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所形成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处事原则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小学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无论何时都应该是育人的第一要务。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朝夕之功,而在于点滴的养成。实际上,一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要养成一种习惯,需要我们给予耐心和关爱,给予信任和鼓励,给予重视和培养。那么,做好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养成教育要遵循正确的机制
1.引导机制。养成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适当的环境取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小学德育既要为学生创设美好的道德愿景,又要为学生提供实现道德愿景的各种途径。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老师和精神楷模的道德示范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能。
2.约束机制。小学德育的过程中,既要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精神禁区,又要在实际行动中规避小学生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要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对不道德的行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其危害性,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3.奖励机制。学生的自我行为只有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才能形成既定的思维模式,进而指导今后的行为。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合理奖励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不断得到满足,从而朝着更“善”、更“美”的方向发展。
二、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1.以课堂为路径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养成教育固本。
在养成教育中,如果只是将目光紧盯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而不去聚焦学生习惯养成背后真正发挥根本作用的价值观,那么养成的习惯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疏淡,养成教育的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路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学校在每间教室都张贴或悬挂着各种卡片,卡片上标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此警醒和提示孩子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倡导全体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民主、愉快、紧张而有序的教学气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和谐、效率等价值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平等、尊重、合作、互助、理解等人与人相处的正确价值观。整个校园始终洋溢和散发着这些价值观,耳濡目染之中的渗透,无声胜有声的教化,教师言谈举止中榜样的力量与作用,会对学生的品格产生重大影响。
2.以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为养成教育设境。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学生主体的现代化。而学生主体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养成,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课堂教学的氛围渗透,更多的还只是外因的诱导与推动。学校可以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操的养成。比如为在学生当中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的良好氛围,推动诚信机制建设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写诚信”的征文比赛、“辩诚信”的演讲比赛,还有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诚信小银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着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让他们成为诚信活动的主体,让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和侧面去体验诚信,从而在他们内心深处烙下诚信的本色。此外,还可以举办“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文明礼貌”主题月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以评价为动力推动学生道德养成的坚持,为养成教育助力。
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同样也遗忘得快。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老师一讲,活动一开展,学校一提要求,他们便能很快接受,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但可能十天半个月之后,他们便已经将之抛到九霄云外了。显然,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任何缺乏毅力和韧性的善的行为,其结果往往是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自然难以让这种“善”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以评价为路径,推动学生在道德养成上的坚守与持久。为使养成教育精化、细化,学校可安排定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检查重点,检查的结果与学生参与的习惯评比活动挂钩,从而对习惯的养成起到督促作用。
三、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小学阶段是终身习惯的形成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再加上小学生的内心就像一张没有写过字的白纸一样,可塑性非常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学校、教师还有家长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最佳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立青.小学德育中养成教育实施的三大路径[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 (7).
[2]温月云.浅谈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J].课外语文,20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