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

2019-06-04 03:03雷振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

雷振华

(河南省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外科 固始465299)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腹症,多发生于1岁以下小儿,尤其在4~10个月婴儿中最为常见。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易引起肠坏死、肠穿孔或中毒性休克等症状,威胁患儿生命。以往临床主要采取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该病,但疗效一般,且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1]。本研究于B超监测下实施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10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2±0.44)岁;病程5~38 h,平均病程(10.67±1.44)h。观察组男 18 例,女18例;年龄4.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1±0.38)岁;病程 5~37 h,平均病程(10.51±1.3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于X线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治疗:患儿取指立卧位,行腹部X线透视后,经肛门将Foley氏气囊导管插入,气囊内注入空气,为预防灌肠时出现气囊脱落,应以7~8 kPa气压缓慢注入空气,确诊肠套叠后,经脉冲方式逐步提升压力至整复成功,最大压力不宜>16 kPa。

1.2.2 观察组 于B超监测下实施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患儿取仰卧位,予以常规药物镇静,经肛门插入尿管,注入30 ml气体,B超辅助观察肠套叠包块,将灌肠桶挂于120 cm处进行灌肠至复位成功,若需加压,提升灌肠桶高度即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复位时间、复位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3)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位时间、复位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复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位时间、复位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复位时间、复位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复位时间(min)复位成功[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t/χ2 P 36 36 12.02±1.18 12.08±1.19 0.215 0.831 30(83.33)36(100.00)4.546 0.011 22.64±3.65 18.69±2.82 5.138 0.000 5.74±1.10 4.89±0.79 3.766 0.000

2.2 两组体温及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温及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温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及CR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体温及CRP水平比较(±s)

组别 n 体温(℃)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6 36 t P 37.60±6.98 36.52±6.96 0.656 0.513 37.86±1.25 37.75±1.55 0.332 0.741 22.98±1.28 22.87±1.36 0.353 0.725 42.75±3.01 33.04±2.67 14.48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肠穿孔、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疾病,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初步认为与婴幼儿期间不科学添加辅食、遗传以及肠管等因素相关[2]。肠套叠临床上分为小肠型、回盲型等六种类型,其中以回结型及回盲型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等[3]。小儿肠套叠发病急、疾病进展快,患儿早期营养状况良好,虽无体温异常的情况,但小儿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情绪焦躁不安,待疾病发展至晚期,患儿精神萎靡不振、反应低下及脱水症状明显,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应尽早确诊并及时治疗,避免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改善患儿预后。

近年来,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提示[4],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比较,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以及疗效显著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比上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复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有利于缩短小儿肠套叠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复位成功率。分析原因可能为:B超监测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能够清晰显示患儿病灶区域,方便医生开展复位操作,减少对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B超监测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前予以药物镇静处理,可避免患儿行灌肠操作时哭闹,从而有利于灌肠操作的顺利开展,缩短灌肠时间、治疗时间[5~7]。灌肠复位早期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外来刺激,导致机体大量产生IL-6、CRP等炎症介质。CRP属于急性反应期蛋白,机体受到创伤刺激后会明显上升,是评估感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体温及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温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肠穿孔、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对患儿机体刺激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综上所述,与X线监视下灌肠复位治疗方式比较,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更为突出,具有较高复位成功率,且对机体刺激更小,有利于患儿后期康复。

猜你喜欢
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自制生理盐水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