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红,屈帅勇,吕黙晗,高 红,吴 仪,刘亚南,李彦杰,张志鑫,马纯政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紫草油出自清代的《疮疡大全》一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具有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自2015年起,本课题组将黄芪、当归、黄连等中药与紫草熬制,并将具有高渗作用的白糖做为基质加入紫草油中,自制成芪归紫草油,运用于Ⅲ,Ⅳ期及不可分期压疮、大面积烧伤等超过1个月不愈合创面的治疗,这类创面因出现肌肉坏死、腐烂,甚至有些深入筋膜、骨髓,即使经常换药在一定时间内也很难愈合。本课题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芪归紫草油对难愈性创面有明显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换药方便,费用低廉,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2015年10月—2018年1月,笔者采用芪归紫草油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所有科室及河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创面超过1个月不愈合、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的患者69例,其中脱落2例、退出4例、剔除3例,最后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病程35~93 d;Ⅲ期14例,Ⅳ期1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病程37~102 d;Ⅲ期13例,Ⅳ期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难愈性创面的诊断标准,有外伤或感染、肿瘤、脊髓损伤等长期卧床病史,病程在1个月以上。
临床分期按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难愈性创面的分期标准。Ⅲ期:病变组织肿,硬变为褐色或黑色,腐烂坏死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边缘隆起而硬,腔隙似漏斗,肉芽组织松弛,分泌物稀少;周围皮肤有浸润,呈青紫色,病变涉及皮肤全层,并有较广泛的潜行损害。Ⅳ期: 创面大小为(2.0 cm×2.0 cm)~(5.0 cm×4.0 cm),分泌物有恶臭;坏死范围累及深层组织,包括深肌膜、韧带及骨组织。
①符合难愈性创面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75岁者;③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者;④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①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有出血倾向或近期接受抗凝治疗者;③对治疗所用中药过敏者;④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者;⑤有严重的心、肝、肾多器官疾病等患者。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采用常规外科消毒清创换药处理,方法:先用点而康碘伏皮肤消毒液(由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914)连续消毒创面3次,再用90 g/L氯化钠溶液棉球清洗创面。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组在常规外科消毒清创换药处理后给予芪归紫草油覆盖包扎。芪归紫草油制备方法:将黄芪60 g、当归30 g、紫草60 g、大黄30 g均匀切碎,加入1 kg芝麻油中,浸泡1周后,置于锅中用武火加热至油沸,以油温计测量油温稳定在170 ℃,然后改用文火加热,油温稳定在100 ℃,不断搅动将药物炸枯至表面黑色、内部深褐色关火;待油温降至60 ℃左右时过滤去渣,滤得芪归紫草油约500 mL,放凉后加入优质珍珠粉50 g,搅匀成稀油膏状,置于洁净容器中密封保存;优质绵白糖100 g碾粉装瓶备用。方法:常规外科消毒清创换药处理后,在创面均匀撒上白糖粉,外用芪归紫草油稀油膏纱布加压包扎,保证纱布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腔,然后用透气低敏胶布固定。根据患处渗液多少决定换药次数,最多每日换药1次,持续换药至创面愈合。
对照组采用无菌剪祛除坏死组织或痂皮后,外用龙珠软膏(由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11005)加压包扎,保证纱布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腔,然后用透气低敏胶布固定。根据患处渗液多少决定换药次数,最多每日换药1次,持续换药至创面愈合。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①创面愈合情况:按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1],使用创面测量尺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每日填写疮面观察表,内容包括创面面积、深度、颜色、分期,创面坏死组织情况、分泌物、渗出液,腐肉脱落及肉芽生长情况。②创面愈合时间[2]:以创面面积小于总面积的5%,或愈合面积大于总面积的95%为完全愈合。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 新生肉芽组织已完全长出,创面完全愈合。有效: 创面缩小,部分创面红润,新生肉芽组织部分长出,炎性渗出液减少。无效:创面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难愈性创面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腐肉脱落时间新生肉芽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304.10±1.14*8.17±1.58*25.68±4.32**对照组307.15±6.489.45±2.9731.46±4.87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P<0.01
皮肤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阻止有害物质侵入人体的屏障。如果皮肤破溃,病原体易进入人体造成炎症[4],当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尤其是骨骼肌时,创口处于持续地炎症反应状态,对缺血缺氧更为敏感,极易因持续受压、缺血性损伤,使炎症细胞处于过度堆积和激活状态,引起组织破溃,促使免疫调节机制失控,从而加重组织损伤,导致创面愈合期延长,形成慢性创面[5]。中医学认为: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易致气血亏虚,又因受压部位气血失于流通,摩擦破伤感染,引起坏死溃烂。据此,中医临床常采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疗该病[6],即通过使用具有去腐生肌的中药将创口表面腐败坏死组织、过度增生的病理性肉芽组织及其他影响创口愈合的病理组织逐渐清除,形成相对新鲜、引流通畅的创面,为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创口顺利愈合[7]。
目前临床一直使用中成药龙珠软膏给压疮患者进行换药,效果可。龙珠软膏主要成分有人工麝香、硼砂、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等,以黄凡士林、液状石蜡为基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龙珠软膏有显著抑菌作用,能消除炎性肿胀,抑制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明显提高疼痛刺激的耐受性,促进瘀斑消散和皮肤愈合。该制剂为油性膏,可长时间使切口保持湿润[8],与芪归紫草油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将龙珠软膏设为对照组。
芪归紫草油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本经》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为君药;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敛疮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为臣药;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炎止痛、生肌敛疮、排脓的功效,为佐药;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消除外毒素、增强细胞免疫、稳定机体内环境等作用[9];紫草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生育、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10]。白糖味甘,性平,有清热、消炎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分泌物,抑制细菌生长。研究[11]表明:白糖融化后在创面形成高渗状态,可使细菌脱水变性坏死;高糖也可使创面内的pH值下降,形成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和收敛。由于祛腐后要及时生肌,因此,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12]。有关珍珠的研究[13]表明:珍珠水解液能疏通微循环,增加兔眼球结膜的血流速度,改善兔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和阻止微循环障碍的形成,因此珍珠具有疏通微循环的功能。诸药合用,起到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消肿止痛、袪腐生肌的作用。此外,芪归紫草油的麻油具有极强的亲脂性,易与创面组织表面结合成一层保护屏障,能有效避免刺激创面的痛觉神经末梢,避免干燥损伤的刺激,减轻换药造成的疼痛;同时可使创面内的环境呈油润状态,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符合西医学的湿性愈合理论。最关键的是,油剂外敷对正常组织无毒、无损伤、无刺激,换药愈合后瘢痕少,皮肤松软平整,易于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结果表明:芪归紫草油在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方面较龙珠软膏疗效更好,可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