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019-06-11 19:04韩笑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音乐作用

韩笑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孩子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许多优质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发展、世界观的树立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所以,小学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意义,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立德树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就是教学生做人和教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传授知识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仅有知识,但是他不会与人交往、相处和沟通,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尽管他有很多的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当前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素养不仅包含一个人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包括学识在内的综合修养。人在年轻时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明确该做怎样的人,对人一生的成长十分关键[1]。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这个时代的永恒主题,当前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光辉伟大的一面,也有阴晴渺小的一面,社会中存在的负能量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是一种强烈的冲击,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者对学生灌输了很多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道理,却导致学生没有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立德树人就是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塑造人、感化人,所以立德树人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审美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辨是非、明事理、识美丑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小学音乐教材中通常编排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还有一些伟大音乐家的人生经历等,通过了解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和学习慷慨激昂的优秀曲目,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音乐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启发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2]。

三、小学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育人。立德树人是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文化、思想、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与思想交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通较好、学生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价值观多样,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当前阶段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使学生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探索的课题。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和音乐体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感悟文化、历史、艺术之美,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更加直观的获得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德育教育理念无形的渗透入小学生的思想中,影响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唱歌和识谱,教师并不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应寓思想教育于艺术当中,音乐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因此,音乐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红色经典歌曲,生动且真实的记录了民族英雄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的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懈追求、渴望民族复兴的钢铁意志。这些经典歌曲的学习是一种追忆和传承,学生也可以从歌曲中感受激情、汲取力量。通过这些经典歌曲,可以鼓舞学生发扬敢为人先、自強不息的优良传统,激励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树立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的思想品德。例如在学唱《国歌》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含义、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学生在歌曲的感召下,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远大理想的追求都融入到美妙的歌声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可以让学生懂得尊重国旗、热爱祖国。通过学习《保卫黄河》,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红色歌曲可以唱出激情、唱出力量,为学生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爱国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强化了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3]。

四、音乐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定期举行的升旗仪式、小学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学校举行的爱国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和一些爱国教育影视作品,都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小学生的思想信念,为小学生建立立德树人的精神依托。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唱爱国主义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内容含义,抓住歌曲的中心思想和慷慨激昂的演唱方式,都可以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时代责任感。

五、音乐与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修养不单指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学生人格的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并且音乐是小学生较为喜爱的科目之一,所以在音乐课堂贯穿素质和德育教育,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年龄特点。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学习《大树妈妈》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借助歌词里面描写的小鸟与大树的感情,将学生思想感情引申到与祖国的情感之中。教育学生,我们就像小鸟,在祖的怀抱与保护下快乐的成长,祖国就是我们强大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六、音乐与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成长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音乐在教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如《上学歌》中的歌词“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用儿歌来实施美育教育,规范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七、结束语

音乐课作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对实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不同内涵的歌曲,为学生讲授歌词的内容、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信念。小学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阮志娟.小学音乐的德育教学渗透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35):164.

[2]付珊珊.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策略[J].文存阅刊,2018(7):84.

[3]郭静.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旬,2018(7):228.

[4]陈琳.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2017(26):219-22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小学音乐作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