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佩芳
摘 要:为了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思维,在此背景下,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为例,带领学生绘制“点子圈”思维导图,学会有序思考;绘制“问题圈”思维导图,学会数学提问;绘制“算法圈”思维导图,学会算法多样化;绘制“位置圈”思维导图,学会运用方位词。
关键词:苏教版;思维导图;数学思维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绘制非常简单,不仅整合了图画和文字等内容,还有系统地展现出了各级主题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平衡创作者的左右脑机能,提高他们的记忆、思维能力,挖掘人类大脑的潜能 [1]。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引进数学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发散数学知识,联想到更多不同的方面;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等。
一、绘制“点子圈”思维导图,学会有序思考
很多人会认为数学思维导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其实在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已经有了数学思维导图的雏形,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數字“6”,教材中呈现了有关“6”的不同素材:6个同学、6个圆形、尺子上的“6”和田字格上的“6”等。又如在作业本中出现了圈出几个物体或几个点子的题,学生在解答时出现了各种答案。于是,笔者把这道题目设计成了一节数学思维导图课,组织学生在8颗点子中圈出6颗点子的数学思维导图,在画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8颗点子(上面4颗、下面4颗),你能圈出其中的6颗点子吗?试着圈一圈你有哪些不同的圈法。
生1:我是这样圈的,上面圈4颗,下面圈2颗,我这样就有6种圈法:下面的第1颗和第2颗,下面的第1颗和第3颗,下面的第1颗和第4颗;下面的第2颗和第3颗,下面的第2颗和第4颗;下面的第3颗和第4颗。
生2:我发现如果下面圈4颗,上面圈2颗,也有6种不同的圈法。
生3:我发现还可以左右圈,比如可以上下圈出3组,只留下最右边的上下一组不圈;也可以上下圈出3组,只留下最左边的上下一组不圈。所以一共有2种圈法。
生4:我想还可以上面圈3颗,下面圈3颗,这样我试过了一共有16种不同的圈法。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围绕这几颗点子画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圈法。其实大家在圈点子的过程中包含着有顺序的思考,我们可以先固定一颗或者几颗点子不动,然后再变化其他点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非常简单的一道“圈点子”的数学题,借助数学思维导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原本零散的6颗点子变得有规律又有顺序,在画图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数学智慧。
二、绘制“问题圈”思维导图,学会数学提问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问题解决”是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的时候,可以先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数学提问的过程,再根据条件解决数学问题 [2]。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学了以数学思维导图形式为主的综合应用课题,简单地出示了三个数学条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出示2个条件:五角星有3个,三角形有4个)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五角星有3个,三角形有4个。
师:你能利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1:五角星和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3+4=7。五角星比三角形少多少个。算式是4-3=1。
生2:我有补充,减法算式的还可以说成三角形比五角星多多少个,五角星和三角形相差多少……
师:(再出示1个条件:圆形有5个)大家利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少数学问题,如果再给大家一个数学信息圆形有5个,你能提出哪些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你会自己列式计算吗?
生3:五角星和圆形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3+5=8;三角形和圆形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4+5=9。五角星、三角形和圆形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3+4+5=12。
师:大家提出的加法算式有的是三个数相加,有的是两个数相加。你能提出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生4:五角星比圆形少多少个,算式是5-3=2;三角形比圆形少多少个,算式是5-4=1。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仅仅出示了三条数学信息,带领全班学生围绕这三条数学信息提出各种加减法问题,并且把这些数学问题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求一共、比多少进行分类,或者按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进行分类等。
三、绘制“算法圈”思维导图,学会算法多样化
计算算法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算法的优化是在多种算法比较后的总结和完善,形成能让大家普遍接受并在以后长期运用的计算方法。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一课时,在新课教学中出示了一道计算题“13-9”,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自由探究算法。
出示题目:有13个桃子,小猴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
师:小朋友们,你会列式吗?
生:13-9。
师:13减9等于多少呢?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请你画出一张思维导图。
生1:我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3等于4。
生2:我是数小棒的,把13一个一个地减掉,减去1、2、3、4、5、6、7、8、9,所以留下4。
生3: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生4:我是在尺子上数的,先找到13,然后13往回走9格,就是4了。
生5:我是先算13减去3等于10,再算10减去6等于4。
师:大家想出了挺多的方法来计算这道13减9的题目,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因为加法我们以前就学过的,这样做起来非常简单。
生7:我喜欢先算13减去3等于10,再减去6等于4。这种连减的方法算起来非常方便,只要先凑成10,再用10去减就可以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借助一道计算题组织学生画出“算法圈”的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在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和筛选,形成最优算法。
四、绘制“位置圈”思维导图,学会运用方位词
学生在学习一年级时的位置词主要是上、下、左、右,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方位词说出“谁在谁的什么方”,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一课时,依次出示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梯形这五种图形,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说出两种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梯形)小朋友们,这里有五件物品,请你观察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谁在最中间?
生:三角形在最上面,梯形在最下面,圆形在最中间。
师:请你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位置关系,你能用“谁在谁的什么方”来说一说吗?
生:三角形在正方形的上方,正方形在三角形的下方。
师:大家看着这五个图形,还能用“谁在谁的什么方”怎么说呢?请把你们想到的画成一张思维导图。
生:三角形在正方形的上方,三角形在圆形的上方,三角形在长方形的上方,三角形在梯形的上方,正方形在圆形的上方,正方形在长方形的上方,正方形在梯形的上方,圆形在长方形的上方,圆形在梯形的上方,长方形在梯形的上方。正方形在三角形的下方,圆形在三角形的下方,长方形在三角形的下方,梯形在三角形的下方,圆形在正方形的下方,长方形在正方形的下方,梯形在正方形的下方,长方形在圆形的下方,梯形在圆形的下方,梯形在长方形的下方。
师:小朋友们,表达物体位置关系的我们还可以说成“谁的什么方是什么”,你会说吗?
生:正方形的上方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下方是正方形。圆形的上方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下方是圆形。圆形的上方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下方是圆形……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通过五种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让学生有序地表达出各种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会灵活又正确地运用“谁在谁的上方”和“谁在谁的下方”。
总之,数学思维导图通过把知识网状化的呈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方面思考,促使他们有序、全面、细致地整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独立地解决还未学过的数学问题 [3]。这个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在帮助学生建立分類、总分、比较等关系,促进他们在涂鸦中掌握数学知识,在玩中学会数学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 禹宏征. 思维导图: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工具[J]. 数学教学通讯,2019(13).
[2] 曹英芳. 数学思维导图应在何处“导”[J]. 江苏教育,2018(81).
[3] 魏芳. 以提升儿童数学思维力为取向的板书导图[J]. 教学与管理,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