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强脊方联合粗艾柱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

2019-06-14 02:56阎晓霞朱紫燕韩崇涛
中医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督脉

阎晓霞,朱紫燕,韩崇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osis,AS)是以中轴关节炎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附着点炎疾骶髂关节病变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该病好发于 15~40 岁男性,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不易控制,且该病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 15%~20%[1]。随着病情发展,骶髂关节、髋关节逐渐受累,晚期可表现为脊柱强直性畸形,常伴有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给患者身体和生活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常规药物治疗该病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发展,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2]。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学归属于“龟背风”“骨痹”等范畴,其病因在于肾气虚弱、阳气不足。补肾强督方可益气补肾、强健督脉、温经散寒,用于“骨痹”疗效较好[3]。粗艾柱温灸是在脊柱的皮肤上施治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可激发督脉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使药性直达病所。2014年8月—2016年12月,笔者采用益肾强脊方联合粗艾柱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平均(27.3±3.1)岁;病程平均(6.3±1.2)年。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平均(26.2±2.9)岁;病程平均(6.4±1.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AS纽约标准(1984 年修订)[4]251,和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可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标准:①0级:正常。②Ⅰ级:可疑变化。③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无关节间隙的改变。④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1项或1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⑤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临床标准:① 腰痛、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肾虚督寒强直性脊柱炎(大偻)的标准[5]。主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厚,脉沉弦或沉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6岁至56岁;③患者同意并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近4周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含中成药、汤剂、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本病治疗者;③对本治疗方法有使用禁忌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粗艾柱温灸治疗,粗艾柱的制作及操作方法:先准备1个直径5 cm,长15 cm的艾管(不锈钢管),将艾绒填充到艾管内,用手指压紧(以免艾绒脱落烫伤皮肤),将艾绒从艾管的一端向另一端推出呈柱状,不会有艾绒掉落则说明艾柱制作成功。治疗时一边点燃艾柱,一边缓慢把艾柱推出艾管,用艾柱从艾管里推出的速度来控制艾柱的燃烧速度。施术方法: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医者使用粗艾柱(直径5 cm),艾柱点燃后,选择距离皮肤适当的距离(2~3 cm),根据患者感觉调整距离,以皮肤微微发红,患者自觉感觉不灼热为度,以脊柱为中心,从上到下一边环绕一边移动,艾灸的部位主要是督脉、双侧足太阳膀胱经、夹脊穴。每次40 min,1 d 1次,每个疗程12次,疗程间间隔2~3 d,保证每个月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在艾灸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蠲痹丸(由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890004,规格 8 g/袋),1次8 g,1 d 3次,口服。

治疗组在艾灸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强脊汤,药物组成:淫羊藿15 g,骨碎补15 g,熟地黄18 g,怀牛膝15 g,杜仲15 g,川续断15 g,威灵仙15 g,独活12 g,桂枝10 g,制附片6 g,地龙6 g,土鳖虫6 g,土茯苓10 g,麻黄6 g,甘草6 g。1 d 1剂,1 d 2次,水煎服。2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6~7 d。

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分为腰骶疼痛、腰肌活动受限、畏寒喜暖、晨僵、关节发冷、肢体困重、乏力、腰膝酸软等项目;主要症状均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其中0为无症状,10为症状最重。② 测量指标:包括指地距、颌柄距、枕墙距,以及胸廓活动度、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脊柱痛VAS、BASFI、BASDAI、ASDAS等。③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④安全性评价:定期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诊疗指标ASAS20[4]256拟定。临床痊愈: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100 例病例进入临床研究,共完成 88 例完整病例,其中治疗组 43 例,对照组45 例。两组共计脱落 12 例。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4.6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各测量值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Schober/cm枕墙距/cm胸廓活动度/cmBASDAI/分脊柱痛/评分BASFI/分治疗组43治疗前3.98±2.233.28±1.824.93±1.875.64±3.895.43±2.394.59±2.68治疗后5.86±2.53**##1.76±1.27**##5.77±1.72*3.02±1.89**#2.65±2.50**2.60±1.40**对照组45治疗前3.79±2.283.15±1.884.95±1.815.85±2.465.76±2.494.55±2.39 治疗后4.36±2.44*2.48±1.17**5.11±1.893.92±1.713.45±2.31**3.16±1.4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9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附着点的慢性炎症,附着点的炎症长期的侵蚀逐渐骨化,形成了骨板骨桥。骶髂关节以及脊椎关节突关节活动性较差,是其关节附着点炎症病变比较明显的原因[6]。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进一步破坏关节至活动受限,甚至致残。

本文采用益肾强脊方汤剂联合粗艾柱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佳,患者依从性高。本方采用中药汤剂剂型口服,易吸收,联合粗艾柱温灸具有益气补肾、强健督脉、温经散寒的良好功效。方中熟地黄补肾填精、补血滋阴,淫羊藿温经壮阳、祛邪散寒,骨碎补补肾强筋、续伤止痛,三者合用,主司补肾壮阳、填精滋阴、无邪散寒之职;怀牛膝可滋补肾阳,川续断可调血脉、补肾气,杜仲可补肝益肾补肾,三者共用,更增补肾壮阳、温经通脉之效;威灵仙、独活、桂枝、制附片、地龙、土蟞虫、土茯苓、麻黄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效。诸药合用,相互弥补,以达改善疗效、减轻疼痛效果。粗艾柱温灸多可治疗虚劳顽痹的证侯,是依据《素问·骨空论篇》记载的“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和《素问·调经论篇》“病在骨,焠针药熨”等的论述,以脊柱区的皮肤上施治的一种中医外治法[7]。其特色突出,可以综合经络、腧穴,以及药物、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使其同时发挥作用,从而激发督脉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使药性直达病所,整体调节人体机能。

益肾蠲痹丸是临床常用治疗AS的中成药,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成药组方,以此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浓缩益肾蠲痹丸运用于多种风湿病的治疗,可以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畸形[8]。但在临床上口服益肾蠲痹丸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考虑原因在于丸剂治疗剂量小,吸收欠佳。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 BASDAI、BASFI、脊柱痛VAS 等评分在治疗后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益肾强脊方汤剂联合粗艾柱温灸对 AS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益肾强脊方汤剂联合粗艾柱温灸对强制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督脉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