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分析

2022-03-21 23:02郑凤娟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挫折能力路径分析培养路径

郑凤娟

摘 要: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较为频繁的阶段,其心理特点已趋近成熟但还未成熟,属于相对敏感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困扰及冲突最多,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尚不成熟,且心理防御机制还不够完善,正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本文立足于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分析并研究具体的培养路径,以期真正解决高中学生的某些困惑,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增强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路径;路径分析

高中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以意志消沉、惊慌失措甚至是萎靡不振为突出表现。此种情况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挫败,长此以往,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探索培养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真正帮助其摆脱精神困境,对其个人发展意义重大。教师以及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争取家校联动共同帮助学生,使其能够自信、自主对抗挫折,提高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一、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针对学生本身而言;二是针对社会而言。首先,针对学生本身来说,其自身的发展需要该方面能力的提升。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业繁重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及吸收直接影响其今后发展,因此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在此阶段,若不能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疏导、引导,将会使其被眼前的困境所打败,甚至一蹶不振,于身心发展都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若是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提升,则可以帮助其正确认识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努力寻找办法去解决难题,进而达到能力上的提升,使其更加有勇气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其次,针对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项价值体现都需要靠个人不断的努力与拼搏而达到,国家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能够挑起责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此过程中,公民个人抗挫折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会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从高中时期就接受这样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其今后于社会发展方面贡献巨大,不容忽视[1]。

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原则

抗挫折能力培养并非盲目的奋进,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及原则,使学生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真正得到心理素质的提升。第一点要遵守的原则,是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意思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克服恐惧、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能替代其经历某些挫折,而是以关键时刻的正确引导为主,尊重学生主体性、主观能动性,相信其能够战胜一定的困难。第二点原则,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教师应该明确全体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培养是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但具体过程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针对性引导。处理学生间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时,应以不同方法对待。

三、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最需要考虑现实情况。现阶段学生心理层面存在一些共性和给共性问题,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勇敢面对并战胜挫折。

(一)正确认识挫折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挫折ABC理论,这是一种挫折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主体情绪以及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主体对挫折的观点及想法、信念等,也就是说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导致学生对挫折产生错误认识的是,其本身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挫折的第一时间,引导其正视挫折本身,认清自身对具体挫折的态度,以此来了解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寻找到针对性解决办法,去克服心理障碍,得到思想意识方面的升华,真正找到面对挫折的突破口[2]。

(二)敢于试错

挫折本身具有两面性:给人以精神及行为方面带来不适感;锻炼人的意志力。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要敢于试错,对待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某些因素,教师及家长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面对的机会,使其在真正经历挫折后懂得如何面对、如何战胜。某些时候,给予学生太过周到的照顾,反而不利于成长。例如某些“高分低能”学生,就是在父母的照顾下,最终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人”,而丧失了生活的能力,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无法独立完成。当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及家长不要急着说“放那,我来”,而是鼓励其尝试不同方法,看最终哪个方法应用起来最有效,进而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择中选优。

(三)抓住成长关键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便是人们尝试认识中的“激励理论”,人的需要分不同层次,处于不同时期的人需要层次不同。通过了解主体目前的需要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心理想法进行有效干预、激励,进而产生积极的效果。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较敏感时期,同样是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他人关注,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得到别人认可,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及引导,根据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引导,使其在充分得到肯定的基础上,拥有更多自信力,更加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四)家庭、学校、社会多元互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影响,而家庭及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三方联动作用,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中成长,有助于正确思想意识的树立。学校应该尽可能挖掘一切有关挫折教育的资源,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挫折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拓宽视野,放开心胸。家庭应该有主动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意识,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营造和谐统一社会环境,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元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甚至于参加工作后仍会受这一时期的心理素质影响。因此,教师及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于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采取有关措施,依据该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因材施教,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使其能够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远新,周斌.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谈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9):168.

[2]刘烈文,吴瑶. 家校合作共促高中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21(10):233-234.

[3]周霞琪. 应对学业挫折,帮学生建立”心理能量加油站”[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8):50-53.

此文为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CQJWGZ3094

猜你喜欢
抗挫折能力路径分析培养路径
应用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
浅述学生体育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从容面对挫折:青年成长中的必修课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