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2022-03-21 11:54李淑芹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浣纱越国范蠡

李淑芹

《西施断缆》叙伯嚭入越点名要西施入吴侍候吴王,越王为保全自己逼范蠡献美,范蠡最后也逼西施,西施多次反抗无效,最后在越夫人的劝说下自愿入吴。西施入吴的起因不再是范蠡谋划的策略,而是被逼无奈的结果,而且西施愿意入吴也不再是范蠡劝说成功的结果,更不是为了成全自己与范蠡的婚姻所作出的选择,《西施断缆》以西施入吴前的纠葛为主要内容,抓住相关关目进行改编。

第一,《浣纱记》中丝毫未提及吴越纷争对普通百姓的伤害,反而让西施庆幸苎萝村远离战火纷飞的世界,战争对西施本人没有任何摧残,只是阻绝其与范蠡的姻缘,遂起相思。《西施断缆》的序却唱出苎萝村的山清水秀、百姓安宁为战火所毁的场景,一开场亦让西施唱出战火让父亲死于非命、让越国百姓陷入水火之中的满目凄凉。第二,《浣纱记》中范蠡困吴三年归来后,因美人计所需才去见西施,只为劝说西施入吴。《西施断缆》则让范蠡回越后便迫不及待地乘船去见西施,二人互诉衷肠,随即向西施母亲下聘求亲,只求婚期越快越好,第三,《浣纱记》着重于句践与范蠡的谋划与主动示好,不见吴国的逼迫。《西施归越》则让伯嚭亲入越国,强行逼迫越王献出西施表忠心。第四,《浣纱记》中是范蠡迎接西施入越宫见句践,句践才安排其学习歌舞。《西施断缆》却是越王与文种合谋骗西施入越宫学习歌舞,范蠡完全被蒙在鼓中。第五,《浣纱记》中的西施之所以愿意入吴,只因范蠡的简单劝说。《西施断缆》却让其经过多次进行反抗,最后是越夫人的劝说才使其动容。西施的反抗是此剧大肆铺写的关目,西施形象的塑造亦在这一次次的反抗冲突中完成。

西施的第一次反抗是举苦簪自毁容。西施被骗入越宫,因伯嚭戳破谎言,才知晓自己因貌美即将被献给吴王,悲愤之下奔向浣纱江畔。“恨满腔,怨满腔……又谁知,风波皆因美貌生,盼来范郎难伴郎……也罢!既然美貌是祸殃,我宁愿,毁了娇容改了样。颤兢兢,头上拔下苦竹簪”,西施在江畔哭啼,思及美貌是灾祸的根源,便向毁容避祸,拔下簪子欲划脸时,却想起范蠡对自己姣美容貌的赞美,沉醉于中,停了动作。“纵然千夸又万赞,醒来方知梦一场。范郎你练兵在深山,怎知宫内起风波?西施此身早许你,岂肯屈从伺虎狼!狠狠心,再次举起苦竹簪”,惊醒之际,方知梦一场,心想身许范蠡,绝不肯再屈从他人,遂狠心再次举簪划脸,却恍惚听到母亲的呼喊,难忍悲痛,再次停了动作。“眼前有家归不得,勾嵊山高难寻郎。若被抓回宫中去,再想逃走无指望。狠狠心,三次举起苦竹簪”,思及有家归不得,又苦于被抓入越宫,遂狠心三次举簪划脸,却又不忍自残,三次停下动作。西施怜惜自己的美貌,再照浣纱水,“鱼儿啊鱼儿,从此以后,西施会变得很丑很丑,再也不会让你们受惊了!”做完告别,四次举簪毁容,恰好母亲等人寻来劝阻,西施才放弃毁容。

西施的第二次反抗是跳水自尽。范蠡原本是入宫恳求范蠡收回旨意,让西施安心备嫁,自己一回来,立即成婚。不料入宫后,句践与文种一唱一和,软硬兼施,范蠡忘了与西施的约定,反而愿意从命:“范蠡愿……献出西施!”而西施正在家里绣嫁衣,满心欢喜,一心等待范蠡归来成婚,幻想着结婚的浪漫场景,不成想范蠡一回来竟也要她入吴。西施恳求范蠡抛弃一切,带她逃走,然范蠡一心为国,既不愿带西施逃走,也不让西施走,“宁伤姑娘爱我心,晓以大义把私情藏!”“范蠡我,先国后家理应当。”“你……也不能走!”“越国不兴,范蠡不走,要你去吴,也是范蠡的决定!”范蠡毫不留情,说得决绝,做得更决绝,将定情纱巾一并归还。西施的所有希望都被这一番言行打碎了,万分悔恨,满腔怨恨齐上心头,“悔不该,一见钟情把心许,悔不该,三年苦等长相忆,悔不该,不识范蠡真面目,几番匆匆穿嫁衣。实指望,远走高飞成双对,谁料想,情绝佳期永无期!……西施偏不吴国去,拼却一死留故里!”此前有多欢喜,此后就有多悲痛。西施以为范蠡变心,哀莫大于心死,宁愿一死也不顺从他的决定,遂带上纱巾跳入浣纱江。

西施的第三次反抗是要奋力冲破越王的囚禁。西施跳水后被越夫人救起,越夫人向其历数夫妻二人在吴所受的屈辱:三年为奴、石室养马、亲尝人粪,又让其发现越王为复仇所吃的苦楚:只吃自己播种的粮食、只穿自己纺织的衣物、只睡草埔、每日三遍尝胆。西施听后万分震撼,心情复杂,有所动容,但在知晓范蠡为自己心痛吐血昏迷后,仍一心想去见范蠡,对着越王大喊“我要去见范蠡……”,“我要去见范蠡,我要去见范蠡……”,“我……任何人都不想见,就是要见范蠡,让我出去!让我出去……(挣扎起身)”,无奈越王屡屡阻挡,反抗无用。西施的反抗一次比一次激烈,后来看到越国最尊贵的两个人竟然那般忍辱负重,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原以为自己是苦的人,不料有人比自己更苦,故而西施坚决不入吴的心思开始动摇了。最后越王暗示她,若是不入吴,便会再次挑起战争,彼时狼烟四起,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自己就成千古罪人了。因此,西施在多次反抗后终于决定入吴换取国泰民安。

要之,《西施断缆》对《宴臣》和《迎施》两出加以增饰,西施入吴起因改为吴国的要求,西施入吴时的轻易决定改成几番挣扎反抗后深思熟虑的决定,丰富了西施的心理活动。在这一次一次的反抗中,西施的态度逐渐改变,越来越强硬;在这一次一次的劝说中,西施的态度逐渐动摇,越来越心软,终于醒悟自己应该为了黎民百姓盡点绵薄之力,不求自己平安,但求一太平盛世。可以说,西施的爱国形象在这曲折多样的戏剧冲突中逐渐鲜明丰满,由被动到主动,突出了她关心民生疾苦、同情黎民百姓的悲悯情怀,从而完成了西施人美心善的民女形象的塑造。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西施故事戏研究”(Qhys2021-308)。

猜你喜欢
浣纱越国范蠡
范蠡卖牛
风雨同舟
亲子奔跑,遇见美好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浣纱村姑
所长无用
越人造车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夫差放虎归山并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