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管理思维和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为例

2019-07-02 03:17伏天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区块校企

伏天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目前,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划分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不同分类体系。一是按办学体制划分,分为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二是按科研规模划分,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科研型(即应用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三是按学科类型划分,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校等;四是按国家重点建设层次划分,分为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重点高校是指由国家进行重点投资建设的高校,如之前的“211工程”“985工程”提法,再到最新的“双一流”院校提法等。其中,作为一般应用型民办高校由于在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和科研支撑等方面较国内知名公立高校都存在明显的短板与劣势,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必须要更加清晰地明确自身教学课程的设计靶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导向,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本文从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入手,基于当前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金融教学有效性分析,积极提出问题对策和解决思路。

一、当前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金融学专业教学有效性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转型,金融机构人才战略也需紧跟金融行业变化趋势作出调整。根据领英(Linkedln)官网公布的《中国金融人才发展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金融行业从业人数始终保持在年均7%的速度高速增长,且具有高流动性和层级差异化等显著特征。从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金融行业人才流动性高,但较少跨行业流动是业内普遍现象。这说明多数金融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经历多次“跳槽”,到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相关行业金融机构任职。“一专多能”成为未来金融从业人员能力的基本要求(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层级差异化体现为不同层级人才所处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不同。但报告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对不同层级人才能力要求虽有较大差异,但整体更加注重金融人才的行业经验和岗位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作为一般应用型院校,民办高校金融教学应当积极与对口金融机构人才需求接轨,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还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图1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示意图

近几年,应对上述问题,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每年都尝试各种教学改革。通过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和增设一些相关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全新的课程体系。但从改革的实践效果来看,总体上收效甚微。造成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进程缓慢的原因众多,其中不免受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客观条件影响和限制。但“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脱节是掣肘高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金融行业需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为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金融学专业教学必须拓宽专业口径,丰富实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倾向。

二、金融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金融学课程专业知识框架庞杂,教学内容覆盖广泛且与其他学科基础知识联系紧密,既包含一般理论性知识,又包含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学中,针对金融行业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加快的特征,金融学课程的方案设计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时时更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介绍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动态,满足学生对金融行业新变化、新动向的学习需求。具体的改革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实务化

金融学知识内容覆盖广泛,是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相关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针对民办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础业务和基础管理岗位的就业特点。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面面俱到的纯理论授课方式,简化或舍弃晦涩难懂的金融概念、金融学原理和冗杂数学公式推导过程,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授课内容。授课整体过程宜采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可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市场热点问题讨论部分,并结合相关金融机构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业务操作流程共同讲解,做到理论与实务穿插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二)教学过程去中心化

现阶段,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过程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呈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则被边缘化。从知识传授和课程节奏把握的角度分析,传统授课模式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教学模式,确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单纯地把教师和教师讲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和课堂的驱动力往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一方面单一教学风格和千篇一律的授课形式难免令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机械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缺少参与而变成一种客观存在。教学过程去中心意味着,一是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行头脑风暴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鲜明化;二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师对学生的“受权”或“让权”,由学生自己实际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程体系扁平化、层次化,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三)教学对象分层化

目前,国内多数民办高校的金融专业教学都存在以“唯分数论英雄”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利用分数检验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采用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但面对高校学生日趋性格多样化和就业目标差异化的特定事实,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对教学对象的细分,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大多数民办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预期是到金融行业相关企业实现就业。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课程安排应尽量贴近他们未来从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对于另一部分有意愿升学和继续深造的学生,课程安排设计中仍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理论学习内容和深度。

三、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区块链管理思维进行金融教学改革

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个比特币基础概念和重要底层技术,其本质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立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以实现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管理学领域内,区块链管理思维继承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开放性和信息不可篡改性等特性,提出去中心化的组织管理理念。因此,借鉴该理念和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等公共信息媒体,民办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可以采用网络平台授课等形式突破传统“教师——学生”“讲台——课桌”“上课时间——休息时间”等身份、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基于区块链管理思维进行金融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将传统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全员参与。区块链式教学强调知识共享,学生听课学习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每个小组作为教学链上的一个“区块”参与教学,“区块”内部小组成员通过知识共享来认证学习成果,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信息的共享、复制和同步。二是教学过程的记录真实、可靠。通过完整保留学生的学习信息资料,使得学习信息和学习成果认证更具公开性、可信性和不可篡性。今后,包括学校、教师以及金融机构等在内都可以基于这些信息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由于无法添加虚假学习记录来证明学习成果的真实性,可以有效起到减少学生的学习诚信问题的作用。三是节约教师上课时间成本。利用学生在线发言、小组监督和学习成果认证取代上课点名、课堂笔记等考勤办法,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层次,实现“精准就业”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办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讲,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发展与社会需求在协同中寻求共赢的过程。教育部颁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校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然而,以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例,当前多数金融机构参与的校企合作都是依托具体项目成立,金融机构因某个项目急缺专业技术或人才支持到高校来寻求建立一种短期合作。由于这种级别的校企合作不具备长效机制,存在时间跨度短、管理松散的通病,导致金融机构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广度不够,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岗位职业能力。因此,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层次必须谋求建立一种更加注重长期互补、对称互助的合作方式。在政府、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协调协作下,推动金融机构与院校紧密合作,由金融机构配合高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并对参与项目学生提供实际岗位职业培训和定向就业机会,探索校企协同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就业方案,共同推进校企协同、精准就业取得实效。

(三)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行业轮动实习机制

紧紧依托行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是金融行业实习必须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实习认证多采用单一实习模式进行。这种传统实习模式存在一定弊端,由于学生只需在一种金融机构参加实习,致使其通常只熟悉自己实习过的金融行业,而对金融整体的市场环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存在认识不足。因此,在结合教学改革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探索建立行业轮动实习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金融行业轮动实习实施流程图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行业轮动实习机制,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品质。一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多行业轮动实习,引导学生明确今后学习方向,提高专业学习和研究针对性。二是施行“宽平台、活岗位”实习策略,提升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轮动实习过程中,面对不同实习单位岗位环境的变化,学生需要不断调整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同实习单位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趋同,方便学生借助实习过程开始拓展人脉、积累关系资本,为未来的工作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区块校企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