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 王锐
摘 要: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实现自我言语表现的需要,而最能体现该目的的除了“说”就是“写”了。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要读出质量、悟出精彩,需要写作的推动。写作也能给阅读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写然后知不足,学养的匮乏必然会激励学生博览群书,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而“提纲设计法”旨在真正从根本意义上促进学生写的宽度、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写深读;原文阅读;提纲设计
引言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实现自我言语表现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最能體现此特征的除了“说”之外就是“写”了。因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的读写结合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
阅读有利于写作,但写作更能促进阅读。首先,写作能深化阅读理解,强化长久记忆。写作能使阅读者产生更加清晰而深刻的阅读感想和心得,而通过设计阅读提纲问题的反思性写作不失为一种记录读书感悟的绝佳方式。要读出质量、悟出精彩,还有赖于写作的推动。其次,写作能给阅读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写然后知不足,学养的匮乏必然会激励学生博览群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本文从读写结合教学出发,提出了原文小说阅读提纲设计的教学新思路,力图为实现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以写促读”“以写深读”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
原文小说阅读反思性写作
本研究选择的原文阅读材料来源于学校使用的校本教材《典范英语》。这套丛书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其中第7册至第10册面向的是中学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材料涵盖童话、人物传记、文学经典等。教材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沉浸在具有人文内涵的故事和文学读本中,通过整体输入、整体感悟、整体输出,形成反思性读后感,从而轻松、快乐、自然地习得英语。在此过程中,教师确立了“阅读—反思—写作—分享—评价—深读”的教学新思路,该思路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养成反思性写作和深入阅读的好习惯。
以《典范英语10》作为高二或高三学生的英语拓展阅读材料进行开发和设计时,教师可以基于对不同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在课堂上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然后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观点来提高他们的鉴别和评判能力,最终形成反思性写作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中外文化,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从具体操作来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作品后,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反思性讨论,积极查找有关资料,并形成书面发言稿。在展示和分享环节后,再开展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多样性评价活动。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再次写作,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介绍和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兴趣,了解与主题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而深化阅读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产生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提纲设计与指导
原文小说课外阅读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长期过程。单纯地布置原文小说的阅读任务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达到《课标》规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如: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为达到以上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小说理解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调动学生与该小说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小说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完成反思性写作任务打好扎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主题,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转换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1. 阅读提纲问题的设计与指导
在阅读小说时,学生自然的阅读过程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当学生忽略或者克服了一定语言障碍,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情节时,阅读便成了一种美好的体验。然而,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他们的收获也是有限的。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阅读兴趣缺失,阅读习惯难以坚持的问题。因此,在不破坏学生自然阅读过程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置提纲问题,让学生在读后以写的形式作答。该任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推动对小说主题的深度学习,与作者进行对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生在组织语言回答各个问题时,可以形成一份完整的小说读后感,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在阅读了一系列小说后,学生积累了小说读后感的写作经验,了解了读后感的写作框架。与此同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教师设置的提纲问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辅助他们学习小说构成的要素,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小说的主题,更加喜爱阅读小说。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学生在提纲问题的引领下,经历了自主阅读、思考提纲问题、回答和整理提纲问题、撰写读后感、课堂分享、读后反思等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阅读和写作的经验并提高相应的能力。
小说阅读是一个连续、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原文小说阅读活动时要有计划性。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典范英语10》中每本小说的特点,还要能够根据小说的内容和小说要素等,对整个系列的阅读活动进行合理的初步划分。在设计提纲问题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每本小说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小说要素。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小说阅读后具备一定的文学赏析能力,并积累理解小说各个要素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阅读小说。
2. 反思性写作指导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通过一则案例,介绍反思性写作指导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情况。
教师在高一结束后的暑假为学生布置了假期自主阅读的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典范英语10》中的David Copperfield和Jane Eyre两本原文小说,这也是反思性写作阅读计划的开端。这两本小说均为人物成长类题材,情节起伏,故事性强。除要求学生阅读小说以外,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过程提出任何额外要求。
开学后,教师在假期自主阅读任务的基础上,布置了阅读后的提纲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小说内容,检测阅读成果。但是,教师考虑到两本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无论学生选取哪一本书,要回答的提纲问题都比较相近。因此教师不要求学生撰写两本小说的读后感,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完成其中一本小说的读后感写作任务。有了选择的空间,学生会以更为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完成任务,且写作的质量相对较高。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设置了一道关于两本小说的比较题,用以检测学生是否完成了两本小说的阅读任务。教师列出的提纲问题如表1所示。
讨论提纲中的问题设置分为几个层次,其设置的初衷和最终锻炼的学生能力是不同的。
第一题是概括类问题,小说为人物传记类,因此教师设置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简要概括主要内容,并介绍主人公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二题是理解类问题,要求学生答出主人公在成长中经历的苦难,这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理解主人公克服苦难的过程后,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第三题是欣赏类问题,要求学生谈谈在阅读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并用语言陈述原因。
第四题是互动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主人公成长中的重要时刻,赏析小说情节的关键转折点。同时,教师还通过设置虚拟问句“如果主人公没有这样做,他/她可能会怎么做?故事是否会完全不同?”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主人公的决策对未来的深远意义。
第五题是反思类问题,要求学生比较主人公和自己的生活情况,反思作品对读者的积极意义。
第六題是比较类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两本小说后,比较两位主人公成长经历中的异同。学生在作答时需要梳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从而能进一步感悟他们经历磨难后仍保持乐观精神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自身产生积极影响。
六个问题对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引领学生通过主题意义研究,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将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密切关联。通过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判断能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构建多元文化视角。这六个问题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当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提纲问题再次回读小说,并把对提纲问题的思考整合为自己的文章时,就初步完成了小说读后感写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且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读后感。
以下是学生自主阅读后的写作笔记(见表2)和回答提纲问题后形成的读后感(见表3)。
原文小说阅读提纲问题设计的指导原则
因为小说阅读计划包含一系列的行为,所以教师在设置阅读提纲时既要突出这本小说的特点,也要结合整个阅读计划,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对小说要素的学习指导。教师在设计每本小说的阅读提纲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聚焦小说中的突出要素,进行集中引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原文小说时,教师要根据小说特点,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小说的某一要素,让学生在深入分析的同时理解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关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小说。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英语10》中的小说Macbeth时,可扫描小说后面给出的人物关系图(见图1、图2),打印后分发给学生,请学生在阅读小说后简要描述这些人物的主要行为,制作与小说人物有关的思维导图。该学习任务以小说人物这一要素为线索,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逐步梳理小说情节,最终理解小说的主题。此外,这个阅读提纲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人物”这一小说要素,并且能够通过思考这一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关联,完成这本小说的读后感写作任务。通过该任务,学生学会在阅读小说时如何关注小说要素,为日后阅读其他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设置联系学生实际的提纲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设置提纲问题时,一定要关注作品对学生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共鸣,由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人生经验,用经典指引人生。
表4是教师给《典范英语10》中的小说The Secret Garden列出的阅读提纲问题。
学生在总结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回答“What is the secret of the secret garden?”深入思考故事的主题,即“秘密花园”到底代表了什么?而在深刻理解了小说主题之后,学生回答“In your life, what is your secret garden?”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自己生活中的“秘密花园”。这样的阅读提纲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最终帮助他们成长。
3.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提纲问题,与作者互动
学生在思考阅读提纲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主观臆断的倾向。因此教师需要在讨论时引导学生回归小说,从文中寻找线索,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而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作品之上。
例如,在讨论小说Jane Eyre的转折点和可能出现的与之相反的结局时,有很多学生忽略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而是根据当代的价值观和他们自己的理解发表了观点。当然,能就小说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值得鼓励的,但他们忽略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忽视了小说主人公自身的价值观。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一段非常关键的情节,即Jane对Mr. Rochester的告白。学生需要思考Jane是在什么情况下袒露感情的,又为什么会说这样一番表白,从而推断出Jane的人物性格。在学生思考了以上问题后,教师再深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连贯性,并让学生据此发表对阅读提纲问题的见解。在教师的引導下,学生能更客观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过,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小说人物的行为。学生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反思小说所处时代的一些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对比感悟现代社会的进步,为经典小说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结语
课外原文小说阅读是当代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对每本小说开展深入研究,设计突出小说重点的阅读提纲问题,更要对整个阅读计划中的多本小说进行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小说要素的阅读实践,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充分享受阅读的同时,逐渐习得小说要素,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框架,并且在读后感的习作中积累小说阅读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实践证明,阅读提纲问题能拓展学生写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同时能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梅德明, 王蔷. 2018. 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潘新和. 2011. 语文教学的新范式:写作本位——走向以写促读、以写带读、写读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 (9): 1
徐浩. 2013. 写作长度对学生英语作文语法特征的影响研究——一个写作过程视角[J]. 中国外语教育, 6(2): 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