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深加工、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教材编写

2019-06-11 11:12史新蕾赵一瑾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语技能教材

史新蕾 赵一瑾

《英语学习》:杨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英语学习》杂志的采访。

杨立民:感谢你们的信任。不过我脱离教学多年,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

《英语学习》:您太客气了。首先,我们想向您请教为什么当前大家都特别重视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您认为怎样才能通过“读”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杨立民:人类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文明的记录、传承、交流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字。可以说,人类文明的精华都在书里。所以,读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对“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印象深刻。现在再说这些话可能有点过时了,但是无论怎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仍然不为过。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眼光、心胸、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也一样。所以,现在重视阅读是一件大好事。一个国家要富强、要科技领先、要人民幸福、要对世界文明有贡献,也许让全国人民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国策。

下面谈谈如何通过“读”来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我想探讨的是当前全社会特别强调阅读的原因。语言的输入本来就要靠眼睛和耳朵,母语学习一般由听说开始,学习者上学后才会读书识字,慢慢带动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与母语学习不同,外语学习往往受到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以传统的外语教学法通常是从读写训练开始,听说能力反而是由读写带动的。这样就容易造成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很多外语学习者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聋哑症”。所幸我国引进了交际法,扭转了这一偏向。但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听说能力提高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又被忽视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外语迅速成为普通人迫切需要的交际工具,外语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变,学外语的人不再只是专家学者,学外语的场所也不局限于学校。现在到处是外国人,外语书、外国电影、外国广播、外国广告随处可见,人人都在学外语,到处都可以学外语。这样一来,外语的神秘性被破除了,但同时外语学习所必需的长期、艰苦的过程也被逐渐淡忘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希望快速掌握外语。于是,社会上普遍出现了浮躁、取巧的心理,“洋泾浜”大行其道,这就更加削弱了阅读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获得知识、培养思辨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虽然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持久、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恐怕还是阅读。

《英语学习》: 您的意思是指现在大家读得不够吗?

杨立民:是的。实际上,现在一生都不爱读书的大有人在。据说按照人均年阅读量排序,我国的全球排名很靠后,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不幸属实,那这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问题。当然,问题不仅是阅读的数量不够多。世界上的文章和书籍浩若烟海,我们应该读什么?这本身就是大学问。垃圾文字铺天盖地,而且不易辨别。除了读什么,还有怎么读的问题。精读、泛读、朗读、默读、快读、跳读还是略读?这些读法各有不同的用处。不过光读书、死读书绝不是好办法。犹太人甚至把死读书的人比作背上驮着几大麻袋书的驴。我们还要记住,读书读得多、知识很丰富,也不能保证人不会成为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阅读实在是一篇大文章,几句话说不清楚。

我认为有一种阅读方法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特别重要,我本人按习惯把这种阅读方法叫作“精读”,因为它是进行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高级阅读技巧。精读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文章自然也要精选,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包含尽量多的语言现象,不仅要有优美的文字、严谨的结构,还要有重要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学习者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反复揣摩文本,这样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精读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掌握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虽然我们平常讲“看”书,但其实人的眼睛并不可靠,很多东西我们看了不一定看见,看见不一定看清,看清不一定看懂,看懂不一定看全、看深、看透。世界上有不少文章和书,一个人要想真正、完全地读懂、读通,是非常不容易的。光是文字方面的困难就很多,词汇量不够只是其中的一个,文字、句型的使用方式以及千变万化的语言现象同样都是挑战。不同学科又有不同的话语系统,有很多特有的概念,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根本入不了门。例如,最近中央领导叮嘱我们要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外行人可能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要看懂文章还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相关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例如,要想看懂《资治通鉴》,除具备必要的古文修养外,最起码要先弄清中国历史上地域名、度量衡以及官制的演变,还要了解历史上的民族构成,朝代的更替,土地制度的革新,儒、释、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等。除此之外,为了和作者心有灵犀,读者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悟性。全部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和条件后,读者需要从文字到内容,从结构到逻辑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细读、反复读、用脑读、用心读,读出深意和自己的独到见解,既见树又见林,再由此及彼,加上种种纵横联想、引申和比较才能理解通透。在理解之后,读者还要学会欣赏。欣赏之后,还要把所读到的内容消化成自己的东西。以上这些都是真正的功夫,精读课就要引导学生去培养这种功夫。

《英语学习》:现在有很多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深,教师也苦于不知如何进行深度加工,您建议我们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能设计一些“写”的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吗?

杨立民:学会精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学生以为看完了文章,大致理解了内容,就完成了任务。比较用功的学生也许会多看几遍文章,甚至试图朗读和背诵,但实际上这还谈不上是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我教了一辈子书,也不敢说就完全知道怎么做才算真正地做到了深度加工。但我知道,既然把精读课文当成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平台,教师就要比学生更加努力,要反复推敲课文。语言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有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要素,所以深度加工时就要争取在这几方面都有收获。以词汇为例,如果教师选择得当、启发及时,能帮助学生归纳到位,就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生动例子让学生逐步了解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形态变化,掌握各种派生词,学会辨析该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学会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等概念,知道动词、介词、形容词乃至名词的各种习惯用法,知道什么叫象声词、外来词、简略词,知道词汇有古今、地域以及正式与非正式之分等,知道词义有褒贬和意义强弱的差别,知道各种修辞手段,等等。但是,语言要素不等于语言技能,所以深度加工更要包括通过阅读课文来提高学生听、说、写和翻译的能力。真正的语言技能还必须包括语言的内容和说话人的思维能力。有人说话滔滔不绝、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可能是空话、谎话连篇;有人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所以,深度加工就必须深入到文字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中。

关于深度加工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阅读材料的篇幅有限,课上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深度加工不是越“深”越好,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第二,深度加工也不能面面俱到、漫无边际。我们应该坚持进行深度加工,但具体到每篇文章,还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重点。此外,深度加工也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责任,最好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

刚才你们问到是否能通过设计一些“写”的练习来达到这个目的,我想这是肯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五种技能都不容易培养,但是我认为写的难度最大。同时,这五种技能也都十分重要,但我认为写才是语言技能的最高境界。所以,世界上写文章的高手实在非常难得。这或许是我的偏见。但说到写对于深度加工阅读材料的作用,大家可能都深有体会。首先,写可以提高学生预习新课的质量。因为一旦教师要求学生动笔完成任务,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观察得更仔细,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更敏感,对细节的掌握更精确。所以,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在阅读每篇新课文时都能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写出文章主题,抄录各段精句,解释词句难点。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简单地复述课文大意,评价课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归纳和总结课文中有趣的语言现象。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调查研究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与同学交流,或在全班面前完成高质量的讲演,将写和说的活动联系起来。我记得先师许国璋先生每次讲演之前都要认真准备书面讲稿,而且会录下音来反复听,所以讲演时铿锵有力、文采夺人,没有多余的字句。到一课结束时,教师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意见,与学生交流。此外,我也希望学生能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不计长短,但习惯要坚持。

《英语学习》:目前各校普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有些教师和学生反映,这样一来往往会顾此失彼,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学生如何才能扎实地掌握一门语言?

杨立民:第一,正如我刚才所说,学生既需要有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还要不断丰富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这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从一开始就需要兼顾,而且要一抓到底。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样地,在高级阶段也不能忽视语言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第二,学生语言训练的连贯性很重要,但也要注意阶段性。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学习的重点也应该视情况而定。但从原则上说,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坚持将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我们一定要客观估测学生的水平,不能盲目乐观、贪多图快、急于求成,不能轻易减少甚至取消对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技能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缺乏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语言技能这个“拦路虎”的存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才能顺利地吸收各种知识,打开思辨的大门,一切才能顺其自然、循序渐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末颠倒不是聪明的选择,基本功的严重缺陷日后肯定会成为学生的沉重包袱,补不胜补、顾此失彼,让师生后悔莫及。过去曾有些理工科大学希望学生从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起就紧密联系本专业的知识,试图一步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相反,我有一个中学同学是北大地球物理系的资深教授,也是相关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能用英语讲课,能做英美专家的翻译,能毫无困难地用英语和外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甚至能培训本专业的英语翻译人才。据他说,对他的英语学习帮助最大的书并非专业著作,而是他不知翻了多少遍的英文小说《月亮宝石》。

第三,有一种看法是学生在阅读各类专业知识文章和培养思辨能力的同时,可以兼顾对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当然不假。阅读任何文章,客观上都会对语言技能的培养有好处。同样地,适合语言技能训练的文章也可以兼顾对文化知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关键仍然是以何为主、以何为辅。实际上,阅读专业知识文章已经属于语言技能训练的高级阶段,此时的学习重点已经转移到对文化知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了,文章里的词汇和句型更偏向学术性,因此不是特别有利于训练读者的语言基本功。

第四,对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语言技能的训练都需要终生努力的漫长过程。所以,如果对其中的某一方面一时要求过当,就必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有不少师生反映没有时间开展语言训练,导致语言技能难有长进,甚至有所倒退。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对文化知识的要求过急、过高,从而把精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原因之二则是师生误以为“重视”就只意味着要多花时间。实际上,我认为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重视文化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启蒙和引导,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他们的眼界,使他们熟悉并关心和国家利益、民族前途乃至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种种问题,培养他们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思辨能力。本科阶段的学习不可能让学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即便教师自身是各领域的专家,也不能动辄就长篇大论地教育学生。教师需要敏感地抓住课堂临场出现的、可贵的、转瞬即逝的“learning moment”,点到为止地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学生才会终身受益。说到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培养思辨能力也不是。如何利用知识,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英语学习》:您认为在外语教材的编写中应该怎样处理各种关系?您希望教师如何处理文本?

杨立民:我编了几十年的英语教材,主观上当然希望这些教材对学习者有所帮助。但我越编越觉得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实在不够,为此心中感到非常不安。现在市面上针对不同对象的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千秋,我没有资格妄评,只谈几点对大学外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教材的看法。

第一,历史上,我们就已经对这类教材提出过四条原则,即要求教材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我认为这仍然不失为今天我们编写教材时应该恪守的原则。当然,对于什么是思想性,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對于什么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外语教材,同样也是见仁见智。虽然文科教材必然会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同时教材不可避免地体现了编者的立场、观念,也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出版社的政策与业务水平,但编写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的教材仍是我们要不断努力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就知识性而言,我在前面已经提过,考虑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种种挑战,国家对人才的文化知识要求日益提高,我认为在本科阶段不宜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培养不妨更宽一些,把培养重点放在兴趣、眼光和方法上。教材的科学性涉及语言本身的规则和外语教学的规律,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教材文本的题材和体裁一定要保持多样,文学性材料对于语言训练有着无可代替的优越性,不容忽视。此外,教材的趣味性也十分重要。毕竟即使是良药,如果苦不堪言,也难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教材一定要生动、活泼、幽默、有趣,不能“板起面孔训人”,格调不能过分灰暗,也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把成年的读者当成孩子,也不能把他们当成老学究。

第二,我认为教师必须批判地使用教材。教材当然是有用的,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为重要。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和贯彻合理的教材编写理念与原则,还要克服和弥补教材本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错误,并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作出必要的调整。总之,一定不能让教材束缚和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第三,教师应该有教书育人的执着追求,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外语教学的规律,能着眼全局,通盘考虑和处理各种关系。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三尺讲台,用语言、知识、性格和人品的魅力影响学生,使他们以学外语为乐,以学外语为荣,为国家与社会服务。

谢谢你们。说得不对的地方,请不吝指教。

《英语学习》:感谢杨老师!

猜你喜欢
外语技能教材
教材精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