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如何完善教学风格以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教师必须深思的。本文通过分析了当代高中生的学习现状,指出了高中生在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并且总结出教学风格在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方面的重要作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高中生养成更高效、更自主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风格;高中教师;学习习惯
一、 引言
随着国家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教师以往的教学风格已经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现状,并且当代高中生在学习习惯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中教师首先应客观分析高中生学习现状,进而总结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尽可能的克服教学风格的消极影响,从而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高中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课前预习的意识薄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十分适用于高中阶段的教育,由于学生们普遍面临着课程安排紧张、学习任务重且压力大的情况,因此课前预习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高中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仅占高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大多数同学对于课前预习的意识仍十分薄弱。并且由于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当代高中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了高中生对当天的课程安排没有计划性的预习,导致了课前预习的效果差且执行力低,坚持一到两天就很快放弃,预习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另一方面体现在课中教师授课时速度一旦加快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使得整节课的效率十分低下,并且经常出现上课去厕所等外出现象。
(二) 课堂表现差,精力不集中
在高中学习中,课堂的45分钟是最为重要的。因为高中的课程特点主要以课上教师授课,课下做题巩固为主,若课堂的听课效果差,精力不集中,课下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难理解,导致总体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课堂上,高中生往往因授课内容复杂且难懂而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上课走神开小差的现象,难以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并且,大多数高中生都存在不会学习、不敢对授课内容进行质疑的现象,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使高中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或者难以理解授课内容被耽搁,学习主动性差,不会思考问题。这种一味只顾接受教师的授课知识的方式在表面看起来有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一变换题型就很难接受,应用能力差,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高中生的听课效果。
(三) 课后复习的主动性差
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课后复习对于学习的影响之大。并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表明,只有对刚学习的知识反复复习,反复练习,过了遗忘较快的那段时间,后期对于知识的遗忘速度就会大大减慢,就能够高效出色的掌握住新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知识。但大多数都高中生并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后复习的主动性差,甚至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课后都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应用,出现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
(四) 教师的授课风格单一
高中生的学习效果差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因素,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于教师,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直接挂钩的。教师的授课风格单一且无趣,使得授课内容很难让同学们所理解,一味的赶课程、讲课速度快、课后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不走心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 教师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一) 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风格多样化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授课内容,熟练运用知识是教師授课的主要目的,因此要想使高中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且要懂得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摇学号的方式点名提问,以调动全体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集中程度,改变单一授课的教学风格。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学习效率高的重点班教师的授课风格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改变,以促进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保证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二) 明确教学任务,适时调整教学速度
大多数高中生因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速度而导致对于课堂的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赶进度的教学风格,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适时的调整教学速度。教师可以通过统筹一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高中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习题课、随堂小测试等课程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调整授课速度、改变教学风格。
(三)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自主预习
针对高中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性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对上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提问,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和复习的效果,并且针对没有回答上问题的同学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下节课继续提问、课后罚抄等手段,强制要求学生自主复习、自主预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高中生课前预习的意识薄弱以及课后复习的自主性差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重点针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以帮助教师的教学风格多样化、趣味化,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高中生懂学习、会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高中教师还需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太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出现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持久的,是需要每位教师的重点关注和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李晓丽.高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2016.
[2]范文.高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
[3]彭文晓.教学风格[J].襄樊学院学报,2017(9):61-65.
作者简介:
刘彬宇,重庆市,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2019级2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