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风物之活色生“鲜”

2019-06-11 01:51王欣
走向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梭子蟹西施会场

王欣

一座山而知风物,一片海而知民情。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系,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出山海间的美丽和富饶。青岛,山海相依,活色生”鲜”。

青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商周时期,这里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今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越王勾践在琅琊(今黄岛区境内)筑台会盟,成为一代霸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今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唐宋时期,这里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今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到了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惟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明清时期,这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时称“胶澳”。

地处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端的青岛,是一座海滨丘陵城市,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这里,春迟、夏凉、秋爽、冬长。山丘、林地、平原、海洋,丰富着青岛的姿态,孕育着万物。

大海的恩赐

青岛海域总面积12240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817公里,拥有49个海湾、120个海岛。海洋资源丰富,让青岛人的餐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海鲜。勤劳朴实的青岛人也丝毫没有辜负大海的恩赐,将海鲜的美味发挥到极致。水煮的清香、红烧的软嫩、煎炸的酥脆、碳烤的劲道……那些活蹦乱跳的鱼虾、张牙舞爪的螃蟹、软硬不吃的蛤蜊和扇贝、神经敏感的海参和海肠,在锅铲勺演奏的狂想曲中,变成一桌秀色可餐的美味。

青岛人靠海吃海,可以用“活色生香”来形容:看的是旖旎的海天风光、吹的是清爽的海风、吃的地道新鲜的海味——小日子过得跟神仙一样。这里的海味,特别是贝类、虾类、鱼类,不仅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而且肉质肥美、口感新鲜。当然,青岛的海鲜也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名堂,比如,蛤蜊要吃红岛的,螃蟹要吃会场的,鲅鱼要吃沙子口的……

梁实秋的《忆青岛》中写道:“青岛的海鲜也很齐备。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以清汤汆煮为上,不宜油煎爆炒。顺兴楼最善于烹制其味。”西施舌曾经是山东青岛的特产之一,曾是胶东菜系饭店的“招牌菜”,如今产量稀少而弥足珍贵。这种贝类产于河水入海口,即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青岛西海岸泊里一带的滩涂辽阔而坡缓,向海中自然延伸1000米左右,底质为细沙或沙泥,沿岸植被茂密,水质清新无污染,自然环境优良。有白马河、横河等较多河流注入海区,水质肥沃,微生物丰富,是西施舌最理想的栖息地。关于西施舌,当地还有一个传说: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大队人马东巡至琅琊郡时,曾吃到一菜,这菜的主料便是西施舌。秦始皇被其绝美的风味所折服,便问其来历。地方官禀告说,在春秋吴越相争时,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报仇,其中一计便是选送美女西施侍奉吴王夫差,以使之沉湎酒色,疏理国政,对越国失掉防范之心。10多年后,越王在大臣文种、范蠡的帮助下,率精兵击败吴国。此时的西施见国仇已报,为保名节,便投江而亡。其行感动了上苍,为使其芳名千古,便让其舌化为一蚌,漂浮于海,后历经沧桑移于黄家塘湾畔,被当地人称之为“西施舌”。

会场的梭子蟹,是出产于崂山王哥庄会场湾及以外海域所产的野生三疣梭子蟹,是青岛本地最好吃的螃蟹。之所以出名,是由于它的繁殖、栖息、生长环境——会场湾的西面是陆地,无大河人海;南临崂山北靠鳌山,外有小管岛、兔子岛、大管岛等岛屿比邻,这里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海水的流向、流速、盐度相对稳定,同时会场湾海底以半泥沙为主,生长着多种贝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长条件,使会场湾成为山东半岛南部海洋生物最主要的繁殖栖息地。个大饱满、肉质紧实、脂膏肥满、鲜美丰腴,是会场梭子蟹的最大特点。最传统也是最地道的做法是清水白煮,只有这样才能诱发食材本身的鲜香同时保留原汁原味,连同坚硬的外壳一起蒸煮的梭子蟹,即使上了桌也不肯丢盔弃甲,个个紧实。面对美味,食客们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惟恐错过每一口鲜美。2013年起,当地政府在会场湾,以海底置物的形式建立“会场梭子蟹保护区”,增殖放流。这一切保护举动,让会场梭子蟹的产量大增。

新鲜的海鱼营养丰富,而且是宴客的主菜。青岛人烹鱼,用的是海纳百川的心态,洋为中用、南鱼北吃,屡见不鲜。不管是清蒸、红烧、家常烧,还是煎炸、焖烤、油泼,新鲜嫩滑的鱼肉,通过厨师们的妙手烹制,成为整桌宴席的点睛之笔。青岛人最喜欢的鱼,有鲅鱼、黄花鱼等等,每当这些鱼上市,不管多贵,都能让人们一抢而空,而酒店、餐厅更是打出大大的招牌,吸引食客前来尝鲜。青岛的名厨,大多有一道名菜跟鱼有关。而这其中,青岛人对鲅鱼别有情结。青岛开埠之前在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父母双亡名叫“小伍”的孩子被一位老人收养,养母后来将亲生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有一年春天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但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风,小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了。女儿守在母亲的身边不停地说:“娘啊娘,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了点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咽了气。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可老人已经去世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了老人的灵前。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的“罢了,罢了”为这种魚起名为“罢鱼”,即现在的鲅鱼——至今,每到鲅鱼上市的时节,青岛女婿都会买最大最鲜的鲅鱼送上门去表孝心。

猜你喜欢
梭子蟹西施会场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吃梭子蟹
师姐精选双11六大会场,没事逛逛能捡漏!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西施舌”的诱惑
玩转梭子蟹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
《庄子说》(十三)
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