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质疑、相互交流、深入探究,使思维向更深处发展。
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教材设计了一个表格,学生先填写表格中的数据,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无法透彻地掌握这个规律,于是我在板书的规律“乘几”的下面画横线,提问:“看到这个关键词,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开始窃窃私语,继而举手提问:“那除以几可以吗?”“加几可以吗?”“减几可以吗?”学生的表达虽然不完整,但意思是清楚的。我及时表扬了提问的学生。这时,还有学生举着手:“老师,如果两个乘数同时乘一个数,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两个乘数同时除以一个数,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一个乘数乘,另一个乘数除,积又会有怎样变化呢?”……
我把这些问题罗列在黑板上,并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只有一个乘数变化的除以几、加几、减几的问题,让学生分组举例验证。他们通过验证得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谁还有要补充的吗?”学生马上想到,“0除外,因为0不能做除数。”学生还发现加几、减几的情况没有类似的规律。在多次的举例验证过程中,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类是两个乘数都变化的问题。学生先独立验证,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得出:一个乘数乘a,另一个乘数乘b,积就乘a与b的积;一个乘数除以a,另一个乘数除以b,积就除以a与b的积;一个乘数乘a,另一个乘数除以a,积不变。
课已接近尾声,孩子们质疑的声音还在继续:“如果相除的两个数不是整倍数关系,怎么办?”……这节课,学生通过质疑、举例研究,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透彻的理解。
教学“平行线的画法”一课,教师请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学生画好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
生1:我是描着数学本的格子画了一组平行线。
生2:如果在黑板上画平行线,怎样用格子描啊?
生3:我利用直尺的两条边画了一组平行线,这样就可以画在黑板上了。
生4:我的直尺有一条边是波浪形的,不可以画直线。
生5:用直尺的边画平行线,宽度是固定的,如果题目要我们过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那就不好画了。(同学们频频点头)
师:对啊,这个方法也有局限性。那怎么办呢?
生6:老师,我是用三角板这样画的。(边说边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了第一条直线,然后随手移下来,又画了第二条直线)
师:对这个同学的画法,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7:这样凭感觉移,容易移歪,难以画出平行线。
生8:可以用東西靠着,就不会移歪了。
教师让生8上黑板试试。生8用另一块三角板靠着它,师生合作,画出了一组标准的平行线。
就这样,孩子们在一次次质疑中,对画法中“靠”这一步也理解得很透彻。
这样看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质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邵东县第四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