心,也拨动着老师、家长的心弦,我则带领老师们走进一个个教育现场,做每个孩子身边最好的、最适宜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引导家长们也做有心人,去发现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而我也时常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作“园长妈妈”,家长们则称我是“女汉子”“女孩子王”。“比我们上海的幼儿园还要好”“孩子每天玩得特别带劲,离园时还不肯走”,这是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由衷的称赞;“这哪是乡镇园,硬件好,内涵也好”“课程做得扎实”“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这是来自同行的溢美之词。

我们的追求与探寻吸引了全国省市各级专家、同行的肯定。幼儿园与灌云、新疆、苏北等地结对共建,有4省12市20余所项目园拓展实践检验面,有苏、浙、皖、甘、陕、新、赣、京、桂等地同行来园跟岗观摩研讨,达400余批15000余人次。先后承办省课程游戏化研讨会、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研讨会、中国学前教育年会、首届扬子江城市群幼儿园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环境的重塑”研讨会等。北师大刘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等先后来园调研指导。非洲教育考察团一行莅临园里调研指导时,啧啧赞许:“游戏真好玩。”《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

历经风雨见彩虹,在不断求索中,我也先后承担对外公开展示教学活动23次(其中省级以上12次),参加赛课或评优课20次;公开出版专著《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先后撰写23篇论文在《学前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幼兒教育导读》《早期教育》等国家核心刊物或其他正式刊物发表,有36篇论文在省“师陶杯”、“蓝天杯”、市教科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7篇),编写的园本课程在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二等奖,开设专题讲座46次(其中市级以上37次),辅导幼儿百余人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本人也先后获得“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名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成为省第五期“333”和省首批领航名师培养对象。幼儿园也先后获得 “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幼儿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示范单位”“江苏省足球特色幼儿园”“江苏省档案管理星级单位”“江苏省苏南苏北结对共建成绩优异单位”“镇江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和先进集体”“扬中市人民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省人大、江苏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及专家先后莅临调研指导并给予好评。

“无私奉献,勤奋进取,做一片最美的绿叶”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心语。执着耕耘在幼教二十余载,坚守农村十四年,我愿为农村的孩子带去美丽的童年,更愿扎根农村幼教奉献我的智慧和汗水,我将时刻检视自己的学、思、行,继续努力笃行之。

猜你喜欢
工作坊江苏省奶奶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江苏省交通图
奶奶喊你吃饭啦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江苏省政区图
奶奶驾到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我家也有奶奶等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