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9-06-11 08:16王涛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高职学生对策

王涛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了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高职院校依托“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构建现代教学育人体系,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构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4-0108-04

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高校2914所。其中,高职院校为1388所,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已达1300多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学习为主,实践特色突出,高职毕业生可以直接充实到社会生产实践中,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以往省内外的调研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学业认知了解度不高、学习动力及积极性弱,甚至有排斥学习等现象。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因高考失利而就读高职院校的,以致自信心不足,对学业毫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倦怠现象。

高职院校学习倦怠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学界与社会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和措施。2018年,课题组在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进行查询,以“高职学习倦怠对策”为索引,契合度较高的论文共计80篇左右;以“学习倦怠”为索引,检索到论文2418篇,但有对策的只占总数的1/30;以“高职学习倦怠”为索引,检索到高度契合的论文有249篇,有对策研究的占1/3左右。由此可见,针对高职学习倦怠对策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研

课题组选取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漫专业一到三年级38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问卷及纸质回收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纸质问卷200份,其余180名学生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答题,共回收有效答卷378份,无效答卷2份。调研数据收集采用问卷方式及座谈方式进行,问卷表格采用的是山西医科大学张丁香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项目维度包含学生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要素)。课题组运用“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测评系统”对378份答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该量表采取点法计分,包括情绪耗竭均分为3.6、行为不当均分为2.58、低成就感均分为2.78,对照以往研究参照分值,均分在1~2分为倦怠水平轻微;均分在2~3分倦怠症状较为明显,应作为预防的重点对象;均分在3~5分为高度倦怠水平,是重点防治对象。经统计测算总答卷项目总平均分2.99分,接近3分,学习倦怠较明显,需要重点预防。

二、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学习倦怠的个人因素是指学生的学习认真度,即态度、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自我成就感等;学校因素包括学校学习氛围、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等;社会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和家庭條件等。

1.个人因素。第一,学习成就感偏低。当今社会普遍看重学历,高职学生难以得到社会、教师及家长的认可和肯定,以致学习动力与成就感较低,挫伤了其学习热情。依据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显示,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成就感低。

第二,学习动机缺乏。“读书无用论”思潮在高职学生中较为明显,学习没有目标,学习动力也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实行的“宽进宽出”制度也间接滋生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没有学习压力,再加之缺乏学习自觉性,导致很多学生错失宝贵的学习机会,进而产生学习倦怠现象。

第三,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比较自由,学生以自学为主。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入学后普遍感到不太适应,且在高中阶段没有形成一套正确、有效的自我激励的学习方法,就容易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滋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校因素。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焦点往往都放在就业和招生上,轻教重管的现象严重,加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没关系,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局面。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理实倒挂,实践课程偏少,课程内容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一方面,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差,高深陈旧的理论知识容易造成他们学习乏味、困难,且加深了他们对“读书无用论”的认识,严重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产生学习懈怠。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过时,上课方式单一,理实结合不够,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体现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够等,这些都是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3.社会因素。一方面,高职教育地位相对较低,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且前途难以捉摸,致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倦怠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配套就业制度。学生就业没有与在校学习成绩挂钩,且用人单位存在任人唯亲、不公平就业竞争等现象,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难现状,经常被迫放弃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家庭往往因学生就业难或工作不如意而怪罪于学校,以致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建议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高校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风起云涌,尤其以教育部与商务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及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工信部等联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影响最大且最为有名。这些创新创业大赛的共同初衷是通过大赛将学生—学校—社会联结成绝佳的资源对接与整合平台,有效衔接创新的各个环节及节点。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未参赛的学生,参赛学生几乎没有学习倦怠现象,且得奖学生会被用人单位疯抢或成功创业,这也为我们探索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学习倦怠成因进行科学分析,以大赛为载体和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进行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改革。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要想解决学习倦怠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意识及专业认同是关键,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则是重要抓手。多元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业成绩,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潜能。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是过程与结果考核完美的结合,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学习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构成,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也要在平时学习成绩中予以充分体现。创新创业大赛强调产学互动和应用导向,紧贴创新、创业、创富主题,紧扣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一个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展示平台。比赛题目取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精准的靶向性,是企业真实的需求,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极其重要。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建立自信。

高职院校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大赛组委会专家与企业请进学校进行宣讲,转化许多家庭对高职院校的陈旧观念;还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及家长参观往届参赛学生尤其是获奖学生就业的企业或创办的企业,提高学生、家庭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进而带动高职招生和就业水涨船高,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喜人景象。

2.构建现代教学育人体系,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呆板、教学方法落后,致使学生压力骤增,失去了学习热情和兴趣。高职院校应以大赛为契机,抓住专业建设改革的关键点,从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实践培养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有益的探索,把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大赛项目直接融入教学中,尤其是把在省及全国比赛中获取一、二等奖的大赛项目,系统地按岗位进行有机分解,逐步形成“岗证学、教学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进专业群建设,依据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教学育人体系。

现代教学育人体系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和标准为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指明了方向,为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找到了准确的靶向切入点。高职院校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实际内容为切入点,促进教学目标的标准化,实践教学在方法和内容方面的改革要稳步推进。高职院校还应依据竞赛大项目分岗合作的理念,逐渐开设一系列相关技能性课程,如分岗实践操作(动漫专业的分镜实训、特效实训等)、项目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均依照省赛、国赛的标准进行设置,尽可能对某一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实践还原细化,然后设计出与竞赛一致的教学项目或者任务,同时要对课程的训练教授方法进行完善,努力做到与大赛的无缝对接。

3.构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专业实验室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又能紧跟社会企业及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高职院校应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以大赛标准进行系统综合设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成功做法。高职院校依托大赛对各个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进行描述,建设完成专业及跨专业实验实训综合体系结构设计,不仅将竞赛目标要求及成果融入日常实训教学中,也拥有了与省级、国家级等比赛项目相匹配的集训基地,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学生逐步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能力。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团队专业化的重要性,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团队出谋划策、分析试题、组织训练的共同竞赛平台,进而使团队形成合力从容应对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培养团队的年轻主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团队梯队结构更加合理,为竞赛持续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在实训设备和师资培训软硬两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协调进步发展,在改进实训条件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师资队伍。年轻教师已逐渐成为竞赛、科研和教学的主力军,竞赛成绩也持续提升,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其影响力持续扩大,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子们融入创新创业的热潮中,进而推动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学习倦怠现象日渐消弭。

4.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使学校了解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探索。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可以展示办学实力、展现学生能力,借助此平台,还可以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二是企业通过此平台展示自己,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未来趋势传导给学校和政府,为学校和政府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依据。高职院校要构建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行业资深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进而形成“企中校”“校中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育人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学习倦怠。

四、结语

解决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和平台,通过有机联动实现企业、学生、学校的有效融通,构建学生—学校—社会三方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平台。这样既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也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企业和社会可以得到合格的有用之才,学生则树立自尊,获得成就感,从根本上消除了学习倦怠顽疾,从而为其他高职院校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勇.“互联网 +”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2).

[2]戴正.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J].出版与印刷,2013(4).

[3]刘迪.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课程教育与研究,2014(14).

[4]連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5]山平.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6).

[6]张文娟,赵景欣.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2(2).

[7]张岩.“互联网 +”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8]Bradley H.Community-based treatment for young adult offenders[J].Crime and Delinquency,1969(15).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高职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