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珠
【摘要】巩固借助目录回顾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依据学生分层阅读情况及投票结果,确定教学重点和汇报交流的故事或章节;在原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同系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运用新习得的方法进行对比阅读,拓宽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品读人物 习得方法 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从小学开始落实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
1.借助目录,回顾内容
目录具有内容提要的性质,打开目录可以很快地了解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读完整本书,借助目录还可以回顾主要内容。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上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先看目录的习惯。在阅读交流课开课伊始,先引导学生借助目录,回忆这本书都讲了什么故事。短时间内将整本书的内容通过目录串联起来,省时高效,一举两得。
2.以生为本,确定重点
一本书中出现的人物、出现的事例很多,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不可能一一品读交流。交流哪几个主人公,选取哪几件典型事例,由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决定。在《窗边的小豆豆》阅读交流课中,出示问题:“这么多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小豆豆和小林校长在巴学园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你最喜欢哪几个故事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投票,确定课堂上需要品读的人物和典型事例。
1.选取典型事例,关注细节描写
人物的发展离不开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则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情感最重要的方法,而动作描写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引导学生品读作品中分解细化的人物动作,能还原当时的情境,使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揣摩人物内心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表情体会心情,使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在阅读交流课上,让学生说说品读的人物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自己是怎样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习得从选取的典型事例中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读书的方法,鼓励生生之间互相评价,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就借助这一阅读方法来感悟、升华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2.联系其他作品,对比阅读
在学生原有阅读基础上,引导他们既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或前后章节,又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人物形象特点,同时可以把与文章主人公年龄或形象相近的几篇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篇对比着来读。边读边思考,几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在交流《鲁滨孙漂流记》一书时,让学生想一想:“鲁滨孙遇到问题不慌张,很会想办法,你以前读过的书中,有没有这样的形象?”
习得阅读方法是为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用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到:“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阅读交流課上就推送“阅读大礼包”,让学生从阅读内容中选择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对比着来读。如读完《狼王梦》后,推荐《西顿野生动物集》《黑炎》《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五部动物小说的目录和片段,供学生选择阅读。
鼓励学生通过所给书目的目录,选择阅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本,巩固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细节描写感受故事中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其他作品的对比阅读的方法,对最喜欢的故事进行个性化阅读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