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琴
【摘要】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
现代化。信息化教学以来,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努力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对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识字教学效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将从汉字字音、字义、字形等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找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结合点,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字音,理解汉字字义,掌握汉字字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结合点;字音;字义;字形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突破重点、难点提供了可靠保障。笔者将从字音、字义、字形等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详细阐述如何找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结合点,推动学生学习汉字字音,帮助他们理解汉字字义,掌握汉字字形。在这一过程中,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由“灌输式”的识字教学向信息技术辅助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底子的识字教学转变。
一、从汉字字音出发,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传统教学中,汉字字音的教学往往采取由教师一遍遍领读的方式,反复使用,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此外,汉字当中同音字很多,为小学生识记汉字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加之常常难以快速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导致小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学自主识字的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
(一)以同音字为切入点
同音识字法是指了解汉字音同字不同的特点,区分识记读音相同的成对汉字。如课文《狐狸和乌鸦》中的生字娃娃“棵”,有个同胞兄弟“颗”。这两个字都表示数量,怎样正确使用它们呢?笔者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了一张识字卡。字卡上将“棵与颗”放大,偏旁“木”和“页”标红,并动态显示。教师在朗读“一棵树”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文字:“棵”用于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如一棵树、一棵草。接着展示树和草的卡通形象。在朗读“一颗珠子”时,用多媒体展示文字:“颗”用于圆形或颗粒状的东西,如一颗心、一颗珠子。并同时展示心形和珠子的图画。多媒体动态展示同音字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力,有利于学生快速区分同音字。
(二)以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为切入点
在某些地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易区分,教师受方言影响导致范读效果不佳。在此,多媒体电教设备便派上了用场。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听—辨训练小游戏,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与韵文相应的图片,再配上字音的朗读。
在听—辨训练游戏中,由可爱的动物形象引领韵文朗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反复听—辨,学生们很快总结出了规律:
(动态显示韵母)āng—x—i—āng xiāng,风儿吹,花飘香。(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动态显示韵母)áng—t—áng táng,牙齿好,少吃糖。(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动态显示韵母)ǎng—w—ǎng wǎng,老渔翁,在撒网。(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动态显示韵母)àng—f—àng fàng,背书包,把学放。(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他们发现在上面的韵文中,韵母都是前鼻韵母ang。通过反复训练,在声图并举的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学会了“香、糖、网、放”的正确读音。
二、从汉字字义出发,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
很多教材中都渗透了字理识字的方法,以建构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减少了学生写错字、别字的概率。运用信息技术巧解字理,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以会意字为切入点
会意字十分有趣,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字形,或者通过形象化的图画,就能轻松体会字义,从而记住这些字。如在教授“停”“鸣”“闻”等会意字时,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以下画面:一个人来到小亭边,在那儿歇脚——“停”;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唱歌——“鸣”;一个人在门里侧耳认真地倾听鸟儿的鸣叫——“闻”。接着给这些汉字组词:停止、鸟鸣、闻听,从会意字组词的规律出发,使学生触类旁通,轻松识记会意字。
(二)以形声字为切入点
在字族文识字中,由母体字衍生出许多音形相近的子体字。在字族文识字教学中,集中呈现这么多的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为此,根据小学生喜欢读故事的心理特点,笔者在课前编制了一个小故事,并发布在了班级论坛里以帮助他们预习,故事的名字是“‘青字请客”:“青”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今天是星期天,它又邀请了许多朋友来家里玩。第一位客人“晴(qíng)”抱着礼物——一个大大的太阳(日)来了,它一来,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睛(jīng)”紧随其后也到了,看到朋友“晴”的礼物,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jīng)”。时间不长,朋友们到齐了。“青”一会儿握住“氵”的手说:“为大家维持了‘清(qīng)洁的环境,辛苦你了。”一会儿走到“讠”的身边说:“快‘请(qǐng)坐吧!别总站着啊。”一会儿又来到“忄”旁边,请他帮忙做些事“情(qíng)”。最后,“虫”邀请朋友“蜻蜓”为大家跳了一支舞!故事中呈现的是以“青”为母体字的音近形近字。以形声字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相融合,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便利,使“翻转课堂”教学成了可能。
(三)以指事字为切入点
在低年级中出现的指事字,大部分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符号构成的,因此在教学这类指事字时,可以联系具体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如在教授“末”字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金文字。“末”的本义指树梢。金文字在“木”上加一点,这一点,指明了树木末梢所在的位置。学生们由此了解了“末”字是由象形字“木”加一个指示符号演变而来的,此类字还有“刃”“本”等。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字义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展现出来,推动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从汉字字形出发,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
汉字是由横、竖、撇、捺、折等笔画构成的符号,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常从分析汉字复杂的间架结构入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不利于解决低年段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教学以来,从汉字的字形入手,通過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来加强学生识记的效果。
(一)以字形变化为切入点
古人用画图的方式创造了象形字,而多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例如在教授“禾”字时,笔者一边读“‘禾字头上结长穗”,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禾字的演变过程。即植物头上结的穗子演化成“╯”,把植物的秆演化成“丨”,将叶子演化成“一”,把根演化成“丿”和“丶”。又如将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一定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就是说,当多媒体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时,识记汉字变得趣味横生,学生由想学变成了乐学,从而有效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以给熟字增减部件为切入点
如在学习“猫、锚、喵、描、瞄”这几个生字时,笔者先将这几个生字用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学生观察,让他们想想这些字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1说:“它们分别是以‘苗字加上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提手旁、目字旁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这时笔者点击按钮,依次给“苗”字加上偏旁。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几个字读音都很相近,“苗”是声旁,表示读音。而加上的提手旁、目字旁、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是形旁,代表每个新字的不同意思。比如“描”,我们用手去描红;“瞄”,我们是用眼睛来瞄准。从而很快掌握了规律,一次便认识了一类字。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直接用“加减法”的形式展示给熟字增减部件,以加速一类字的识记。如“加法”:
包+艹=苞 包+饣=饱 包+氵=泡 包+火=炮
从字形入手,还能发现很多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结合点,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因此在汉字教学中,信息技术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只有找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结合点,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识字教学。本文笔者从字音、字义、字形等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结合点,突破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识字教学中,还对学生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还优化了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切实提高了识字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韩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刘倩.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夏意芳.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7.
[4]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