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寿凤
小班四月份开展的园本课程主题是“豆豆乐”,在本主题中教师会和幼儿、家长共同探索不同豆豆的生长秘密。活动前,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豆带到幼儿园来,特别用心的家长还将不同品种的豆豆分类,并用图片和文字做好标记。活动中,每位幼儿都能了解、认识身边常见的5~6种豆豆(黄豆、蚕豆、绿豆、红豆、黑豆、扁豆等)。然而这些并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们利用班级自然角和种植园地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亲近豆豆,感知植物生长的生命力,从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1:种植容器“大聚会”
豆豆种植开始了,幼儿要回家和家长一起寻找可以种植的容器,大家很是兴奋,有的说“我要找两个”,有的说“我家里有花盆”……第二天一早,幼儿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容器,有牛奶罐、毛竹筒、花篮、一次性杯、花盆、油壶、洗衣液壶、巧克力罐等,有的家长还将容器装饰得非常有特色;有的家长担心牛奶罐底部没有洞,水浇多了植物的根会烂掉,就在底部扎了几个洞;还有的家长把雪碧瓶、洗衣液壶剪成花篮、天鹅的造型……
案例2:豆豆发芽试验
在观察豆豆特征时,幼儿发现每一种豆豆身上都有弯弯的“小嘴巴”,并对其产生了好奇。彤彤歪着小脑袋问:“这是豆豆吃饭的嘴吗?”人小主意多的阳阳一本正经地说:“不是,豆豆不吃饭”……于是,带着好奇我们开始了豆豆发芽小实验。
为了能够让幼儿更清楚地发现豆豆发芽的过程,我们选择了水培和木屑种植两种方式。木屑终止方式是幼儿在资源箱中找了几个一次性塑料杯,装上木屑,将黄豆、蚕豆、绿豆、红豆、黑豆、扁豆分别种在里面,并给豆豆浇上水。为了能让幼儿记住每个杯子里种的是什么豆豆,活动前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六种豆子的小图片,贴在种植容器上。水培种植方式是直接把豆豆放在水里,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豆豆发芽的状态。
第一天、第二天大家还都会去看看豆豆发芽的情况,给豆豆浇浇水,但是到了第三天、第四天就没人去关注了,第五天午睡后,幼儿突然发现水培的绿豆变成了长长的、白白的东西(豆芽),有的幼儿说道:“这是豆芽菜,我吃过。”但是接下来大家发现这个豆芽已经不像我们平时吃的豆芽菜了,由于几天没换水,后两天也没浇水,豆芽已经变得有点儿干。细心的瑞瑞小朋友发现,其他豆豆虽然没发芽,但是都变胖了,它们也要发芽了。
案例3:拯救小豆苗
蚕豆种植了已经有三周了,幼儿发现豆苗出现了问题,长得长长细细的,垂着头。我们把豆苗拍下来发到家长群里,请家长帮助找出问题,经验丰富的家长一下就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种植容器太小,泥土太少;第二,放的位置没有阳光。中午,我们利用散步的时间,带幼儿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去看看那里蚕豆的生长情况。幼儿发现种植园里的蚕豆苗长得又高又大,就想把自己的蚕豆苗种到这里来。经过讨论后,我们邀请了三个家长助教将一半幼儿的蚕豆苗移栽到种植园中,另一半重新更换种植容器(牛奶罐)。经过一周的管理,移栽到种植园的16棵蚕豆苗存活了14棵,更换容器的15棵蚕豆苗存活了10棵。
案例4:蚕豆长高了
又是两周过去了,幼儿惊喜地发现蚕豆苗长高了,有的还开了小花。于是我找来了测量小工具:直尺、相同长度的毛线、用包装袋自制的测量尺等,让幼儿量一下蚕豆苗的高度。幼儿虽然看不懂刻度,但量得有模有样的,而且他们能说出自己量出结果的理由。君豪说:“我用线这样量的(用手比画着)。”我问:“你量了几棵?”他伸出手指说:“3个(棵)。”“3棵一样高吗?”他点点头。
小班幼儿还不具备测量能力,他们只能用测量工具和单棵植物相比较是测量工具高还是蚕豆苗高,但是从活动中足以看出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案例5:蚕豆成熟了
有一天,幼儿发现种植园里蚕豆苗上有长长的东西(豆荚),摘下来剥开后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两个蚕豆,彤彤立即说:“蚕豆好吃,昨天我在家吃的。”昊昊也抢着说:“我也吃过,是那个苗(蒜苗)和蚕豆烧的。”当我建议一起摘蚕豆荚时,幼儿兴奋不已,有的幼儿一个一个地摘,有的幼儿双手一起摘,摘完后将蚕豆荚抬回教室开始蚕豆荚的探索活动。
活动1:科学活动——蚕豆荚的秘密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有兴趣地探索蚕豆荚内外的特征,感受探索的兴趣。在观察外部特征的时候,乐乐发现蚕豆荚是长长的,轩轩发现蚕豆荚中间鼓鼓的。幼儿就猜测鼓鼓的到底是什么?用手捏一捏,有点儿软。带着好奇幼儿剥开了豆荚,发现鼓鼓的原来是蚕豆。幼儿发现豆荚里有的是一个蚕豆,有的是两个,还有的里面的蚕豆只有一点点大。幼儿明白了,蚕豆荚里会长出数量不等的蚕豆。这时小宇发现豆荚里面和外面颜色不一样,外绿内白,用手摸一摸,内外都是凉凉的,里面还有点儿湿……
活动2:生活活动——剥蚕豆仁
当我交代完“剥蚕豆仁”任务后,幼儿好奇地问:“什么是蚕豆仁啊?”“蚕豆仁在哪儿呀?”幼儿们你一句他一句,头靠头瞧着桌子上的蚕豆。当我示范剥蚕豆仁时,彤彤说:“老师,我看见你是从小嘴巴那开始剥的。”昊昊说:“让我也来试试吧!”于是大家都抢着去剥,最后大家发现了蚕豆剥了皮后是两瓣的、扁扁的。当幼儿知道这就是蚕豆仁后,都开心地笑了。
幼儿通过直观的操作获得了相关的经验,知道了:成熟的蚕豆是躺在“小房子”里的,再剥开蚕豆薄薄的衣服后就是蚕豆仁。
丰收的六月到了,幼儿种的蚕豆也到了该收获的时节。那么,收获下来的蚕豆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通过QQ群与家长、幼儿一起进行语音讨论……
教师:亲爱的家长朋友、可爱的宝贝们,大家晚上好!近期我班一直围绕“豆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了解了豆豆生长过程中的许多小秘密,这也感谢家长们的支持与鼓励!本周孩子们种的蚕豆终于要成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收成好的蚕豆可以怎么处理?还可以生成哪些活动?可以玩哪些游戏?
熙熙妈妈(家长):老的蚕豆可以炒着吃,炒好后放在盐水里泡,更好吃。
玲玲(幼儿):老师,蚕豆可以做成蚕豆粉。
文昊奶奶(家长):老师,我们小时候还玩过弹蚕豆的游戏。
教师:其实以前的民间游戏非常好,比如抓豆豆、挑芦柴棒等,百玩不厌。
涵涵:老师,还有看数字送豆子的游戏。
教师:涵涵真棒!还想起了在幼儿园玩的数学游戏啦!(数物匹配)
彤彤奶奶:还可以让孩子玩数蚕豆的游戏。
……
在家长、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后,我们将“蚕豆”这一资源分别投放到了数学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的活动中,幼儿用自己劳动换来的资源玩游戏,非常开心。他们将蚕豆涂成各种颜色投放在美工区,用彩色的蚕豆玩拼图游戏,将豆豆装进易拉罐里制作成响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创设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支持。”班级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自由探索、轻松活动的小天地,幼儿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自然界,培养科学兴趣和观察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验、操作管理,满足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在“豆豆生长记”的课程故事中,可以看出自然角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首先,自然角是幼儿观察四季的窗口。教师可根据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变迁和幼儿不同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地选择符合时令的、具有鲜明季节特征的花卉、种子、蔬菜、水果、小动物供幼儿认识。比如,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带幼儿认识迎春花、桃花、柳条等,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在丰收的秋天,可以在自然角摆放各种果实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自然角中看到四季的变迁、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其次,自然角成为幼儿能力、品质培养的阶梯。第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豆豆生长记”中,小班幼儿不仅仅认识了蚕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还能说出这些豆豆的名称,在探索豆豆特征的时候,幼儿发现了豆豆都有一个“小嘴巴”,有的豆豆是圆的,有的是扁的……通过教师灵活的引导,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二,动手管理能力的提高。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物的小窗口,为了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我们在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尝试让幼儿参与管理。我们每天安排了“小园丁”管理自然角,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教师提醒幼儿并带着他们一起去做,但也初步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第三,宽容心的培养。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自然角的物品进行触摸,但在探索过程中难免出错,作为教师要妥善对待幼儿的错误,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探索的支持,增强他们的信心。
再次,自然角成为家园联系、沟通的纽带。在“豆豆生长记”中,家长除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豆子、种植容器,还以“助教”的身份参与我们的活动,与幼儿一起种植,并积极参与讨论。这种家园互动沟通,让自然角成了增进父母与幼儿亲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