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事件框架进路的雕刻事件研究*

2019-06-11 02:49程倩雯程琪龙
外语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构式语料库雕刻

程倩雯 程琪龙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提 要:在基于使用语法的认知观的关照下,本文以雕刻事件为例,讨论句子概念语义和语言表达之间义形关系,并以“认知事件框架”为表征形式概括表述义形关系。本文主要探讨:(1)基于使用模式的两个重点特征:互动依赖性和使用概率;(2)认知事件框架在理论模式中的联结关系;(3)雕刻事件中框架成分的类型及其量化特征;(4)在认知事件框架中,动词和构式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其频次。本研究发现,动词和构式的同现频次并非如许多构式语法书中所说的和语义匹配度一致。

1 基于语言使用的理论模式

本文采用基于使用的(usage-based)语符关系模式,研讨雕刻事件的义形体现关系。基于使用的语法是当今认知语言学非常关注的语法研究范式(Barlow, Kemmer 2000)。比认知语言学更早就持此观点的还有层次语法、认知层次语法(Lamb 1966,1971)等。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两个基于使用的语法特征:能力(即心脑中的语言系统)和运用(即语言系统的神经认知操作过程)的互动依赖性,以及语言系统的使用性(Lamb 1966, 1999;Bybee 1988; Haiman 1991; Biber 2000; Langacker 2008)。 但是,笔者的语符关系(或义形对)专指概念语义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究概念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程琪龙 2011)。

基于使用的语符关系理论模式,本文的切入点是表述小句概念语义(或百科知识)的认知事件框架(Cognitive Event Frame,简称CEF)。本文以雕刻事件为例,演示和论证CEF在整个语符关系模式中的位置及CEF进路表述雕刻事件语符(义形)关系的优势。所谓雕刻事件是人们通过自身动作的直接经历或感知觉的间接经历,在心脑中形成的有关雕刻诸事件的百科知识(或称概念语义),我们采用CEF来形式表述如此界定的概念语义。

1.1 互动依赖性

语言系统是一种内在的、大脑神经网络中的有生命机制。从有生命语言的生物或生理特性出发,语言系统的生理载体(即大脑神经网络)自然是一个关系网络系统。毫无疑问,语言的理解和产出是语言系统中脑脉冲在神经通路传递信号的过程,脑科学至今未发现任何无法操作的脑功能区位。因此,语言的运用必然是语言系统的运用,而语言系统必然是可运用的系统;语言系统的运作、发展和演化都以该互动依赖性作为基础(Lamb 1966, 1999;程琪龙 1999)。语言脑扫描研究依赖于该互动依赖性;认知计算理论也以互动依赖性为其模式构建的前提。

从语言互动依赖性的使用特征出发,概念内容和语言表达之间的语符关系(sign)是一种动态过程,即,一种概念语义和表达形式之间的认知过程。语言系统表征构造涉及:(1)事件概念语义的CEF理论表征表述;(2)CEF到各构式(包括各变式)的识解构造(construe);(3)各构式到句法结构的体现连接(realize or link)(见图1)。

图1 理论模式

CEF的概念内容可表述为,言语者通过感知和实施事件过程发展形成的认知体系,CEF和感知认知系统、运动认知系统和体感认知系统联结。必须指出,CEF表述的概念语义与感知、运动等认知系统不同。例如,动词“雕”的概念语义可以联结一系列动作。雕一个作品涉及“切割”“凿”“挖”“打磨”“抛光”等动作,但这些动作在CEF中联结成一个概念单位“雕”。可见,和整个雕刻事件有关的必然是一系列动作。从心智研究的角度看,感知运动认知系统有必要和概念语义分开。如果将“感知”(percept)和“动念”(funcept)①分别作为感知认知系统和运动认知系统的基本单位,那么“感知”和“动念”又联结“概念”(concept)。

概念语义除了和感知运动认知系统不同外,还与构式的语言语义之间存在差异。Langacker(2008:43-44)的概念内容不同识解构式最能说明两者的差异。请比较以下4个例子:The glass with water/The water in the glass/The glass is half full/The glass is half empty.相同的概念内容,可以识解为4个不同的构式语义。将Langacker图解略作修整,相同概念内容的不同识解构式意图更为显然(见图2)。

图2 概念内容及其识解构式(同上:44)

可见,概念语义和构式语义不完全一致。在理论表述中,我们有必要将概念语义的形式表征置于感知运动认知系统和构式的语言语义系统之间(见图1),其中概念语义表述为CEF,语言语义表述为构式,并体现连接为句法结构。从基于使用的语法角度看,语言系统是义形语符关系系统,是众多CEF联结构成的概念语义系统,是该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之间的语符关系系统,而构式是两者之间的接口。

从互动依赖性的角度看,语符关系贯穿形位(morpheme)以上的所有语言片段,涵盖形位、词、短语、小句、复句等语法等级,它们被视为不同等级的义形对。各基本义形对可作为成分构式(component construction),可以构成复杂的组合构式(composition construction)。小句必须有自己的义形语符关系,而不宜仅用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各种关系述之(Cheng 2016)。

1.2 使用性

从语言系统和语言操作的互动依赖性看,语言系统是个动态系统,言语只是它的输入和输出。语言系统以神经通路为其物质载体,它的形成是脑脉冲传递递质,并改变和提高自身传递权值的过程。传递信号越强,次数越多,通路的传递性就变得越高(Lamb 1999,程琪龙 1999,Biber 2000),Langacker指出,多用者固化。笔者将其称作使用的动态重要性,简称使用性。当然,我们并非旨在精细描述神经通路的所有细节,而是通过汇集实证,探究语言系统的概括性理论表述。

基于语言的使用观,语言系统是以原有的神经联结关系,通过对语言现象输入的加工,对加工信号的输出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属于语言现象范畴的)语料库获取语句频次,并通过计算方法推导语言系统使用中许多有倾向性的选择。本研究证明,任何语料库不可能涵盖语言系统的全部信息。虽然语料库语料涵盖范围小于语感能力所及,但这并不妨碍对语料库呈现的构式进行定量研究,因为语料库研究可为探究义形各关系的选择倾向性及其相关的典型性提供有效信息。

基于语言系统的互动依赖性和使用性,本文关注并论证的理论表述主要有两个:雕刻CEF和各构式的识解关系;动词和构式之间的语义匹配关系。

2 雕刻CEF

本文讨论的框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雕刻CEF;(2)各种隐显组织(windowing-gapping organization)(Talmy 2000)。与Talmy不同的是,隐显组织作用的不是他所说的“事件框架”(event frame),而是比事件框架范围更大的CEF(Cheng 2016)。CEF一般由3类框架成分连贯组合构成:核心成分、边缘成分和延伸成分;而Talmy的事件框架成分仅限于核心成分。笔者注意到,核心成分和边缘成分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其中核心成分出现频次较高。

雕刻事件的普遍经验知识形式可表述为:雕刻者(A)使用某工具(I)施动于雕刻物(O),并试图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E)(见图3),其中工具成分(I)是边缘成分。例如:

图3 雕刻CEF

① 他们|用刻刀|在门上雕了|个福字。

I O E

雕刻CEF除了核心成分和边缘成分外,它还可以延伸获得终属(Gp)成分。例如:

② 他|雕了一个小船|给小妹。

A E Gp

我们注意到,核心成分、边缘成分和延伸成分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母语者语感告诉我们,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是雕刻事件的重要信息,笔者的如此语感在我们的语料分析中得到印证。根据CNC动词“雕”和动词“刻”的语料统计(作定语从句的语料除外),动词“雕”的例频数为21,含产品的例频数是19,相对频次(即占比)90.48%(19/21);动词“刻”的例频数为134,含产品的例频数是98,相对频次73.13%(98/134)。可见,在两个动词的CEF识解构式中大多含产品成分,其中雕的相对频次更高些。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动词“刻”可以有类似“切割”的语义,而动词“雕”更始终如一地服务于雕刻创新事件。

汉语母语者还允许雕刻框架延伸出延伸成分终属(Gp),即产品的接收者。虽然我们的语感允许该延伸成分的出现,但CN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却没有一个例子含延伸成分。可见,该延伸成分在使用中的频率极低。从使用的角度看,框架核心成分和延伸成分确实有差异。将框架成分和框架延伸成分分开,甚至将框架核心成分和框架边缘成分分开,如此理论表述有其来自使用频次的依据。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它们可以出现在“雕刻”句式中。

从跨语言研究的角度看,英语句子边缘成分的语言行为确实受限。从英语的角度看,Talmy(2000)将边缘成分排除在其事件框架之外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语感而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Gp出现在动词为carve的双及物构式中。例如:

③Jenny carved her a tiny boat.

A Gp E

在例③中,终属成分Gp和产品成分E同时作为凸显成分出现在双及物构式中。虽然终属不是carve事件的核心成分,但将终属Gp排斥于CEF之外,我们将无法合理表述构式的心智概念语义。可见,核心成分、边缘成分甚至延伸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也不是能不能凸显的问题,而应该是出现频次不同的问题,这样的使用语法进路更能揭示语言系统的特性。

3 雕刻CEF的构式

在基于使用的表述形式中,一个CEF可以识解多个构式。简言之,从语符关系的角度看,一段概念内容可以用多个构式识解表达。CEF多个构式的识解,精细表述为CEF成分(包括延伸成分)和各构式论元之间的联结关系上。由于一个CEF联结多个构式,所以各构式在认知过程中涉及一个选择激活的过程。构式选择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隐显组织(windowing-gapping organization)(Talmy 2000)、语义场、信息结构。在识解中它们互相牵制,互为条件。

(1)隐显组织:按照Talmy(2000)的注意理论(Attention Theory),隐显组织是事件框架中有些成分表达出来,有些隐去没有表达形式,但隐去的成分的抽象概念内容(即概念结构中的“空”)仍然存在。从义形语符关系的角度看,CEF隐显组织的选择决定具体识解构式的价。有些句子的雕刻CEF成分,除雕刻动作外都可以隐去,不作显性表达,识解构造成零价句。例如:

④ 雕毕,如需染色多采用植物或矿物染料加工。

⑤ 其三,刻得绝……

除了零价句,雕刻框架可以通过其不同的隐显组织构成三价、二价和一价各构式。或者说,CEF不同成分数量的激活,会识解联结价数不同的构式。例如:

⑥ 有人先雕局部(如头部、四肢)【二价AE】

⑦ 伯鹿还把萝卜雕成栩栩如生的鲜花【三价AOE】

(2)信息结构:识解构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结构(Golberg 1995)。构成信息结构的主要成分是主题(相当于Halliday的topic)和射体(相当于Langacker的trajector)。主题论元一般体现为主语,射体论元一般体现为宾语;同样的CEF,但它们作射体的成分可以不同。例如:

⑧ 他们把名字刻在金杯上。

⑨ 他们把金杯刻上名字。

两句都表示雕刻事件,都识解为三阶构式,都含成分AOE,但射体不同。前句作射体的是题元(Th),识解产品(E)“名字”;后句的射体是受事(Pt),识解雕刻物(O)“金杯”。

信息结构成分包括无标记和有标记之分。在语言使用中,无标记成分识解的论元比有标记成分识解的论元频次要高。例如,在所有三价构式中,雕刻者施事为无标记主题,频次要高些。雕刻物和产品也能作主题,但这些主题是有标记主题,相比之下频次低(在CNC语料库的“雕”和“刻”词条中,没发现有标记主题的三价构式)。

标记与否限于相同价数的构式。以三价构式为例,雕刻CEF的核心成分雕刻者(A)、雕刻对象(O)和创造物(E),它们都可以识解为主题。例如:

⑩他们把龙刻在木柱上了【雕刻者施事(AAg)主题】②

我们同时还发现,框架边缘成分可以作主题,但框架延伸成分一般不能作主题。例如:

和主题相比,作宾语的射体的选择范围比较宽泛。下文将举例演示雕刻事件各三价构式射体的各种合理选择。

(3)语义场:一个CEF通过各种显性组织和信息结构识解为各构式。识解就是构式通过其语言语义(及其表达形式)识解CEF的概念语义。从语言使用的视角看,该认知过程也是从概念语义到构式表达形式的产出过程,我们以雕刻CEF及其3个致使构式为例进行说明。

雕刻CEF可简单表述为 “雕刻 <[[ A O E ] I] Gp>”。基于语料库语料的分析,它至少可以识解获得使移构式、使有构式和使成构式。Goldberg(1995)的表述模式,需要对3个构式作不同的表述,而CEF只表述相同CEF,通过不同隐显组织和信息结构,识解构造成不同的把字构式。例如:

使移:他把龙刻在了椅背上。

使有:他把金罗汉刻给了寨主。

使成:他把玉石刻成了凤凰。

就以上表述形式而言,CEF到构式的识解可以表述为框架成分识解为论元角色。构式到句法的连接(link)可以表述为论元角色体现为句法位置上的语法范畴。以上3个构式可以更简便地表述为:

使移AAgNP1-V-ETh把-NP2-OGl在-NP③

使有AAgNP1-V-EPt把-NP2-GpGp给-NP

使成AAgNP1-OPt把-NP2-V-EGs成-NP

构式的语义域归属可以分出方位域(使移构式和方位及物构式)、性状域(使成构式)和领有域(使有构式和受益构式)等。方位域有使移构式和方位及物构式,性状域有使成构式,领属域有使有构式和受益及物构式,其中使移构式和使有构式还可以有一般句和把字句之分(见表1)。

表1 7类使变构式

方位域:使移构式将雕刻事件识解为“将产品移动到雕刻物上”,方位及物构式将雕刻事件识解为“在雕刻物上制作产品”④。性状域:使成构式将雕刻事件识解为“将雕刻物变成产品”。领有域:使有构式将雕刻事件识解为“将雕刻的产品传予接收者”,受益及物构式则将雕刻事件识解为“雕刻产品的目的是传予接收者”,也可以解读为“帮助受益者雕刻产品”,两个构式中的产品制作过程都隐去不作显性表达⑤。

4 构式的使用频次

CEF与识解构式的关系复杂。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看,在语料库中各构式的出现频次各不相同⑥。在具体使用中,各构式的出现频次也各不相同。本小节尝试讨论不同频次的内在规律⑦,并讨论涉及使用分布的3条规律:(1)语感—语料库关系;(2)动词使用分布规律;(3)框架成分分布的一般规律。

4.1 语感—语料库关系

就目前各语料库的情况看,并非语感中的构式都出现在语料中。语感涉及的构式总要比语料库具体使用的构式多。例如,语感中的三价构式可以有7类;但在CNC语料库中作者只发现3类(见表2没有加灰底的构式及其例句),其它4类没有出现,其中包括含延伸框架成分接收者的3个构式(见表2中加灰底的构式及其例句)。

表2 7类三价构式的语感和使用的比较

语感和语料库的比较(见表2)足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虽然语料库总结获得的结论不能表示语感的所有规律,但恰当的语料库定量分析可以揭示语料库中各构式在使用中的倾向性。那些没有出现在语料库中的构式应该是频次比较低的构式。为此,基于语感的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可以互相支持。基于语感的研究更关注成句与否,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更精细地关注使用的频次以及语言单位(或结构体)的使用倾向性和典型性,后者对联结主义计算模式的构建很重要。

4.2 动词使用分布

动词可以有常用动词和非常用动词之分,常用动词一般方式语义特征少。以“放”和“堆”为例,“堆”表达一种特殊意义的放置,表示“以一种方式放置,使被放之物成堆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语义特征少的常用动词“放”,它的例频数和类频数都比具体动词“堆”的大。动词的如此使用分布规律可以表述如下:动词的频次与其所含的方式语义特征成反比;方式语义特征越多,类频和例频就越低。

在雕刻CEF所识解的构式语义结构中,它们的谓词可以由“雕”“刻”“琢”及其相应的双字词组(例如,“雕刻”“雕琢”“刻画”等)充当。它们与识解构式之间的匹配各不相同;不同动词的构式,它们的例频数和类频数也不尽相同。我们的分析发现,例频高的动词,类频也高。换言之,动词词条多,动词出现的句式也多。就单字动词作谓词的构式而言,动词“刻”的频次最大(134),“雕”其次(20),“琢”最小(8)。这一频次数据正确反映出母语者的语感。母语者一般认为,动词“刻”比“雕”更常用,语义更丰富,其句式相应也更繁杂,总频次也更大(见表3)。

表3 CNC语料库中各雕刻构式的使用频次

对CNC分析计算结果值得关注的一个发现是,“雕”和“刻”两个动词三价和二价构式的频次差异。以往更多的构式研究集中在三价构式上,但我们的计算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表明:“雕”和“刻”两个动词的三价构式的总频次仅为15,比二价的总频次(92)要少得多(见表4)。CNC语料库的计算结果是:两个动词三价构式的相对频次(即占比)为9.74%(15/154),二价的相对频次为59.74%(92/154),可见二价构式相对频次数比三价构式相对频次数也要大得多(见表4)。

表4 “雕”和“刻”的使用频次和相对频次

虽然两个动词的频次数差别比较大,但它们的相对频次数(即占比)却接近。其中雕和刻的三价构式相对频次数分别是15%和8.96%;二价构式相对频次数分别是55%和60.45%(见表4)。出乎我们意外的数据结果除了二价构式的大频次,还有在整个使用频次分布中,例频最大的构式。它既不是三价的方位及物构式,也不是三价的使移构式,而是二价的存在构式。例如:

在各存在构式中,“刻”的例频为47,“雕”的例频为6。我们发现,它们都是各自所有构式中例频最大的构式。这一发现将对有些习以为常的理论观点提出挑战。

4.3 CEF成分使用频次

CEF成分可以归入核心类、边缘类和延伸类,它们的使用频次各不相同。CEF成分可以按频次高低排出等级:成分使用频次等级为核心成分>边缘成分>延伸成分。

我们还注意到,语感中使有域的3个构式都含延伸成分终属(Gp),但这3个构式都没有出现在CNC语料库中。这本身也证明,框架的延伸成分是使用频次很低的CEF成分。我们预见,如此定律估计有很大程度的普世性。

5 语义匹配新发现

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语言学大多数学派的重要研究焦点。形式语言学许多模式认为,动词句法行为可以通过动词语义成分预测(Levin 1993:1-2)。认知语言学各模式则认为,许多动词和具体构式有很强的匹配关系(Goldberg 1995, 2006)。动词—构式的共现例频越高,它们的语义匹配度也越高。常用动词give和双及物构式之间的高频次数和高语义匹配程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上 1995:36)。这样的概括预测性能够适用于汉语的动词—构式关系的研究吗?笔者的频次研究结果表明,动词—构式的语义相似性和它们共现频次不一定一致。

如果该语义匹配观成立的话,那么频次最高的存在构式(见表3)的语义应该最能代表动词“雕”和“刻”的语义,也应该和“雕”“刻”动词语义最匹配。问题是谓语为“雕刻”动词的存在构式,它们并不表达创造动作的过程,而表达创造动作完成后创造物的结果位置。例如:

该例句表示木柱上存在瑞龙,瑞龙的存在是某人在该位置上实施雕刻动作的结果。存在构式只强调存在语义,并间接表示它的存在是雕刻动作的结果,而不表示雕刻动作本身。作为存在构式的谓词,它强调的是“某地某物的存在”。问题是“雕”和“刻”都是创造动词,其词义自然是“某人雕刻某物于某地”,而不是“某地存在某物”,所以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并不“直接匹配”,反而三价构式中的动词语义更接近于构式。显然,词汇进路和构式进路的各版本难以概括和表述这一新发现。

在形式表征方面,小句和词项都是义形对,其概念语义都由概念语义框架表述。从感知运动的认知角度看,雕刻动作是一系列动作的抽象概念内容,动作本身又含方式、方位等概念,这些概念内容表达为动词“雕”或“刻”等。动作自然发端于动作者(雕刻者),作用于动作对象(雕刻物),并旨在创制出产品。但是,识解构式却可以表达如此概念内容的全部、局部或延伸部。例如:

6 结束语

本文阐明语感和语料库定量分析的互补性以及各自特有的贡献。基于语言使用的认知观,本文讨论CEF的可行性,并在此理论模式的义形语符关系机制中,论证雕刻事件的感知运动认知、概念内容以及语言语义之间的联结关系。本文还进一步探究雕刻CEF的核心成分、边缘成分以及延伸成分,揭示边缘成分和延伸成分同样可以凸显而体现为句法结构的主要成分这一事实。同时,也揭示隐显组织中各CEF成分的量化特征。本文对动词和构式关系的发掘证明,Goldberg(1995,2006,2013)提出的“动词事件”和“构式事件”存在差异,但两者的差异比Goldberg在英语中所看到的要大。

各理论普遍认为,常用典型的动词和其高频次构式之间存在着相对高度的语义匹配性。通过CNC相关语料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雕刻事件识解的最高频次的构式不是预期的使成或使移构式,而是存在构式。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证动词和构式之间的语义匹配。通过事件框架的义形语符关系机制,我们论证动词和构式之间的语义匹配是一种延伸语义匹配,该延伸语义匹配在雕刻事件中仅为最高频次。该语义匹配的存在本身为汉语是语块语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注释

①术语funcept借自Lamb(1999)。

②上标字母标示CEF框架成分,其后的正文字母标示该框架成分识解的构式论元。例如,AAg表述雕刻者A识解为施事Ag.

③其中下标符号表示句法关系。

④对把字句和非把字句之间义形语符关系的差异,笔者将另撰文讨论。

⑤除了上述7类三价构式外,我们还在CNC语料库中发现颇有古风的句式:《百夷传》说:“小事则刻竹木为契,大事则书缅字为檄,无文案可稽。”这样的句型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难以找到。我们不再将该句型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⑥本文主要以语委的CNC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定量分析的基础。

⑦本文各构式的频次定量分析主要以CNC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由于作定语的构式的句法结构和非定语从句的不同,所以本文集中讨论后者的相关构式。

猜你喜欢
构式语料库雕刻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雕刻树叶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雕刻时光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雕刻时光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