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节点提升”构式的在线认知及韵律阐释*

2019-06-11 02:49
外语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构式重音句法

袁 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提 要:本文认为,“右节点提升”(Right Node Raising, RNR)不是句法现象,而是约定俗成的构式。但与讨论较多的及物构式、双及物构式等静态模板构式(Goldberg 2006)不同,RNR代表着一类动态构式,其形式表征不能完全由NP,V和VP等词汇短语类完成,而是由更加抽象、相当于一套构式建构的动态指令完成。我们同意Larson(2016)的观点,即听者对该构式的识解采取的是一种动态在线策略,而不是依靠传统上的离线静态表征。本文提出,对于RNR这种特殊构式的识解不能仅考虑句法结构,而是须要纳入动态在线的对比焦点、重音分配、工作记忆和注意力转移等认知视角,以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RNR现象。本文提出的RNR构式动态在线认知阐释策略不仅可以解释常规RNR现象,还能解释对多重统领(MD)等句法理论造成严重挑战的特殊RNR现象。

1 引言

右节点提升(Right Node Raising, 简称RNR)是指像例①这样的一些句式:

① a.张三买了__,而李四卖了__一些旧家具。

b.张三买了__,李四卖了__,王五修好了__,而赵六拆卸了__一些旧家具。

由例①可以看出,RNR句式有鲜明的特点。首先,RNR构式由若干个并列项构成,而且每个并列项的最右端会出现一个语缺(gap)(李艳惠 2005,傅玉 2014),这两个或多个语缺所共享的实际内容位于整个句子的右端(用斜体字表示)。这里的“语缺—内容”(gap-filler)依赖关系和句法中讨论的局域依赖(local dependencies)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例①的“张三买了”后面的语缺“__”与句末共享成分“一些旧家具”之间可以间隔一个或多个并列句,而不体现局域性(locality)(Wilder 2008)。而且,生成句法学要求先行词成分统领(c-command)空语类,即通常是内容在左,语缺在右(Kayne 1994),但RNR句式则是语缺在前,内容在后。

对RNR的正式研究始于Ross(1967),对该构式的上述特征至今已有多种阐释方式,包括移动理论(Sabbage 2007, 2008),删除理论(Kayne 1994,Ha 2006)和多重统领理论(Citko 2005;Vries 2013;Bachrach, Katzir 2017)。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RNR现象不属于常规句法理论的研究范围,它是约定俗成的构式(Goldberg 2006),我们称其为RNR构式。由于该构式的识解和表意明显涉及焦点结构、韵律特征及人的记忆容量和注意力等因素,因此我们提出RNR构式在线认知识解策略。

2 RNR构式研究已有理论及存在的问题

2.1 移动理论

按照生成语法,对RNR进行研究的最初方案就是移动分析(Ross 1967,Postal 1974),至今仍有学者(Sabbage 2007)采用。然而,对于RNR的移动分析存在明显缺陷。例如:

② a. Becky talked to a tall man yesterday.

b.*Becky talked to yesterday a tall man. (Larson 2016:8)

c. Becky talked to__, and Bruce talked about, a tall man. (同上)

由例②a和b的对照可以看出,介词宾语a tall man不能向右移动或与介词(to)之间间隔一个其他成分(yesterday)。然而,在例②c这个RNR句式中,作为介词to的宾语a tall man却可以绕过中间的并列项and Bruce talked about向右移动,似乎完全不受例②b所示常规句法移动限制条件的制约,因此严重挑战对RNR现象的句法移动阐释。

此外,对RNR阐释的移动说还会遇到下例问题(同上:9):

③ a. I thought that Becky’s__, and you thought that Bruce’s__, car had been stolen.

b. That rascal is sometimes over-__, and other times counter-__, productive.

传统的句法移位只能是短语XP或中心语X这样的句法成分(constituent)移动,但是例③a中向右移动的car had been stolen却不是一个可移动的句法成分。首先,作为(TP)Becky’s car had been stolen主语或指示语(Spec-TP)一部分的car不能外移(sub-extraction from a subject)(Wexler, Culicover 1980)。另外,作为T’的had been stolen也被认为不能进行移位操作(Chomsky 1995, Hornstein 2009,陈宗利 2017)。因此,例③a这个RNR句式完全不能用传统生成语法移位规则来解释。

RNR句式例③b的成立再一次支持上面的观点,即RNR句式不能用传统生成语法移位规则来解释(Zhang 2004),因为无论是复合词还是像over-productive以及counter-productive这样的衍生词,词内的成分都不被允许进行移动操作(Chomsky 1970;Di Sciullo,Williams 1987;Ackema,Neeleman 2002)。

另外,不仅传统句法中不能移动的句法体在RNR句式中发生移动,而且RNR中的句法体还可以移动到句法准则所不允许的位置。例如:

④ a. Nobodyiever seemed to tilike my coo-king.

b. [With no cake]iwas the snooty baker ever happy ti.

c.Jackie ever liked __, and Jerry ever hated __, no dogs. (Larson 2016:10)

传统的句法移动要求发生移动的显性成分与其空缺位置/语迹之间为成分统领关系。如例④a中发生论元移动的Nobody和原来位置 ti之间就是c-统领关系,同时例④b中发生非论元移动的with no cake和原来位置 ti之间也是c-统领关系。然而在RNR句式例④c中,句末显性成分no dogs和所假定的最初位置(下划线部分)之间却不是c-统领关系(Kayne 1994)。

2.2 删除理论

删除理论是对RNR现象的另一个主流分析思路(Wexler,Culicover 1980;Kayne 1994;Ha 2006)。它不涉及句法移动,而是认为并列项的空缺处(gap site)和右端显性共享内容(overt shared material,OSM)之间是一种一致性(identity)关系。而且正是因为这种一致性,并列项中的相关内容才被删除(elided)。然而,和移动理论一样,删除理论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例如:

⑤ a.Jill saw someone, but she doesn’t know [CPwhoi[C[IPshe saw ti]]].

b.*Bruce knows that Jill saw someone, but he doesn’t know [CPwhoi[Cthat[IPshe saw ti]]].

c.Becky believed that__, but Bruce doubted that__, Jackie would be on time. (Larson 2016:11)

在一般情况下,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删除IP短语,如例⑤a方括号中移出宾语who的IP 短语she saw t删除后句子仍成立。但当IP前面有显性的CP中心语如例⑤b的that出现时,则此IP不能被删除。RNR结构却可以不遵守上述常规句法的删除规则,如在例⑤c中,两个并列项宾语CP句中都有显性that中心语出现,而that后面的IP—— Jackie would be on time却仍然可以被删除,这对RNR共享成分的句法删除说造成极大的挑战。

总之,对于RNR结构来说我们几乎可以删除并列项最右端的任何部分,无论它是常规句法中可允许删除的还是不允许删除的部分,包括例⑤c中that后面的IP,也包括例③a中的非句法成分以及例③c中的词内部成分。因而,RNR的句法特性使我们不能不怀疑其所具有的极端特性是否属于句法现象。

2.3 多重统领理论及线性化阐释

从以上阐释可以看出,RNR构式并列项右端的空成分既不能视为被移出原位,也不能视为被删除(Zhang 2004)。近年来的最新解释是这些表面看似为空的位置实际上仍然保有原来的显性内容。如例⑤c中,两个that后面的下划线位置实际上都保有句子右端的“显性共享成分”Jackie would be on time,只是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它们在其他位置得到语音实现。这种RNR结构阐释被称作多重统领方案(Multidominance Approach, 简称MD),下面是对例⑤c MD的分析简图:

即共享成分Jackie would be on time同时被两个并列项中的that节点所统领。按照标准的MD理论(Citko 2005;de Vries 2013;Bachrach,Katzir 2017),RNR中的共享成分在相应句法限制域形成之前发生侧向移动,从第一个并列项结构最右端移向后面的并列项相应位置,使上图底端这两个位置共享该成分,只是界面条件对线性化的要求使只有右端的位置具有语音内容。

更准确地说,这里的横向移动实际是外部再合并(external remerge, 简称ERM),即同一个成分(这里的共享成分Jackie would be on time)在第一个并列项结构之外,也就是第二个并列项结构中发生再一次合并。根据最新的合并理论(Chomsky 1995,Citko 2005),再合并并不需要在原来的位置留下语迹(trace)或拷贝,因此RNR结构的ERM或MD分析并不需要假定第一个并列项最右端留有空语类——事实上,这个位置仍然享有Jackie would be on time这个内容,因此图中左右两个并列项才可以随后各自延伸发展成小句。

RNR句式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对称性,即被共享的成分与各个并列项具有等同关系。然而我们发现,当共享的成分为反身代词(yourself)时(Larson 2016:13),两个并列项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只有最后那个并列项(当它为you love时)允准后面“共享成分”中的反身代词(yourself)。

⑥ a.I hate, but you love, yourself in the picture.

b.*You hate, but I love, yourself in the picture.

另一个体现不对称性的RNR例子是否定极性词项(NPI)句(同上:14),它同样对MD理论提出挑战。

⑦ a.*Bruce didn’t buy, but Becky sold, any old cars.

b.Bruce bought, but Becky didn’t sell, any old cars.

例⑦a中的NPI(didn’t)出现在前面的并列项时句子不被接受,只有像例⑦b那样出现在后面的并列项时句子才可以接受。也就是说,所谓的RNR“共享成分”主要由后面的那个并列项来允准,各并列项地位并不平等,这就直接挑战对RNR的最新句法阐释,即多重统领(MD)或外部再合并理论。不仅如此,MD理论认为,ERM应该发生在相应句法限制域即语段(phase)形成之前(Chomsky 2008,张连文 2017),因为语段域内非边界的成分不能外移。由于通常名词性宾语外移可以看做发生在VP形成阶段,或者说在VP语段形成之前(de Vries 2013),因此容易理解。但是由上图可以看出,例⑤c中的共享成分Jackie would be on time在第一个并列项中就与CP语段的中心语that合并,直接形成句法岛CP语段,因此这会禁止共享成分Jackie would be on time横向移动,或者与第二个并列项中对应的that发生外部再合并。因此,我们同意Larson(2016)的观点,即多重统领或外部再合并这种成分共享分析并不能成为分析RNR结构的最佳方案。这些RNR特征不属于常规句法现象,不能用句法理论得到充分解释。RNR是一种不合句法常规的约定俗成的构式现象,而且属于目前构式语法(Goldberg 2006)尚未谈及的动态构式现象。另外,对RNR构式的识解更多依靠在线认知阐释,而不是传统的静态模板构式表征。因此,本文尝试将对比焦点和韵律这一未被重视的视角纳入到对RNR现象的阐释中,以便更全面地认识RNR构式。

3 RNR现象的认知及韵律阐释

3.1 RNR构式的非句法阐释

从第2小节我们得到的一个假设是,“右节点提升”并不属于常规句法现象,而属于特殊的或某种规约化结构,即构式(同上)。其形式极和语义极的配对可总结为如下抽象模板:

⑧ a.[[CNJ1-RP] & [CNJ2-RP], OSMRP]{CNJ=并列项(Conjunct); “-”=省掉(elide); RP=右边缘(right periphery); &=对比连词;OSM=显性共享成分(overt shared material)}

b.就OSMRP而言,CNJ1和CNJ2形成对照(CNJ1contrasts CNJ2in terms of OSMRP)

以上模板只能概括RNR构式的抽象形式和语义。值得注意的是,模板中的RNR构式形式表征不能完全由NP,V和VP等词汇短语类别完成,而是更加抽象,相当于一套构式建构的动态指令,因此笔者称该模板构式为动态构式,以与Goldberg(2006)等主要讨论的单、双及物句等静态模板类构式相区分。RNR构式的语义基本属于“对照”性质,但其细节还需要从对比焦点及相关的重音韵律角度进行阐释。

此外,由于RNR构式的典型语义是将两个/多个并列项就右端共享内容OSM进行对比,因此连接汉语RNR结构的连词采用最多的就是表示对比关系的“而”。

Larson认为,RNR形式和语义的特殊性并不能从形式语义或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解释(Larson 2016:17-19),但他没有探讨RNR构式的信息结构和韵律阐释。他探讨RNR处理的某些可能的在线策略,但没有从短时记忆及注意力转移方面来讨论,而这些正是笔者所关注的重要视角。

3.2 RNR现象的在线焦点及韵律阐释

我们先以最典型也是讨论最多的宾语NP右移的RNR句为例进行讨论。

⑨ a. BenlovesF__ and BillhatesF__, this movie.

b.小蓉喜欢F__而小蒙讨厌F__,这部电影。

可以看出,我们在例⑨中对RNR句式的表征和以往的句法表征不同,纳入焦点(F)和句重音(下划线)的标注。由前述模板b我们已经知道,连词and和“而”前后的并列项语义上为对比关系。这里我们须要进一步指出,对比的焦点应该是在前后并列句中形成狭域对比的词上,常常是反义词,如例⑨a中的loves与hates,以及例⑨b中的“喜欢”与“讨厌”。我们用F下标标注具有狭域焦点(narrow focus)地位的句子成分。

例⑨中的句重音分析基于Truckenbrodt(2013)“重读最大投射”(Stress-XP)原则。在默认情况下,句中每个实意词X的最大投射XP都会携带重音。也就是说,每个并列项的主语(Ben,Bill,小蓉,小蒙)以及VP(loves this movie, hates this movie, 喜欢这部电影,讨厌这部电影)都会被分配重音。但是,由于这些VP中只有宾语NP(this movie,这部电影)是XP,而动词X0不须要携带重音,加之右重音NSR-I原则(Truckenbrodt 2013:133),所以每个并列项的小句默认重音都应该落在最右端的宾语NP上。然而,由于RNR结构并列项中的宾语都移出各自的VP,因此各VP须要携带的重音只能落在动词上(用双下划线表示)。

这样的重音分配情形违反重读最大投射这一默认短语重音原则,因为两个并列小句的重音都落在最小投射V0上,而不是其宾语NP上。然而,我们认为这正是RNR构式的特点,这些带重音的动词恰巧是对比焦点,这样就遵循“焦点重音”原则(Jackendoff 1972,Truckenbrodt 2013:136):焦点吸引焦点域中的最强重音。也就是说,焦点可以置于默认短语重音原则(如Stress-XP)之上来吸引域中的最强重音,因此在例⑨里RNR构式中的重音及焦点分析符合音韵学原则(Selkirk 2002,Truc-kenbrodt 2013)。

为解释交流时口语的某些非流畅现象(disfluency),如例⑩,Ferreira等(2004)建立心理语言学模型来解释说话者自我更正(self-correct mid-speech),甚至重述(overwrite)以前的话语。和RNR构式相似,例⑩中两个动词picked和selected的宾语都是句子右端的the correct answer,而且这两个动词也都是对比焦点。

⑩ Bruce picked, I mean selected, the correct answer.

根据Ferreira等的模型,在对例⑩这样的话语进行在线解读(online parsing)时,人们会把听到的词语分配到预期的句法结构相应位置。但当听到的词的语法解读不符合现有结构时,如I mean selected并不是所期待的picked的宾语时,人脑的解析机制(parser)就会采取“覆盖”(overlay)或“重述”(overwrite)操作,修正原来的预期并产生新的句法结构预期。Larson认为,人们对RNR结构的阐释采取完全类似的在线解读策略——当听者听到“小蓉喜欢”之后的词不是宾语(如“这部电影”),而是一个连词“而”引导的并列项“小蒙讨厌”时,就会“覆盖”原先的主—谓—宾小句预期并重新设定模板中的RNR构式这样的预期(Larson 2016:26-27)。随后听到的“这部电影”完好地填充或替补所预想RNR结构的右端共享成分。因此Larson认为,RNR不是离线表征(offline representation)的句法现象,而是人们靠在线策略来进行解读的一类语言表达。

我们支持Larson对RNR结构的“预期—自我更正—覆盖—替补”在线解读观,但本文认为,“在线解读”这种认知考虑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更多、更综合的视角——Gibson指出,在线构建对句子的阐释需要每时每刻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不断整合(Gibson 2000:95)。

笔者在这里提出两个与RNR现象密切相关的认知处理机制,希望为该现象的解释提供更多方案。第一个机制是可以从句子韵律和信息结构角度发现更多、更具体的RNR构式理解策略及过程,即韵律因素也是RNR处理重要的信息资源;第二个机制与工作记忆及注意力分配有关(参见下文3.3)。

具体而言,当读者或听者注意到反常的及物动词携带重音时,会根据默认的Stress-XP原则及焦点重音凌驾原则预计宾语已经被说话者“暂时”移出相应的VP,于是在大脑中为这些空位(gap)临时填补一个没有具体形态/语音形式的NP语类(参见下图)。只有当右侧具有具体语音形式的共享成分(this movie,这部电影)出现时,读者或听者才会反向对刚刚临时建立的抽象NP位置进行填充或赋值。

该句的特点是,首先它符合RNR句式的基本要求——向右提升的成分为并列项的最右端成分,而且该成分被各并列共享。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向右提升的是作格动词“(最)喜欢”,而不是其宾语NP. 笔者认为,NP “这部电影”与“那部电影”只能直接出现(基础生成)于小句左缘结构模板(Rizzi 2015,蔡维天 2016)的焦点短语FocP位置上,而不是从别处移动至此。

根据模板,小句中FocP的位置显然高于动词“(最)喜欢”所在的IP内位置(Rizzi 2015:2),这样该动词才能成为RNR结构并列项最右端成分而向右提升③。同时,把“这部电影”与“那部电影”分析为处于两个并列小句各自左缘结构中由焦点中心语Foc所投射的焦点短语FocP位置,得到我们以上对RNR并列项残留成分喜欢F和讨厌F对比焦点及重音分析的佐证。这也就是我们非句法在线韵律阐释的观点——听者或读者在接触到带对比焦点重音的NP“这部F电影”或“那部F电影”时,都会在大脑中预计后面的VP中存在一个相应的动词V,同时也预期这个暂时的动词语缺V的语音实现会出现在RNR构式的最右端,也就是通常右节点提升后的位置。当该成分“最喜欢”出现后,听者/读者会用该语音形式回溯(recourse)或替补原来的动词语缺V,从而理解该句。因此,与以往的各句法研究方案不同,RNR的非句法在线韵律阐释不须要假定外部再合并或多重统领(de Vries 2009, 2013),也不须要采用移动说或删除说等纯句法假设。

3.3 RNR现象的在线认知阐释

本小节着重讨论笔者基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时效性和注意力转移(Gibson 2000,Li et al 2006)的RNR在线认知阐释(OCI)方案。OCI可以解决很多句法方案面临的难题,从而展示其相较以往句法分析的优势。OCI也可以与3.2小节讨论的RNR在线焦点及韵律阐释相结合。

b.*Bill wouldn’t let her, but Fiona wanted,*eat chocolate.

c.*Fiona wanted, but Bill wouldn’t let her, (*to) eat chocolate.

OCI认同Gibson的观点:在线构建对句子的阐释需要每时每刻对各种信息资源不断整合,而这要受到大脑计算资源的限制(Gibson 2000:95)。大脑计算资源在解析语句(sentence parsing)时主要消耗在两个方面:(1)句子结构储存,也就是记住各种依赖关系;(2)进行结构整合,即把当前词安置到当前已建结构中,以及计算需整合的两个成分间的距离或局域性(locality)(同上:102)。无论结构记忆还是结构整合都需要“工作记忆”(Baddeley 1990)的参与,因此工作记忆容量(capacity)以及时长的有限性就会影响对句子结构的实时在线处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真实RNR在线认知处理中对于前后两个语缺要区别对待。距离后面的显性共享成分OSM(如例a中的to eat chocolate)较远的第一个并列项语缺(即let her后面的部分)受“工作记忆”资源的限制只需模糊符合词类的要求,如let her后面只需一个IP,不须要区分其中的I是零形式,即直接连接VP(eat chocolate),还是I具有助动词形态to. 然而,例a中后面的并列项动词(wanted)则因为紧邻OSM处于“工作记忆”的活跃区,而会受到具体形态和语音的限制——如wanted后面必须有一个动词不定式助词to存在,因此例a会在wanted的后面添加一个to,然后再接从第一个并列项移出的内容eat chocolate. 例b-c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没有照顾到大脑在线处理时对后面并列项语缺的形态的更高要求——即人们在处理OSM信息时,后面并列项语缺的内容相对前面并列项语缺更加记忆犹新。对RNR构式前后两个并列项语缺要求的差异性符合人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性、短时记忆的快速消退性和注意力的转移等认知心理规律(Just,Carpenter 1992;Gibson 2000;Li, et al. 2006)。

我们可以把针对“右节点提升”构式的在线认知阐释原则总结如下:受工作记忆及注意力因素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右节点提升”构式右端的显性共享材料(OSM)必须要与后面处于局域关系的并列项取得形态和语法上的一致,但不严格要求前面不处于局域关系的并列项。

采用OCI原则也可以解释前面对多重统领MD分析造成挑战的例⑥和例⑦中的RNR表达。根据OCI,例⑥a的I hate, but you love, yourself in the picture成立,是因为其中的OSM即yourself必须与距离更近的该RNR构式的第二个并列项you love取得代词指称的一致性;而例⑥b的*You hate, but I love, yourself in the picture”不成立,是因为这里的OSM即yourself不能与该RNR构式的第二个并列项I love取得代词指称的一致性。对OSM必须与第二个而不是第一个并列项取得一致性还有另一种解释,根据句法学的分布形态学(DM)(Kluck 2007:133): 句法只关注在(RNR)结构中出现的(后面并列项中)词条的(形态音系)特征,前面并列项中的相应词条因为缺省而只具备词根特征,却不具备具体形态音系特征。

然而,DM分析却不能对例⑦中RNR的NPI一致性要求给予解释,但基于人脑认知的OCI原则仍然可以给予同样的解释:例⑦a的*Bruce didn’t buy, but Becky sold, any old cars不成立,是因为其含否定极性词项(NPI)的OSM即any old cars要求与它紧邻的第二个并列项为否定句,而不是这里的肯定句式Becky sold __;与此相对,第二个并列项为否定句的例⑦b的Bruce bought, but Becky didn’t sell, any old cars则成立,因为处于局域关系的NPI即any与didn’t sell取得一致,符合上述在线认知阐释原则。

不仅如此,OCI还可以解释其他RNR结构的相似难题(Husband 2015:29)。

b. When__ and what__didJillfix?

最后,我们分析一个表面上看似不符合OCI的RNR例子,即积累型一致关系(cumulative agreement)句(同上:28)。

b. Sue is proud that Bill, and Mary is happy that John, have traveled to Cameroon.

4 结束语

本文认为,“右节点提升”不是句法现象,而是约定俗成的构式现象。与及物构式、双及物构式等讨论较多的静态模板构式(Goldberg 2006)不同,RNR代表一类动态构式,其形式表征不能完全由NP,V和VP等词汇短语类别完成,而是更加抽象,相当于一套构式建构的动态指令。我们同意Larson(2016)的观点,即听者对该构式的识解采取的是一种动态在线策略,而不是依靠传统上的离线静态表征。本文提出,对于RNR这种特殊构式的动态识解不能仅考虑句法结构,而须要纳入动态在线的对比焦点、句重音分配及短时记忆和注意力配置等视角,以使我们对RNR现象的分析能够更加全面。本文提出的RNR构式动态在线认知识解策略不仅可以解释常规RNR现象,还能有效地解释对多重统领等句法理论造成严重挑战的特殊RNR现象。

注释

①对RNR结构有诸多的分析方案,虽然很少有人谈及,但是我们注意到多数学者认为该结构中的每个并列项的最右端都有一个空缺,而这些空缺共指或共享句子右端的内容(overt shared material)。但是也有学者(如Larson 2016)认为只是前面的并列项最右端有空缺,最后的并列项最右端的内容就是上面说的显性共享内容。本文采用第一种观点,但是为方便起见,在论述中有时并不加以区分。

②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反例看出,当所谓RNR结构的并列项残留部分(sell today和put outside)不形成对比焦点关系时,该结构会出现不被接受的情况:

(i)*[Peter sells todayF__] and [Bill put outsideF__] old books about fairytales.

猜你喜欢
构式重音句法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重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论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重音转移及训练
单词重音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