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范式的OBE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的设计与研究

2019-06-11 11:48杨前华汤昕怡王文轩
职教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导向毕业

杨前华 汤昕怡 王文轩

(二)现有课程整合

经过上述课程梳理后,形成指标点-课程矩阵,可以统计课程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以此为依据,进入第一次课程整合,整合原则如下:(1)课程对应半数以下的毕业要求(capstone课程除外)认定为指标点-课程矩阵对应关系明确的课程,继续保留该类课程。(2)课程对应半数以上的毕业要求(capstone课程除外)指标点-课程矩阵对应关系不明确的课程,建议删除该类课程。(3)课程对应相同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说明课程内容交叉,建议整合该类课程。(4)指标点-课程矩阵中无课程对应的指标点,应增加相应课程或其它教育活动。

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如表3所示,该课程在进行梳理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时,课程团队觉得难以下手,每一条指标点都是可有可无的对应关系,且对应半数以上的毕业要求,经过课程委员会研讨,一致认定该课程与指标点对应关系不明确,删除该课程。

(三)课程“查漏补缺”

经过第一次的课程调整,初步完成了课程重组工作,进入课程优化步骤。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法实现课程的“查漏补缺”,总结归纳出以下优化策略。

1.指标点权重加权计算法。每项能力指标点对应的课程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加权值较高或加权值较低的指标点需要定性分析,这类指标点要么支撑度过高,存在培养同类能力重复过多的问题;要么支撑度不够,需加强培养。

实际操作中,加权值高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需进一步判定是简单重复关系还是互补或深化关系。若是简单重复关系,需讨论分析是否需要删除部分课程,避免同一能力支撑课程过多;若是互补或深化关系,则对应课程均可以保留,形成系列课程串;加权值低的指标点则需考虑增加课程或其他教育活动进行补充支撑。

同样,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从表4的指标点-课程矩阵加权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TXA2-5指标点和TXC1-3指标点加权权重相对较低。实际操作中,针对TXA2-5指标点,增加了ICT营销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针对TXC1-3指标点增加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强化信息安全及电脑安全防护知识及技能。

2.指標点支撑课程数量要求。从《悉尼协议》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出发,每项毕业要求应避免出现只有1门课程作为支撑的现象,若出现该现象,需增加支撑课程或其他教育活动,确保该毕业要求的达成。经过课程-指标点关系梳理、课程整合、课程“查漏补缺”三个步骤,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的重组、优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在实施中,最终的课程调整情况如下:保持不变的课程26门,删除课程4门,新增课程6门,调整内容的课程8门,合并课程4门,专业团队全程参与,且达成共识。

三、课程体系系统设计

传统课程体系的课程都是在规定时间、空间内完成既定教学内容的正式课程,或又称显性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不足以满足能力指标点中有关学生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形成的需求。为此,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在OBE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规划形式、内容与载体,将与指标点对应的其他教育活动设计为活动类课程,赋予学分,纳入课程体系,通过选修与必修互补,第一课堂(正式课程)与第二课堂(活动类课程)并重,更为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具体课程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四、结论

在OBE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强调培养目标以需求为导向,毕业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以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为导向,资源配置以支撑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反之,毕业要求的达成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教学要求的达成要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所有教师应参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课程重组及优化的全过程,理解《悉尼协议》专业范式内涵,达成共识,明确自己所教对达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贡献与责任,每位学生皆应明确自己所学对达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作用。综上,基于《悉尼协议》等国际范式的OBE课程体系要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注释:

①《悉尼协议》原文.

②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2015年3月修订.

参考文献:

[1] 王晓典.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

[3]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OBE Course System Based on International Paradigm

YANG Qian-hua, TANG Xi-yi, WANG Wen-xuan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OBE" as the main line, which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ncludes how to decompos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how to decompose the ability indicators from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how to reorganize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through the indicator -curriculum matrix, how to design and integrate formal and informal courses, and how to reasonably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OB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route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导向毕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犬只导向炮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