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看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

2019-06-11 09:46陆雅琴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问题

陆雅琴

【摘要】推进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兼顾阅读的广度与阅读的深度,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使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老人与海》;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对我们是机遇更是挑战。

首先,在学生紧张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功利性”成了深入思考式的自主阅读的最大杀手。相较于阅读,学生更注重阅读后的结果。比起耗时费力的整本书阅读,学生更倾向于百度百科的全书内容概要。其次,简单的“二元论”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人物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这种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理解,不仅是学生思考惰性的一种外在体现,更是对复杂的人性的一种漠视。最后,散漫随意的阅读习惯往往使整本书阅读功亏一篑,在阅读过程中不加以思辨,浮于表面了解书的整体内容,其实全程只做了无用功。

下面笔者将以《老人与海》一书为例,谈谈在整本书阅读上的探索实践。

一、打卡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打卡阅读,在阅读习惯养成初期效果非常明显。首先,它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方便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进度,这样有利于老师对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其次,它可以帮助提升阅读质量。一句话概括读书心得,可以督促学生边读边思,重新咀嚼品味文本精华之处,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批注阅读,促进个性阅读趣味形成

阅读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只有接收式的阅读,而没有输出式的写作,所读到的材料并不能真正化为我们的血肉”。 所以,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经典语句,并作简要赏析或者延展式写作。以下是学生的作业:

【摘】 “兄弟啊,我还从未见过什么比你更大,更漂亮,更平静,甚至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来把我杀死,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评】今天的我们,有谁能像老人这样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欣赏其他生灵吗?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给予大自然充分的礼遇和称赞,哪怕是在与它搏命,也要拼命维护自然的尊严——难道不是同时在维护人类本身的尊严吗?

新课程提倡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当我们将视角集中在“硬汉精神”和“迷惘的一代”时,这位同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独特且言之成理。这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建构新的意义。

三、问题引领,让思维走向深处

当一本书读完后,笔者认为一堂阅读交流课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当然,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进行阅读心得分享,比如以作品主题为话题,进行演讲比赛,也可以依托阅读书目,开展知识竞赛。笔者在学生读完《老人与海》后,上了一堂课,本堂课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试图让学生思维更上一层楼。下面是笔者设计的四个问题:

1.桑迪亚哥在和鲨鱼的搏斗中,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2.为什么说“孤独”贯穿了桑迪亚哥的生命?3.海明威小说独特的“冰山原理”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冰山在海上移动是很庄严、很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4.“迷惘的一代”和“硬汉的精神”是否矛盾?

我们发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基于情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第三个问题基于细节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品味意识。最后一个问题基于理解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思维高度。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要避免知识的灌输,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文本的重难点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在学生迷茫时指明方向,在学生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体验阅读的美好。

四、实践拓展,建立多样的评价机制

课改在步步推进,学生的思维活了,问题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面对思想丰富的生命?如何驾驭鲜活的课堂?面对学生多样的答案,我总结了几种教师的低效评价行为。首先,是对与错、好与坏的单一性评价。其实,这恐怕只适合语文中极少数的客观题,况且这种评价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对学生的回答缺少正确判断,只是一味地赞赏。这种评价表面看是暂时性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实却折射出了执教者对知识掌握的茫然和不自信,长此以往,学生语文能力怎么进步?课堂的“温度”是有了,那“深度”呢?再次,是盲目“尊奉”答案,“钟爱”专业术语。为了“引导”学生和自己预设答案靠拢,教师可谓不遗余力。静而思之,教师仅仅是引发学生思维转向,而不应剥夺学生思考的自由。上述行为如果持续下去,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不高,我们在阅读实践中应该引以为戒。

以笔者指导学生开展《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为例。以往评价学生的方式通常是完成一份阅读检测,呈现出功利性和随意性两大特点。很多同学为了应付考试,往往临时抱佛脚,去背一些没有营养的情节梗概,这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更谈不上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独特见解。评价是指挥棒,只有丰富学生表现性评价,形成多样性的学生成长记录,才能全面科学地衡量学生发展。因此,我在《老人与海》的阅读中,采取了以下三种评价方式,每项占一定比例,三项累加为学生最后得分。

1.读书打卡。(40%)2.读书笔记。(40%) 3.微写作(20%)

阅读结束后,我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老人与海》的体会,写一首小诗。学生兴趣浓厚,踊跃参与,完成作业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阅读,拥有了创造美的成功体验。

眼泪蒸干,盐凝成岩

李惠玲

教师点评:将文本与生活打通,将文本价值最大化。诗歌注意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三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评价主体也可以改革,可以探索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推进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兼顾阅读的广度与阅读的深度,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使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问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