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 杨文杰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质量偏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在未来发展中应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改善发展环境,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调整经费结构及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 发展成就 问题 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4-0005-08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受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影响,西部地区整体发展缓慢,各项主要发展指标与东部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全国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于该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强调资源利用有效性的提升。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进行西部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因此,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与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一、改革开放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成就述要
改革开放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等。
1.地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目前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规模与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为牵引,扩大规模、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推动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普职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基本发展框架。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在起伏中得到发展。40年来,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呈阶段性扩张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8—2008年西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38.6万人增长到188.2萬人,增幅约4.9倍;在校生数从112.6万人增长到401.9万人,增幅约3.57倍。近十年来,西部地区中等职业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在校生数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规模依然可观,中职学校数也从1998年的1194所增加到2017年的2345所(不含技工院校),学校数量增加了1151所。2017年,中职招生数达到146.8万人,在校生数达391.6万人,与1998年相比,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同步增长3倍左右。
其中,2008—2017年,西部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出现小幅度变化。四川、广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份在2008—2010年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全国一样,在2011年之后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以云南省为例,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分别为41.39万人和16.71万人,到2010年,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达到57.53万人和27.90万人,上升幅度为39.00%和66.95%;从2011年起,云南省中职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开始呈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云南省中职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为50.10万人和18.19万人,与2010年比,下降比例分别为32.65%和12.91%。其余各省份也都有一定的浮动,并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也从侧面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稳健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起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8—2003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从432所增长到908所,高职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00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480万人。2006年以来,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截至2017年,西部高职招生规模约为98.84万人,在校生规模约为295.8万人。
从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西部各省高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5.52万人,在校生数15.8万人,接下的几年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增长,但在2012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都有所下降。2013年以后,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在西部12省份中,四川、陕西、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最多、发展规模最大,其中,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在2017年达63.46万人,成为西部地区人数最多的省份。宁夏、青海、西藏、重庆、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相对来讲发展规模较小,但是招生数和在校生数2008—2017年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宁夏招生数相比2008年增长了1.54倍、在校生数增长了1.47倍。
第三,中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衔接。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体制内部的初步衔接机制,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初现雏形。1980年,国家强调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术科目,首次对普职沟通做出明确要求;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要求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内部初步衔接、普职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进入21世纪,在国家重点建立普职融通“立交桥”的大趋势下,西部各省份也陆续搭建起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以甘肃省为例,“2010年12月末,教育部公布了包括甘肃在内的部分省市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承担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①此后,甘肃省多方探索与创新加快中高职衔接,实现普职融通的措施,如推进“知识+技能”的考试制度改革、开展“2+2+1”和“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改革、进行高职院校扩大单独招考和推免录取的比例等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6月,《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试行)》出台,要求全面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拓宽职校学生继续学习渠道。
2.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2013—2017年,西部地区各省份中职教师队伍不断调整,教师总量从2013年的233588人优化为2017年的217973人;西藏与贵州中职教师数保持连年增长,分别从2013年的763人与18188人稳步增长到2017年的1631人与21839人,增长比例分别为113.8%与20.07%;四川、陕西、甘肃、新疆中职教师数2013—2017年持续下降,其中数量减少最多的是陕西和甘肃,分别为7703人和4166人;其余各省份中职教师数处在起伏发展之中。除了中职教师总量的变化之外,专任教师在教师總数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专职教师数达到172098人,占教职工总数之比从2003年的75.37%增长到78.95%,其中,西藏、甘肃、重庆、陕西与新疆这五个省份2013—2017年中职专任教师在教师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长,西藏专任教师占比最高达到了92.19%。可见,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广与落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逐渐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除秉承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外,还积极引进与创新其他发展模式。其中较典型的有:陕西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个网络,实施两大工程”的发展思路并付诸实践,既能发挥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又将职业教育与其他社会资源相结合;重庆市形成了“‘城市以职教为特色, 职教以城市建设为依托的‘永川模式”,②把城市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的平台,并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最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甘肃省目前组建29个职业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并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职业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更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发展不断融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主动承担起保护、传承与弘扬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使命。据统计,在职业院校分布上,“2015年,云南省的8个民族自治州中共有初等与中等职业院校74所,其中,在校生总数分别为567人与130324人,各占全省该类型在校生总数的51.45%与26.9%;高等职业院校共9所,仅两个自治州内没有设置高等职业院校。”③在专业设置上,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共开设各类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特色专业50多种(含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和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传播基地。例如,新疆疏附县职业高中依托当地民族乐器发展优势,开发民族乐器制造专业,构建民族乐器制作人才培育基地。在教学内容上,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为适应各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3.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加大。40年来,为了推动和保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注重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一方面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从物质与政策上予以帮扶。
第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之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费逐渐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加大。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例,2008—2016年,西部12个省份中职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西藏、青海、内蒙古与新疆,2016年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2076.95元、5698.14元、4866.77元、4019.77元;年均增长率最高的省份是西藏、重庆、新疆、四川、甘肃,都超过了40%的水平。其中,随着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投入,西藏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年均增长率已经超出100% 的水平。国家通过实行对口援助计划,积极推行中职免学费政策等不断增加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求将各项福利政策推广到西部各地方。
第二,职业教育物质资源投入力度加强。除了加大经费的投入,国家还投入了很多物质资源,如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地与设施设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投入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利用东部优质资源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了东西部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地区在各方面发展落后于东部。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东部帮扶西部实现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奠定了基础。2003年国家启动了东西部合作办学;2010年发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东部城市发挥优势资源,扩大面向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招生;2011年,全国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000所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了办学合作,实现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30多万人;2012年,国家再次明确跨区域招生计划和东西合作办学的目标任务。这一举措既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转移就业,又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
4.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增强。40年来,为服务国家实施的各项发展战略与规划,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多方面增强自身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促进社会公平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群体的主要聚集地,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扶贫区域。1978—1992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输血”式扶贫,通过对口支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解决西部贫困群体的生存问题;1993—2013年,国家扶贫内容从资金扩展至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西部地区以区域资源为依托,开设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增强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自2007年起,国家注重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在制度上保障西部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2012年,国家将西部三大重点贫困区域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拓宽西部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范围。2014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通过对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等措施,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人口提升技能,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学生就业。总之,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有效地扭转了西部贫困地区的落后局面,为推动社会公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服务“三农”发展。40年来,职业教育为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培训工作,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对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等目标。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统筹规划,改革涉农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覆盖面;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鼓励职业院校走向县域开展广泛合作,从而增强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第三,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特色是在历史、自然条件下长期积淀形成的,只要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发生根本改变,民族特色就不会变。”④40年来,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特别是2013年《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颁布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主动围绕民族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进行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着当地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各民族自治州职业学校开设了藏医学、唐卡艺术、民族舞蹈等特色专业,支撑和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广西实施了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打造了“民族绣织坊”“民族工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广西民族餐饮风情园”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贵州省相关政策规定:“每年由省教育厅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300万元、省民宗委从省级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200万元,用于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特色重点专业建设、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创新团队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民族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⑤
二、改革开放40年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应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等挑战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且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不平衡。从办学规模上看,近年来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在校生规模的下降趋势与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规模的逐年递增形成了鲜明反差。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遇到了来自普通本科教育的阻力,高职在校生占整个普通高等教育阶段的比重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据《2017甘肃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职招生數占当年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29.37%,在校生占当年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的25.87%。(不含技工学校)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从办学水平上看,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投入)、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等方面与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因生源萎缩严重更是步履维艰,面临着生存危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条件不充分。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还存在“合而不深”、“企冷校热”、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二是职业教育认识上不充分。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大行其道。三是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撑国家战略的能力不充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框架虽已搭建成型,但内容和结构还不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仍是短板,特别是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袭来之际,面对“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的需求,职业教育还未做好充分准备。
2.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吸引力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依然比较低。一是西部地区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地方政府未能有效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二是西部地区依然深受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父母坚守“文凭主义”和“学历至上”,更希望为子女选择普通教育。三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吻合度低,很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尤其是制造业和农业领域中的一些专业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影响行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认可。
3.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依然偏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依然处在破冰发展期,教育质量依然偏低。一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40年来,西部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更新教育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然而,西部地区各职业院校尚未真正建立起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并固守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导致西部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不高。二是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上难度增大。另外,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总体不高、底子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效果。三是西部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最为严峻的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专任教师人数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4.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依然不足。西部绝大多数地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不均衡,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从区域发展来看,西部地区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东部地区相比,明显不足。从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经费情况统计数据来看(以2008—2016年数据为基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量呈增加的趋势,并且年平均增长率达47.12%;其中,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40.00%,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更达到了43.87%,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除此之外,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一直低于东部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已从2008年的679.16元增长到2016年的1321.82元。
一是从职业教育内部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2016年增长7.57%,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223亿元,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28亿元,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仅占教育总投入的10.42%。以陕西省为例,2016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74.04亿元,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4.89亿元,仅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3.82%,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57.55亿元,仅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90%。可见,不管是中央还是西部各省份政府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的比例均较小,这使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缺乏财力保障。二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资主体单一,缺乏社会各界力量的多方参与。政府仍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人,行业、企业、社会力量捐资发展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三是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够健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生均拨款差距较大,办学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阻力。
5.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从一定意义上讲,西部地区教育就是民族教育。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职业教育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40年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程度低,特色资源难以有效传播。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导致有限的资源难以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分享与传播。二是民族特色资源利用程度低,西部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多趋向同质化发展。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多以东部经济发展需求为办学主导,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民族资源利用率极低。三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偏低。《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第一次发布了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西部地区仅有10所院校入围。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相比,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档次不高、多样性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西部独特的区位优势。
三、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未来展望
西部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使命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造福于人民。在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取得成就与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1.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专业发展能力。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西部经济发展走向新的征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省份主动作为,如《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主动聚焦云南八大重点产业,根据市场需求,以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甘肅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成为全省支柱产业,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全省先导产业,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职业教育发展应以这些产业链发展为中心,着力办好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由此可见,未来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专业体系上应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集群。
2.改善发展环境,提高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认可度,改善其整体发展环境是当务之急。一是通过职业教育法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由国家制定与出台完备的职业教育基本法实施细则,为西部民族地区立法机构和政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法律法规提供原则性指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陈旧的职业教育观念。政府通过利用各种媒介手段、组织开展多样的社会活动、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等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更新西部地区人们的传统观念。三是紧抓时代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的参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未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加大对企业诉求的关注,利用政策红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3.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服务西部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40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升,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西部地方政府应抓紧落实与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改革与创新教师岗位编制等措施。其次,深化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并探索多元考试评价方式。实施并完善“中高”“中本”“高本”贯通招生机制。最后,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构建实地或仿真职业技能训练环境,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将受教育者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为更快地适应产业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4.调整经费投入结构,改善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未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从共享发展的理念出发,加大向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西部地方政府也应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二是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开发创新银行信贷、金融信托以及社会捐资助学等多元途径,提高社会闲置资本的整合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激发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三是完善西部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校园现代化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优先保障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普遍实现通过互联网和大规模在线课程与其他学校共享优质资源,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5.加大民族特色资源融入,推动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色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魅力所在。各民族地区专业的设置调整与优化应与当地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积极发展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沿边经济带建设等逐步推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应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各国先进的教育发展经验,引进与培育更多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外,由于西部地区多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主动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落实“绿色教育”的理念,谋求西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9-30.
②杨生斌,梁存贤.西部地区職业教育发展的六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32):14.
③赵枝琳.云南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对策[J].学术探索,2017(7):153.
④王珍.民族职教:春天在哪里?[N].中国民族报,2007-07-20.
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出台政策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EB/OL].(2014-12-30) [2018-10-03].http://www.seac.gov.cn/art/2014/12/30/art_36_221776.htm.
[参考文献]
[1]王继平.中国教育改革大系(职业教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2]刘红.职教十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
[3]王屹,王立高.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中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特色项目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6).
[4]何光全,廖其发.我国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与改革对策——基于全国调查和城乡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EB/OL].(2017-05-03) [2018-09-29].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946/fj_2017/201705/t20170503_303596.html.
[6]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统计局.2016年陕西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7-09-04) [2018-09-29].http://www.snedu.gov.cn/jynews/rdjj/201709/04/70524.html.
[7]马树超.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22).
[8]马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