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厨界新偶像

2019-06-11 01:51王欣
走向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厨艺厨师青岛

王欣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俗话没有告诉我们:人中龙凤少之又少,需要—路披荆斩棘、不停地打怪升级。

厨师这一职业很苦、很累,要想成为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那一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而要走向厨界乃至餐饮行业的金字塔尖,更是难上加难。在许多厨师的眼中,前途无非三两种:要么步步晋级做到行政总厨,要么开店自己做老板,要么彻底转行……在青岛厨界,有几位“业界偶像”,—直为同仁所标榜。

邴吉和:名师高厨

在青岛餐饮界,邴吉和有着“厨中秀才”之称,高超的鲁菜烹饪技巧使其成为著名的青岛籍鲁菜大师。然而,与普通的“高厨”不同,除了厨艺,邴吉和在青岛本邦菜的挖掘、整理、研究、推广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作为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青岛名厨委员会主席、青岛市厨艺研究会会长,邴吉和致力于将烹饪与地域文化结合,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业30年的邴吉和谈起入行,表示这或多或少有一些机缘在里面,“我在做厨师之前,当过2年钳工,当时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多,很轻松但也没什么乐趣。”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2年以后,一次意外的机会让邴吉和与餐饮结缘。“很偶然的一次,朋友邀请我去一家新开的粤菜馆后厨帮忙,于是我踏足這个行业。实际上,我从小就爱做饭,八九岁就下厨给家人做饭,所以当有这么个机会时我很想试试。”由此,邴吉和找到了真正想要从事的职业并一路走下去。“我跟着广东人干,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下班之后还继续研究工作。这份工作完全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跟他们一样每天下班都在学习,跟之前的状态完全不同。”入行2年以后,邴吉和开始带领别人包厨房,就在那个时候开始正式学习鲁菜,“对我来说,我是完全因为喜欢才做这个行业的,直到现在,我一直认为厨师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

从半路出家学厨艺,到领着自己的团队“包厨房”,再到担任某酒店副总兼行政总厨……邴吉和一路摸爬滚打,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2003年2004年前后,他成为青岛厨师界工资表上工资最高的人,行业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自于邴吉和多年对于烹饪的热爱以及持之以恒的钻研。

在邴吉和从业生涯中,有多个影响他一生的重要的转折,这些转折最终促成了他的今天。

2001年,32岁的邴吉和正处在黄金年龄和最佳上升期,那一年他参加了《满汉全席》的拍摄。这是当年非常火爆的一档电视烹饪节目,厨师用美食打擂台不仅有新意、也有看头,在这档几乎家喻户晓的节目中,邴吉和蝉联3期擂主,成为该节目守擂最长的擂主。回忆起录制《满汉全席》的场景,邴吉和至今历历在目:“节目录制做菜的过程和平时烹饪是不同的,有很多要求。而且节目中的每一道菜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节目组在每期录制前只给一周的时间让我们厨师设计菜品和演练。我记得有一期,我设计了一个难度很高的菜品,需要颠勺等一些复杂动作配合,录制之前的那一周自己一直不停练习,肩膀几乎要脱臼了,但上场前还是没有十足把握,于是我又重新选择了保守的做法。”录制《满汉全席》后,生活中认出他的人越来越多,这让邴吉和成为“明星”,但邴吉和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这个节目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录制《满汉全席》给我们厨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看的多了自然会学到很多,在交流中,我渐渐重新认识了自己。”那时,邴吉和意识到他需要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

另一个转折是参加全国宫廷菜大赛,邴吉和拿到了金牌,并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者对他而言是宝贵的财富。“参加全国宫廷菜大赛期间,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大家志趣相投,后来我们组成了‘乐业七小龙,因为我们都有一致的价值观:敬业不一定会成功,只有本能也就是乐业才能走得更远、更久。”这么多年来,邴吉和始终不忘初心,对烹饪的热爱一成不变。

当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邴吉和没少下功夫,他比任何人都用心。除了平日里的钻研琢磨,一有机会他会主动去比赛开阔眼界。那时的他并不像今天是一店之主,为了参赛需要请假,还都得自费。即使困难重重,他也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一般去外地参赛,赛事组委会都给选手安排工作餐,但我觉得时间宝贵,所以会利用吃饭休息的这段时间去外面的酒店尝菜,一般一个饭点会跑三四家酒店,为的就是多长见识、多学点东西……”这样的例子太多,邴吉和也记不清有多少,但凡他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厨艺就会“钻”进这个世界。凭着对厨艺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邴吉和练就一身高超技艺,成为青岛公认的鲁菜大师。

除了专注于做菜,邴吉和还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做菜技巧和心得分享给所有人。2002年,他与出版社接触,开始合作出版《爱心佳肴》。后来邴吉和还成立了工作室,专门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传播推广家常菜,2005年至2006年出版了100余册美食书籍;2008年至2010年出版了200余册美食书籍,他大概整理了1万道菜品。同时,邴吉和开始经营自己的小餐馆,由于味道和口碑非常好,小餐馆变成两家、三家……如今,邴吉和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海滨味道餐馆和青岛市厨艺研究会。

青岛市厨艺研究会现有200多个会员单位、1400多名个人会员,是青岛活跃度最高的餐饮类协会,“我们不仅向人们传播青岛本邦菜肴点的烹饪技艺、推广新的饮食品种,还要大力宣扬价廉物美的地方特色小吃品种及制作厨艺。为活跃青岛餐饮市场,丰富市民饮食生活,挖掘传统品种而尽心尽力,为青岛餐饮旅游事业发展和市场内需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让青岛各大酒店和饭店、食品加工企业,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上日趋完善,各种原材物料充足,名厨大师力量雄厚,烹饪加工技艺精湛,品种多质量好,与青岛市厨艺研究会一起,为青岛本邦菜挖掘、传承、创新、发展做出贡献。”邴吉和介绍。

2018年3月16日,青岛市厨艺研究会召开了中国·青岛本邦菜第一季评审活动新闻发布会,暨青岛本邦菜评审组委会成立大会。进而在3月上句至5月下旬历时1个季度的时间,沿胶州、西海岸新区、崂山、即墨、城阳、李沧、市北区、市南区和莱西市、平度市等区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青岛地区12站的本邦菜第一季评审活动。青岛市厨艺研究会各地分会、各餐饮宾馆、酒店、饭店和菜馆等餐饮企业积极报名、推介参加。时至今日,为期1个季度的青岛本邦菜第一季评审活动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有近100余位行业权威、专家参审此活动的评比,在青岛三市七区专家团评审出近300款菜(点)和名小吃。评审活动参加专家、权威评审之多,跨区域范围之广,行业内外影响之大,参与评审的酒店、饭店之众,传播声势之浩大,堪称中国鲁菜地区本邦菜的评比活动之最。这次活动评审出来的青岛本邦菜和名小吃,有的已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接待餐桌崭露头角,成为国内外贵宾舌尖上的中华美食璀璨的花朵,在大中华烹饪美食园地绽放。“青岛本邦菜文化主题是青岛市厨艺研究会近年与行业专家、学者,踏遍青岛山山水水,采集了许多名厨大师、前辈专家顾问和‘老市民的智慧结晶。我们查阅了大量厨艺行业的历史资料,走访了许多经营青岛特色风味店家,经过梳理分析,去伪存真,最后完成的这个主题。它不仅凝聚着青岛市厨艺研究会全体行业工作者心血,而且也充满了青岛民间风味特色厨艺文化创制者的辛劳。把近代青岛饮食风味的历史变迁记载下来,给后人保存珍贵的饮食历史资料,这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姜永生:“五一劳动奖章”得主

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被称为厨师。在中国,最早的厨师可追溯到商朝,旧时代人们称厨师为“伙夫”“厨役”等,曾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如今,厨师已经融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劳动的意义,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认识——海情大酒店餐饮部经理兼行政总厨姜永生,从业20年,因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而成为厨师界的“新偶像”,为后辈所崇拜。然而,这位厚道的胶东汉子,始终用最质朴的信念,继续他的职业生涯。

姜永生的厨师生涯,可以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概括。初学厨师的6年,姜永生走过青岛、平度、潍坊、烟台、济南。从洗菜打杂做起,街边烧烤摊、路边小饭馆到正规星级酒店,做着粗加工的简单活,姜永生常常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帮着师傅们做案板上的活,“勤勤恳恳”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开餐时,姜永生也会“偷学”师傅们炒菜,默默记下每个菜的程序、火候、所需调料等等细节,等下班后他还会继续留在厨房练刀功。虽然不是正式的厨师,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切肉丝要做到“刀刀要断,丝丝不乱”。“我那时任职的酒店在大堂里挂着‘今日辛苦,未来栋梁,我把这8个字记在自己本子里,也记在了心里,不管是做厨师,还是做人。”姜永生在每一本笔记本的第一页郑重写下这8个字,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勉励自己要一如既往,继續进步。经过4年的打磨,姜永生逐渐掌握了鲁菜、粤菜、川菜、上海菜和淮扬菜,记录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武林秘籍”,集众家之所长。有了这些过硬的素质打底,成功也就有了基础。

2015年,姜永生凭借自己的“真材实料”竞聘成为青岛海情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2016年12月,他带领海情厨师团队参加第二届山东省旅游饭店行业服务技能大赛。比赛要求每位参赛厨师做出2道指定菜、2道自选菜。比赛前一周,姜永生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备战到凌晨,仔细研究各种食材的搭配,争取无论拿到什么材料都能迅速“脑洞大开”。他坦言:“那几天,就算躺到床上也睡不着,脑子里仍在思考各种食材的搭配。”除了食材搭配,姜永生认为,创新是关键,需要讲究“策略”,怎样才能把青岛特色的海鲜做出新意、怎样才能挑逗评委可能已近麻木的味蕾……受到日本刺身的启发,姜永生突发奇想,推翻海参惯用的咸甜口感,以高汤入味,调好的芥辣汁蘸食,辅以玫瑰花瓣润色,再用渔网、贝壳佐饰,整体打造出帆船造型。一道别出心裁的“玫瑰捞汁海参”帮助姜永生从全省30多个代表团中突出重围,在大赛中荣获“十大五星白金奖”“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和“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不仅是在食物上出奇创新,是对食材的尊重,更是对食客的尊重。

如今,海情大酒店成立了菜品创新工作室,姜永生带领中餐、西餐、贵宾楼的3名厨师长以及冷案、热案、面案3名主管,对酒店菜品进行创新,基本上是每个季度会有10道热菜、4道凉菜和4道面点面世的频率,而且道道精品,备受好评。“其实,我现在的工作精力主要倾向于管理,也就是管理人员。偌大的餐饮部,各个岗位的协调、配合、监督和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按部就班地运行。说起来简单,但‘人是最难管的。所以,标准化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必要。”

2018年,姜永生遇到了人生中的“最大挑战”——海情大酒店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接待的是外交部,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为此,姜永生在大半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最紧要的那段时间,基本上吃住在酒店,一天只睡个把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姜永生和同事们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白付出,峰会结束后,外交部给予了酒店很高的评价,对餐饮的满意度非常高,“外交部说我们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值,这么高的评价,让我感到很欣慰。”姜永生笑着说。

采访姜永生的短短1个小时里,他时不时接到工作电话需要即时处理各种事务,总是将采访打断他感到很抱歉,看得出他身为餐饮部经理兼行政总厨日常工作真的很忙,但那些繁杂的事务被他处理得行云流水,这种快节奏高频率的忙碌显然已经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对此习以为常。如果当年不做厨师,会选哪行?——面对这个问题,姜永生很坦然地笑了:“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厨师这一行太苦太累,别人吃饭聚会的时候,我们最忙;别人休息放松的时候,我们最累,我们没有节假日。因为职业特点,厨师要牺牲很多、付出很多,但也不是所有厨师都像我一样付出的多了就有这么多的回报。但我始终记着那句话:今日辛苦,未来栋梁。我相信,这句话适用于各种地方。”

张立田:从厨师到校长

“青岛本邦菜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张立田自豪地说。张立田是长新餐饮连锁酒店的总经理,同时他也是长新厨政实战管理专家、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高级技师、黄岛区十佳名厨、商务部国家级钻石酒家评审员、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长新六常法(4D)管理引进第一人,曾获中华金厨奖。他以精湛专业的水准,积累了20多年的厨政专业管理经验,为餐饮行业培育出大量厨政人才,与妻子陈云会共同创办了长新餐饮。

在张立田的眼中,青岛本邦菜能有今天的地位和作为,与青岛对外开放的环境、优越的地理等不无关系,“青岛是国家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人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带来的融会贯通,自然会带动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当然,我们青岛人靠海吃海,各种海鲜食材丰富且源源不断,沿海那么多港口码头第一时间运送上岸,这为青岛本邦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青岛有很多名厨,他们不仅全国知名,在培养厨师人才方面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到“人才”,张立田的众多身份中还有一个是“校长”,“实际上,我们长新有自己的商学院,我担任校长,也经常走进课堂。商学院的课程都是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和知识,都是从平时实践中提炼和研发的。每年,约有1300人次接受系统培训。”张立田说。“长新”能成为社会餐饮业的翘楚,与自身强大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不无关系。

“长新”二字的起源,源于“长江新村”——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6年,张立田来到黄岛开发区,当时在政府机关食堂工作。1992年,张立田“下海”与妻子开了一家小餐馆,由于位置就在长江新村所以就起名“长新”。“那时刚刚改革开放,黄岛刚刚成了开发区,一派新气象。我们所在的‘长江新村是最早的一批社区,有着新时代的寓意,我们的饭馆也起名‘长新。”张立田慢慢回忆起来,20多年的经历就像电影一样回放。起初,饭馆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妻子负责迎宾、传菜、结账、打扫,他负责采购、后厨,两个人很忙碌、很辛苦,也很充实和满足。白手起家不易,“长新”靠着好口碑慢慢站稳了脚,诚信始终是夫妻二人的立足之本。凭良心做生意、靠口碑赚人气,“长新”的品牌越做越大,产业也越做越多,如今不仅拥有多家连锁餐饮,还有一家宾馆和门市。“长新”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诚信为本,企业长存”的企业理念始终贯穿在“长新”的发展中,只是最初存在于两位创始人的经营意识里,如今越来越具象,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被传播得更广更深。“餐饮行业人员流动很快,我们长新能留得住人,也能留得住人心,主要是企业理念立得住、企业文化做得扎实。就是离开的员工也会常常回来看看、微信联系,大家保持很好的关系。”

“长新”待遇好,在业界也是有口皆碑的。这种“待遇好”,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层次。在“长新”,员工相处得像家人一样和睦。每逢年节,张立田夫妇都会与员工们一起庆祝。值得一提的是,“长新”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反哺家园、回报社会。在“长新”给予员工的30多项福利中,有一项叫作“爱心津贴”——工作到一定年限的员工,其父母会领到一份“工资”,薪金多少并不重要,这份心意和真诚十分可贵。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中优胜劣汰。我们长新坚持‘人品做厨品、良心做标准,要做本地人最喜欢的本土餐厅、做移居新市民宴请外地亲友的本土餐厅、做外地人最想品尝的本土餐厅,将‘本土做到极致,这个目标始终不变。”张立田说。

“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最美的味道,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猜你喜欢
厨艺厨师青岛
做菜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放心买我掏钱
不长厨艺只长肉
小厨师菜卜头
粗心的厨师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