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2019-06-03 02:59刘欣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立德树人互联网+

刘欣

摘 要 随着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强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互联网+”的思想应用于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德育型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立德树人实践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互联网+”视阈下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优势与挑战,从学校、老师、互联网平台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做了阐述,希望能推动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立德树人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mo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How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students'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and apply the idea of "Internet +" to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moral education type students wh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work i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sums up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under the "Internet +" perspective, and expounds the concrete 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schools, teachers and the Internet platform, hoping to push forward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research

1 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工作的现状

1.1 立德树人教育模式陈旧

当前教育界对于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的重点主要偏重于学校内部管理的创造与改革,例如郭献明使用“斜坡球体论”的概念,认为立德树人教育需要强化高校内部对硬件设备的升级与管理。在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刘晓燕通过分析家庭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素质的培养,提出家庭与学校相结合,进而可以更好的搭建一个立德树人培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国内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课程教学和班会讨论,此类方法较为单一,在进行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占据主导作用,将大量理论性的思想政治观念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力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身的德育实践相脱离,很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感悟。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偏重于理论,与高校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脱离,单单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课上,多数老师仍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教育平台。长久来看,不利于學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无法达到大学生立德树人德育目标的实现。

1.2 高校“互联网+”环境还需完善

虽然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在各大高校普及,相关设备已经到位,但存在一些主观问题,例如一些老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意识不足,应用软件质量(PPT/教学视频)等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学生对于立德树人教育的认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老师都是资质较老的教授,对于互联网宣传缺少相关概念,很少为班级同学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以此进行网络方面立德树人教育的推广。同时,也存在部分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缺乏主观能动性,只在德育宣传月才会利用相关互联网工具(QQ群、微信群)进行教育,平时形同虚设,或主要用来传达班级与学校的通知,违背了“互联网+”立德树人平台的发展理念,无法持续的进行立德树人宣传教育,达不到提升大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效果。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爆炸,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给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工作带来了众多困扰,网络平台的虚假信息,各种谣言、以及境外别有用心的传言在互联网上不难找到,这些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给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互联网平台应该针对此类信息打造严格的防火墙。

2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

2.1 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应该与时俱进

首先,“互联网+”的立德树人教学管理改革可以对老师的综合能力实现提升。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不仅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与爱国情怀,更是要求老师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实践中为学生寻找案例,实现知行合一,共同学习。其次,立德树人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也对教师的教学热情、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的相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校爱国建设和学科建设均有重大意义,高校应该针对及时对在岗的老师进行互联网平台知识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相关技能。

2.2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立德树人教育的发展进程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复杂环境使得学生掌握大量混杂的信息,这也立德树人教育变得更为艰难,通过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的立德树人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加快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进程。首先向学生传播正确的道德观,老师应该深入学生中去,灌输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不要求为人处世上处处忍让,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互相尊重,做到公平、公正交往。告诉学生良好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针对在大学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当与他人之间的意见不一时,不攻击他人观点,保持平和的心态来进行讨论;当他人的言论或行为违反道德原则时,不盲从他人,坚持自身的观点;勇于承认自身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承担责任。学校与老师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以上观点,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原则,激发学生参与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3 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有效性的途径的具体路径

3.1 学校打造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氛围

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 接纳—融入”的方式来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有关教师的部分可以通过绩效考核,优先评优,物质激励等形式实现,有关学生的部分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比赛(各种团员活动、党代会)加以实现。高校需要针对整个教学管理改革流程开发一套绩效评估体系,体系主要由思政教学评价,学生立德树人体系评价,师生互评,家长评价四个指标构成。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下一轮评选优秀思政老师的参考指标,在高校中营造出浓厚的立德树人教育氛围。

3.2 重视新时代思政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根据我国高校当前马克思主义课的现状调查可知,目前许多学校的思政专业的教师队伍的老师思想僵化,不能熟练的掌握互联网平台,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思政专业建设中应该特别重视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为专业人才可以在学科建设与学生就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思政专业所教授的内容繁杂,一些哲学体系对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求较大,所以在人才的招聘上要注意多层次、有侧重的培养。为适应思政专业教学工作的进步,学校管理层应该与知名大学思政专业签订协议,从源头做起,重点招收当年毕业的优秀硕士生与博士生,并签订培训合同,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来学校进行实习工作。此外,从现有思政教师队伍中选拔出高素质人才,进行再次互联网平台知识培训,保证专业人才的延续性。与此同时,学校也应从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训,每年进行教学评比,在表现优秀的老师中选择一批进行外出学习和短期培训,这可以帮助教师接触到互联网视角下立德树人教育的最新进展和成功经验,了解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提高薪资待遇,留住相关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环境。

3.3 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点带面弘扬主旋律

高校应该主动融入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可同时进行一对多、多对一交流互动的特点,来进行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平台、贴吧来宣传本校的思政活动建设,并通过网络实时化、沟通快的特点来建设一支包含老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思政工作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利用学校的资源建设各种“微阵地”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学生熟悉的形式, 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BBS论坛、 QQ群、网络社区等。同时鼓励优秀大学生党员担任各类“微阵地”的“版主”、“博主”,鼓励他们为弘扬正能量的发挥先锋作用,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流言和虚假信息。学校应投资部分资金,开展学校自身的宣传活动工作,举行学校立德树人微电影大赛,鼓励大学生拍摄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向“粉丝”和大学生宣传立德树人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每一个大学生。互联网平台中信心更新的节奏较快,在思政教育中,也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学生反馈作出调整,积极探索更适合“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4 結束语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这不仅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当前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意愿不强,互联网平台建设资金相对匮乏,所以现阶段高校多为传统的课堂教育,互联网平台的接入较少,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政教育素质的学生任道而重远。对此,本文要从高校、教师、互联网平台三方面进行努力,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立德树人教育培养计划,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总结互联网下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果,创建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培养计划,本研究结合具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管理改革的同时,探索出具有创新意义上的思政教学模式,争取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育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献明.“互联网+”视域下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67-68.

[2] 刘晓燕.“互联网+”家校合作立德树人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7.

[3] 刘宇佳.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99(03):19-23.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立德树人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