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娇容
【摘要】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不仅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文的魅力,也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名师的教学智慧。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演绎出“信手拈来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水平;信手拈来;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7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观摩了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之后,我真实而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信手拈来的精彩”。赵老师用故作高姿态的幽默且带着几分俏皮的语言不仅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文的魅力,也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名师的教学智慧,对自己来说这既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又是一次汲取学习、反思教学的过程。
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音乐是语文课的“第一锤”,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伊始,赵老师便出示古人所弹奏的瑶琴,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高山流水》乐曲,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文言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悲痛悼念时,也配以哀怨凄婉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悲伤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古琴曲《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朗读《伯牙绝弦》,体会“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世上再难觅知音” 的情谊。
二、刺激诱导,鼓励挑战
走进赵老师的课堂,层层设铺垫、时时有发现、处处是挑战,学生对阅读古文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1.向自我挑战。赵老师在引入课题后,出示了两种版面的课文——横式和竖式,让学生选择哪种读。学生的个性使然,不按常理出牌,当然对竖式阅读充满了兴趣,加之赵老师对“学生智商”的“质疑”,学生群情激奋,一致表示要读竖式的。竖式阅读检验了学生是否读通读顺课文,是否能处理好古文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难度。学生面对挑战很快投入到朗读之中,课堂上书声琅琅,余音缭绕,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传统文化的浸染之中。
2.向老师挑战。学生初读了课文,赵老师用激将法挑起学生与老师比试朗读的兴趣——是要“单挑”,还是“群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这种自信满满的“单挑”,正中老师下怀。在熟读课文之后,赵老师用“能不能”“敢不敢”等充满刺激性 的“挑衅”,同时故意提示学生“可以偷瞟一眼”背诵的方法,再度挑起学生背诵的欲望。一时间,学生“磨刀霍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很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整个多功能厅沉浸在悠悠朗朗的诵读声中。而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情感得到了释放,思维得到了启发,不断强化伯牙遇知音、痛失知音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3.向权威挑战。在让学生明白“志在高山”的意思时,赵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书中对于“志在高山”的注释有误。“教材也是人编的,也是可能有误的!你们觉得文中的注释哪处地方出错?”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勇于向教科书质疑,敢于向注解质疑。一番思考交流之后,老师顺水推舟:“文言文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的方法,此处的‘志在高山意译就是‘心里想到高山,就用琴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便懂得了翻译古文除了直译,还有意译,下次再读到其他古文,便了然于心了。不仅如此,学生更明白了教科书也有可能会出错,从而大胆向权威挑战。
三、匠心设计,深挖内涵
课堂最为绝妙之处是赵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以“绝”字为突破口,深挖内涵。一开始,赵老师看似不经意地让学生用 “绝”字组一组词,再从组的词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 “绝技”“绝望”“绝唱”,并作板书。大家不明所以,但后面通过步步追问、引发思考——“绝技表现在何处?”“绝望从何体现?”“为何是绝唱?”三大问题,学生深刻地品读出伯牙有善弹琴的绝技、子期有善听琴的绝技,伯牙为子期死再无知音而绝望,“破琴、不复鼓”,乐曲《高山流水》、故事《伯牙绝弦》由此成为千古绝唱。直到此时,大家对赵老师这样设计的一番用心良苦也才恍然大悟。赵老师以“绝”为要点,引领学生深层次地思考,环环相扣的教学更是独树一帜,表面看来不经意地鼓动学生找出越多体现“绝技”的地方是高智商的表现,这不仅需要老师诙谐精练的语言,需要深厚博大的古文功底,更需要扎实高超的教学水平。于是乎,在名师的教学启发下,学生独到的回答、精辟的见解,将课堂氛围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老师与学生沉浸在悠悠的古琴声中,为千古知音难觅而动容,而唏嘘,而感叹。这大概就是小学语文课堂生命力之所在!
四、拓展补充,升华主题
限于学生年龄特点,及文言文的生涩难懂,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是难点,特别是伯牙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想象的,甚至有的还会认为伯牙很傻。赵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拓展,引导学生想象伯牙一人弹琴时孤独寂寞、无人欣赏的心境,从中感受他对“一生得一知己”的期盼。末尾,赵老师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学生入情入境,既理解了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肝肠寸断、伤心欲绝,又体会到了伯牙绝弦的那种荡气回肠、决绝决裂。而就在看似课堂要结束之时,赵老师把“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背景知识渗透进来,接着不露声色地将李白和王安石的诗句,及《警世通言》一书推荐给学生。赵老师紧扣文本,又及时进行资料的补充拓展,真正体现了现代的大语文观的思想。
五、价值导向,异构结尾
“教学是一门艺术”,赵老师的课堂把这门艺术演绎得精彩纷呈,让所有与会教师不自觉地陶醉在他的教學艺术中。教学在推荐阅读书目中戛然结束,在这里,我假以设身处地:如果让我执教,我又会如何处理结尾。一时间,我有一个自己的想法: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熟读成诵,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可否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赞成伯牙绝弦这种行为呢?”适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而老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接着,老师也可以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完此文,你心目中的知音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老师再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就应该珍惜彼此的情谊;如果还没有遇上,则也要真诚对待身边的人。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由文本走向现实,达到另一个高度。
赵志祥老师在随后的讲座说:“什么叫有水平?别人略知一二,你却背诵全文;别人苦思冥想,你却信手拈来。就是水 平!”赵老师无疑是那个会背诵积累会信手拈来运用的高水平老师。听完赵老师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课应该怎么上,应该怎样取长补短,怎样做到“信手拈来”,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语文”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毋庸置疑,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演绎出“信手拈来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韩吉凤.《伯牙绝弦》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9).
[2]染琦.浅谈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