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供应链视角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9-06-11 08:26黄海宁
科技风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具有多元知识储备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供应链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它要求知识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以及保障知识流动各节点的管道畅通和知识共享。文章从从知识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出发,探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方式。

关键词:知识供应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成为社会核心的生产力之一,更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的创造和运用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和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基础,高效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体系是其后盾,要求不断更新的技术和知识以支持整个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全球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核心的知识供应链在校企合作协同中有所突破,积极寻求更科学、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知识资源的双向流动,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运作体系。校企合作下的知識供应链是指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和知识使用者连接起来,通过人才流动实现知识的选择、吸收、整理、转化、应用和创新。加强知识供应链下的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完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知识供应链的角度探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智能型技术人才。

一、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大量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更好地实现职业生学业和岗位的“无缝对接”,在职业生在校阶段实现行业技能学习与操练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的体现。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教学模式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就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理念认识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爆炸的现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就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稀缺”的矛盾,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的学生找不到就业单位,这样的局面既不利于企业的生成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本文调研的情况看,导致出现这样“结构性缺陷”的原因之一是职业院校实施的校企合作理想认识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和企业还把校企合作仅仅看成是学生见习的机构或免费的帮工,把校企合作看作由学校到企业的单向流动,而没有把校企合作认识为集合学校和企业各自知识优势加以集成和系统化的为企业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方法的知识供应链。

(二)合作模式单一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从理想化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但是,就目前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广西大部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都比较单一,如企业指导、接待学校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企业指导学校自办企业、学校与企业合资开办“订单班”、“冠名班”等。在目前广西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似乎拥有更强自主性,结合企业岗位要求与自己所开设的课程和专业为学生传授行业知识与技能。似乎都是学校在主动地寻求一些愿意接受学生见习、实践的企业,遇到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也仅仅是把其当成一个见习单位,派学生过去见习实践,见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与往来。显而易见,这样老化陈旧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了学校的主体地位,弱化了企业参与育人与知识流动与传授的机会,久而久之,企业便不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辅导我们的学生,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学不到企业的文化精髓和行业核心知识,导致校企合作的效果不明显,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三)企业与学校之间知识流动不畅通

虽然目前有少数的学校和企业共建了知识供应链,并使之为人才培养服务,但在实际的运作中,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合作时走了弯路,造成不能共同分享收益和承担责任与风险,不能充分利用对方资源,不能有效沟通等问题,没有把校企合作看成是一个可逆的、双向流动的、互动的、交叉的一个整体的知识供应链。作为这个供应链上最重要的两端,职业院校和企业应高度重视彼此之间的双向合作,尽快建立校企合作知识供应链的信息机制和关键保障机制。

二、知识供应链理论概述

(一)关于知识供应链的概念

Jay Lee博士提出知识供应链(knowledge supply chain,KSC)的概念,认为知识供应链市整合工业界及学术界核心价值的机制,其目的是提供获取利润及持续教育与训练雇佣人员和企业伙伴所需的信息与智慧。[1]概括起来,知识供应链是指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通过知识创新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整体最优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链式结构模式。在知识供应链两端最重要地位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两者各自将自己的知识优势加以集成和系统化,然后互相爲双方提供各自的需要,使供应链的价值得以增值。出于知识供应链条上的各个节点都应该互相流动和影响,学校培养人才,企业使用人才,两者都以人才为连接点,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知识供应链的管理原則

许仲生(2019)指出,供应链管理涵盖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阶段和流通消费阶段、废弃物回收处理阶段等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该过程涉及不同的主体环节、不同的形态转移。知识管理同样涉及信息的吸收、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应用和再创造等全过程,且同样有不同主体参与、在过程中知识呈现螺旋转化的循环上升过程。因此,两者的运作流程基本一致,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对知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2]知识供应链的管理原则如下:

一是知识供应链是一个连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的集成化系统,融合于这一系统中的所有伙伴都具有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只有在知识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发挥团队的整体效应,团队伙伴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充分发挥知识供应链的最大作用。

二是知识供应链管理需所有伙伴共同建立信息机制。信息流和通信流对所有伙伴开放,知识供应链实现最大增值的信息及其特征的公开,知识管理核心单位可从供应链管理中汲取管理整合的方法和经验。

三是做好知识供应链构建的关键保障机制,通过建立知识协同开发和交叉应用管理制度,实现知识库共享和学习平台等方式的共享机制。

三、校企合作下的知识供应链构建要素

校企合作下知识供应链的基本构建思路是以组织与组织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个体或组织中嵌入知识的流动,更好实现知识的管理和应用为基础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构建要素:

(一)多元化知识结构

校企合作下的知识供应链面向不同的企业用人需求和知识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企业都要求企业员工具有技术开发、知识创新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工具应用、预测判断等多层次的素质能力,这就要求知识供应链中的流动知识应包括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行业实践知识在内的综合知识以及深度学习的再创造学习平台与机制。在知识供应链的知识数据库中,不同的知识的供应方应有所不同侧重,职业院校侧重于提供理论知识与深度学习能力培养,企业提供应用知识、岗位实践知识与知识再创造的平台与机制。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也可以基于应用导向进行整合。

(二)协同融合的校企关系

作为知识供应链的参与方与提供者,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知识供应链的具体运作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供应链的运作成效。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需要各参与方根据不同知识特点进行传授输送,各参与方在协同融合的关系中将各自领域的知识进行横向交叉融合,并根据知识应用情境结合知识逻辑进行纵向整合,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固有知识结构与再创造知识结构的融合的动态提升。

(三)运行环境保障

校企合作下的知识供应链构建需要建立在各参与方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本着共同育人、共同受益的合作原则,一方面在组织层面建立组织间的协同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共建校企合作知识供应链的知识数据信息平台与机会,实现多元化的知识在各节点给予参与方充分的透明度,实现知识的共享;同时还要建立共赢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各方的利益在知识的流动中得到体现,激发参与方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下的知识供应链主要是通过知识供应链将知识供应者(学校和企业)、知识创新者(学校和企业)和知识使用者(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通过人才流动连接起来,通过人才流动实现知识的选择、吸收、整合、深化、提升、应用与创新的循环过程。知识供应链是知识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具有創新性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晰巍,靖继鹏,霍明奎.知识供应链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9):1311-1316.

[2]许仲生.校企合作下知识供应链的框架及构建要素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18.

[3]张福喜,郝永建.知识供应链管理中的校企合作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6).

作者简介:黄海宁(1972-),男,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院校的经营与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