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赛杰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学习古人的修身养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音乐涵养。同时,教师要通过民族音乐学唱、古诗词传唱、古典音乐欣赏等方式,弘扬中华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音乐;传统文化;民族;自信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道儒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国约五千年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音乐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审美能力。音乐有极大的教育功能,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德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因素,以音乐为主线,适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多方面了解民族文化渊源,感悟民族根源,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古诗词传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诗词歌赋,既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又丰富了音乐内容,赢得了广泛传唱,有许多也流传至今,古诗词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骄傲,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音乐瑰宝,它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教化作用。
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作者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自己满腹的情怀。著名歌星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歌词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诗词,王菲将这首歌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这两首歌曲,孩子们平时就听大家传唱,但有的孩子学得不完整,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孩子们完整地习得了这首歌,再经过小组唱、齐唱、表演唱等形式,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已经能用流畅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感情。其他的像《悯农》《静夜思》等耳熟能详的诗词,通过诵读演唱,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在教唱《静夜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进行古诗新唱,用歌声抒发感情,表现诗词中的喜、哀、愁等情绪,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的传唱,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精髓,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学习各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民歌从生活中来,又反过来反映生活实际,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内心感受。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许多金曲,或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或表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小学五年级有《赶圩归来阿里里》,此歌曲是彝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羽调式,二段体,旋律活泼。歌曲中短短几句话反映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时的欢快心情,其中的“啊哩哩”俚语,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也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热烈奔放。
比如在教授六年级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时,教师播放几个版本的《茉莉花》音乐,有奥运版本的,有日常民歌版的,有黑鸭子版本的,有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版本的,让孩子们边欣赏,边对比,边分析,边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唱,理解了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表现形式。茉莉花洁白无瑕,它的精神品质和音乐内涵用舒缓的音乐娓娓道来。欣赏与学习《茉莉花》这首家乡的民歌,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发了孩子们爱美好家乡、爱幸福生活、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三、欣赏古典音乐,了解民族乐器的魅力
古人云:“高兴之余,当高歌一曲。”中国有许多经典的古典音乐,这些古典音乐体现了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与追求。古典音乐崇善音律和和谐感,是中国古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人文环境,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古文化精髓。教师可以通过古典音乐欣赏,使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比如六年级音乐欣赏《十面埋伏》,讲述的是古战场上铮铮的战斗情景。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了解音乐背景,通过故事讲述的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这段音乐讲述的是历史上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霸王项羽的故事。教师播放乐曲《十面埋伏》,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十面埋伏》中主要使用琵琶这一古典乐器,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在难点与重点部分,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电影《四面楚歌》的部分画面,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中,主要乐器是古琴或者古筝,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乐曲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流水,又用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描绘流水。整首音乐悠扬,抒怀,令人遐想。如《高山流水》这类的古典音乐一般都有其背景故事,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欣赏音乐,既丰富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又提高了其音乐欣赏水平,一举两得。音乐欣赏,不仅让孩子们提高了音乐认知水平,积累了大量的音乐感知经验,也使孩子们在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想象的创造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
四、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还可以借用古代近代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
比如教师在教授音乐或者乐理知识的时候,有些孩子不认真、不专心,认为学习音乐会唱几首歌曲就行了。教师引用名人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从侧面引导学任何本领,态度很重要,只要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学习才有动力。又如在教唱《国歌》时,如泣如诉的歌词,将孩子们一下子带到了抗战时期,孩子们好像看到了战士在怒吼,音乐的旋律也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激情。雄壮、激昂的旋律声中,大家挺起胸膛,昂首高歌。在教唱《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婉转深情的旋律,表现了新时代儿童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用音乐激励孩子成长,还是用中华文化精髓鼓励孩子认真学习,教师都要善于将两者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提升学生的音乐与文化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学习古人的修身养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音乐涵养。同时,教师要通过民族音乐学唱、古诗词传唱、古典音乐欣赏等方式,弘扬中华文化,努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發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皙,胡丽君.民族音乐传承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J].艺术评鉴,2018(22):116-117.
[2]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8(31):43-45.
[3]赵梅.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