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葡萄膜炎是常见的眼内炎症性疾病,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易合并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反复发作而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前葡萄膜炎病变累及虹膜或睫状体前部,在葡萄膜炎中最为多见,占我国葡萄膜炎总数的50%左右[1]。2017年6月—2018年10月,笔者采用抑阳酒连散联合西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郑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平均(40.35±10.56)岁;病程平均(3.5±1.69) d。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45.12±11.23)岁;病程平均(3.7±1.52)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急性前葡萄膜炎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葡萄膜炎》[2]及《眼科学》[1]拟订。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前节检查: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前玻璃体混浊,虹膜纹理不清,瞳孔变小。(2)风湿夹热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3]及《22 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拟订。①眼珠坠胀疼痛,眉棱骨胀痛;②畏光,流泪,视力下降;③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瞳神缩小;④病情缠绵,反复发作;⑤肢节肿胀,酸楚疼痛;⑥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具有上述症状中的2 个及以上者,即可诊断为风湿夹热证。(3)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①对试验所用方药中的成分过敏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患有其他眼病,如青光眼、角膜溃疡等;④伴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⑤不能配合完成试验者。
两组局部均使用0.5 g/L复方托吡卡胺(由参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MP2070,10 mL/支)、3 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SE0521H01,5 mL/支),每日酌情分别点眼4~6 次,每次1 滴。
治疗组给予抑阳酒连散,药物组成:生地黄15 g,独活6 g,黄柏10 g,知母10 g,蔓荆子10 g,羌活10 g,防风10 g,白芷10 g,生甘草3 g,黄芩(酒制)10 g,栀子10 g,寒水石10 g,防己10 g,黄连(酒制)6 g。1 d 1 剂,水煎,每次400 mL,分2 次温服。
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由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80503,5 mg/片)30~40 mg,早晨顿服,酌情每周递减5~10 mg。必要时,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由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01804032,1 mL:5 mg/支)4~5 mg,每日或隔日1 次。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①两组患者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2 周、3 周、4 周的视力变化。②两组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炎症治疗前后量的对比。③两组的中医症状:凡符合中医风湿夹热证诊断标准,具备上述症状中的2个,评分为1分;具备症状中的3~4个,评分为2分;具备症状中的5~6个,评分为3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订。
显效: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消失。有效:视力有所提高,但提高低于3行,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减轻。无效:视力无提高或下降,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未减轻或加重。
显效: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2行。无效:视力无提高或下降。
显效: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均消失。有效: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减轻。无效: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房水浮游细胞等眼前节体征未减轻或加重。
显效:症状消失,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症状减轻,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30%以下。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9,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0.41±0.180.59±0.17**#对照组300.38±0.180.45±0.2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见表3。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1.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眼前节疗效对比
见表4。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医症状总体疗效对比
急性前葡萄膜炎属中医学“瞳神紧小”范畴,《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首载该病名,《目经大成·瞳神紧小》有“此症谓金井倏尔收小,渐渐小如针孔也”的描述,多见于青壮年,常单眼先发病。《原机启微·强阳抟实阴之病》提出:“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抟水,水实而自收,其病神水紧小。”本病病因复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外伤及饮食劳倦皆可导致黄仁受灼或受损,瞳神展缩失灵而缩小。常见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以风、湿、热最为常见;病机责之于肝、胆肾、脾、胃功能失调。风湿与热邪相搏,风湿热邪黏滞重着,湿热熏蒸肝胆,则致上述诸症发生。治当以祛风、清热、除湿,抑阳酒连散是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常用方剂。《原机启微》云:“抑阳缓阴之药也,以生地补肾水真阴为君;独活、黄柏、知母俱益肾水为臣;蔓荆子、羌活、防风、白芷群队升阳之药为佐;谓既抑之,令其分而更不相犯也,生甘草、黄芩、栀子、寒水石、防己、黄连,寒而不走之药为使,惟欲抑之,不欲祛除也。诸用酒者,为引导也。”方中生地黄、知母、寒水石滋阴泻火抑阳;独活、羌活、防风、白芷、蔓荆子、防己祛风除湿,清利头目;栀子、黄连、黄芩、黄柏清热解毒燥湿,皆有抑阳作用;黄连、黄芩用酒制,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生甘草和中清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同达到风清湿除目明之功效。在采用抑阳酒连散治疗本病的同时,局部使用扩瞳剂和糖皮质激素,防止虹膜后粘连,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现代药理研究[7]显示:生地黄、防己、黄连、生甘草、知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及抗炎作用;黄柏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有抗炎作用,并且对RNA 的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一味免疫抑制剂;黄芩主要含黄酮类黄芩素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解热解毒作用。
西医学认为: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以及视乳头的炎症称为葡萄膜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除感染因素外,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葡萄膜富含脉络膜黑色素相关抗原,附近的视网膜及晶状体也含有致葡萄膜炎活性的抗原;脉络膜血流丰富且缓慢,致病性的抗原容易沉积,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因此,葡萄膜易受到自身免疫、感染、代谢、血源性、肿瘤等因素的影响[1]。急性前葡萄膜炎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强直性脊椎炎、Reiter 综合征、牛皮癣性关节炎、炎症性肠道疾病常常合并急性前葡萄膜炎。此外,结核、梅毒也可引起前葡萄膜炎症。西医学对于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在局部扩瞳与抗炎治疗的同时,全身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病因治疗,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及免疫功能紊乱。中药治疗则避免了这些副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两组的视力、眼前节体征、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抑阳酒连散治疗风湿夹热型急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