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的提升

2019-06-11 23:21刘海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学前教育专业提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幼儿各项素质的成长。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育人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然后就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历经从无到有从引进、模仿到特色内涵式的建设,使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从理智取向、技术取向转移到实践反思取向上来。并且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认同程度也大有改观,在这样的政策引导和社会环境支持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提高。但是整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主客观问题。因此,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一)双师型内涵解析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为了改变过去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评价上偏重指标理论轻视质量和实践而提出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双师并不是双证,双证仅仅是双师的最表层认识,而在对双证极为看重的当下,对双师型内涵的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证书并不代表实际的素养和能力,双师型教师强调能够把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教学知识以及所教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职业教师态度等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既能够把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身体力行、深入解析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是指日常工作以及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在训练以及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大体可以概括为道德品质素养、政治思想素养、科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等)、心理素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双师型素养提升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及各省、市级别的一些列文件都对学前教育各项改革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加强学前教育改革特别是建设一支专业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僅具有双师型的特点,还需要具备特殊的专业素养。在理论认识以及政府持续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设立、升格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都急剧增多,但是依然存在着供需矛盾以及数量和质量的人才培养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存在,使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首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养,还需要对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除了这些基本的知识认知外,还需要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由此学前教育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的特点。而当前专业教育教师双师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影响学前教育改革推进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养堪忧

第一,兼职教师素养堪忧。当前,兼职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任教相当普遍,而在笔者翻阅文献资料以及亲身经历很明显能够看到,兼职教师的素养无论从学历层次、文化科学修养层次还是任教工作经历、评价层次等多方面来看,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兼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性偏低,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能力,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科研素养偏低。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学生的教学,同时科研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术研究发表的层面来看,不仅个人科研能力偏低,而且核心刊物文献发表以及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两个方面都极为少见。由此,加强教师科研素养已经成为困扰双师型教师素养建设的重要方面。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前教育工作对象是学前幼儿,这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指导以及教师的以身作则,而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一线的教师,一些教师道德教育意识淡薄,在日常的教学上很多在思想都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导致诸如思想政治能力不高、敬业精神缺失、功利官本主义严重、师表不足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问题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偏低、学缘结构单一、骨干优秀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较少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年龄结构上,最为合适的年龄结构应该该是中老青教师比例为1:1:1,而现实的教师年龄结构非常明显的是年轻教师人数急剧增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比例不足,一方面不足以形成较为明显的帮扶带人态势,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素养特别是实践教学素养偏低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策略

(一)政策保障层面

政策保障是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教师双师型素养提升不可或缺的构建和完善途径。在政策保障层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包括能力定位、基本素养、作用、培养路径、考评体系等,并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校级乃至省级、部级文件确定,不断从政策上加强教师对双师型素养的正确认识;第二,制度完善。这里的制度完善主要针对上文提到的双证即双师等的错误认识,改革相应的双师型教师考评体制,不断通过抽查、定期考核以及日常实际教学进行课评,严格双师型教师的素养要求;第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经济待遇,经济政策的扶持既能够提高社会的认可程度,能够让一部分有意向有理想有抱负却苦于经济收入偏低、社会不认同等社会环境问题困扰的教师鼓起勇气,更好地致力于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更好地致力于专业教育课题的科学研究上。

(二)双师型素养的能力提升方面

第一,完善学校的教师培养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双师型教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师培训系统的完善和良性运行,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建设的众多问题,在培训机制上要确立考核与培训考评的联动机制,在培训方式上强调多渠道灵活的方法运用,在培训内容上强调教师对双师型素养的认知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以及专业能力提升,因材施教。与此同时,认真审查学校专业内教师队伍结构,确定兼职情况,从问题根源统筹整个专业的双师型素养提升课题。另外,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重点培养,提升教师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第二,重视师德教育,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在重视专业素养提升的基础上,要对接专业特点,重视师德教育,并能够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强化对学生正确心理、价值取向以及优秀品质的引导和培养作用。师德教育既是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升的问题症结点,同时也是盘活整盘棋的有力抓手。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官本主义、功利主义的抵抗能力,以教学过程中别具匠心的教学安排以及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高尚情操引导学生的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汝琳.浅探高校学前教育如何培养一专多长的幼儿教师——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35-136.

[2]董爱霞.基于高校轉型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161-162.

[3]张胜良,亓兰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3):129-130.

[4]李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8,9(19):114-115.

[5]邢兰芹.高校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18(22):2-4.

[6]左瑞红,姜珊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4):146-148.

作者简介:刘海芳(1982-),女,山西吕梁人,硕士,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双师型学前教育专业提升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