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玲
【摘 要】 语文教学致力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培养要落于实处,部编新教材的使用为语文课堂中的语用实践提供了契机和平台,解读新教材,发现低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落实语用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
【关键词】 新教材;语言文字;教学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部编新教材在编写上除了以“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方面将语文学习素养点分布在教材内,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寻找适当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从字词、阅读和表达三方面着手阐述。
一、字词运用,关注整体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字词理解掌握是重点。语言文字的语用,学生要掌握好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通过熟悉的语言文字及其文章作品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规律。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8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字词句运用”的栏目,共有12道题,足见新教材的语用训练之关键。我们借此探索一年级字词句教学运用上的整体观,解读编者意图,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更高效的语用实践。
1. 单元文本的综合联系
以课文第四课《四季》为例,随着季节出现的景物是春天:草芽、小鸟,夏天:荷叶、青蛙,秋天:谷穗,冬天:雪人。在《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栏目中做了明显增减,我们看到了增加的“莲、飞、青、大、树、叶”都是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而且让儿童联系生活在季节景物上发挥更多的想象,比如不同时节的“大地”和“树叶”有着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在泡泡框里训练说话句式“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词语方面有两个层词的积累,第一是“读一读,记一记”,第二是“读一读,说一说”,都与单元中课文紧密挂钩,综合字词句,联系读与说。语言的运用和思维的拓展训练是融会贯通的,这是教师要把握和关注的语用综合训练点。
2. 课本资源的整合训练
课本图文并茂,符合低年级孩子对图画的兴趣,结合情景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联系想象拓展词语,比如语文园地二中“小鱼、小鸡、虫子、一座山、四朵云、七朵花、九只鸟”。此处于汉语拼音学完后的园地,不应偏向对量词的分析,而是应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让语言的训练不陷于呆板,创设让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生活化情景。而量词的学习在课文《大小多少》会具体展开,这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梯度。此处应处理为结合情景插图,引导学生在“读一读,并在文中找一找”的字词音积累过程。
联系课文图文资源,教学的过程应该具备整合意识。教材以“天地人”开篇,配以傅抱石山水图,后有《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等几篇课文,都渗透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外识字形式也具备传统文化意味,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十分丰富,掌握汉字音形义,充分调动识字的主动性,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比如识字课《日月明》课后思考题就是让学生猜猜会意字“泪、休、歪”这三个字的意思,需要学生运用到字理只是去阐述。识字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拓视野,拓展识文学字,丰富情感体验,才能不断地扩充词汇量。再者如《天地人》以《盘古开天地》拓展故事,利用多媒体,从入学就开始着手,向学生传播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
二、阅读朗读,关注积累
阅读中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熟悉文本、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而朗读训练则功在平时,低年级教学同样要求执教者着眼于朗读这一语文要素的挖掘,通过阅读和朗读实现积累,在教材中有相应体现:a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秋天》);b读好停顿——《雨点儿》课后训练;C认识常用标点符号——“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青蛙写诗》);d认识自然段(《乌鸦喝水》);e阅读理解信息——“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训练,首先是理解字词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不断地进行朗读训练。将规范的书面语表达揉进孩子的语言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积累。从一个简单的词语入手,多形式处理像叠词、拟声词、量词等细节,既而读好句子,读句子时特别注意读准字音、轻重音、停顿和节奏,培养良好的语音和语感。课文《小小的船》出现的“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形容词,在文本中要实现准确地读,对应事物理解地读,注意停顿和儿歌的节奏。引導句式说话“我还会说:弯弯的小河,蓝蓝的大海……”等,将语言运用于更多的生活情境中。
此外,部编新教材采取了更丰富的阅读方法,如跳读、默读、比较读、分角色朗读等,但要避免扎堆提问,而是指向重点词句的理解,多读多背,积累更多的基于课文的语言材料,实现运用的语言活动。
总之,就是将神奇的汉字读音、不同的词语形式,精彩的内容整合,让孩子模仿迁移,巧学活用,让低年级的文本语言不断丰富,将语言文字落于实处。
三、语言训练,关注表达
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经验有限,对文本理解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发现语言着力点,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
比如课文《四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在段落语段句式中感受四季的特征,尤其以把握—— ( ),( )对( )说“我是……”这一句式表达自己心中对四季的理解。掌握四季中不同季节对应的不同景物,知道朗读时将自己化作季节里的动植物,感受拟人语气的魅力,结合课后习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获得相应的语言和表达范式之后,联系生活想象出自己的语境来,比如“柳芽弯弯,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或者“花儿红红,它对草芽说:‘我是春天。”还有:“小溪唱起了丁冬丁冬的歌,说:‘我是春天。”
例如课文《雨点儿》同样也关注到了聚焦重点语句的表达训练——“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针对“飘落”一词,执教者可设计如下: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B看课件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啊?体会慢、轻、柔的感受。读读飘落,再看雪花飘落的情景,用飘落来说一句话,并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加上什么时候,雪花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看似平淡的词语,玩味之下,一扶一放间强化语言运用。
低年级的课文富有童趣,朗朗上口,想象力丰富,找到文本的表达特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化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不断内化和运用,促进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化作自己的语言,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
[2] 黄玉平. 抓住本真,训练语言[J]. 黑河教育,2016(2).
[3] 许宝惜.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字训练的几点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