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19-05-30 10:24刘毅袁月华
职业时空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刘毅 袁月华

摘要:新时代我国企业需要大量“工长素质人才”,高職院校应确立“工长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对应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按照以“工长素质人才”规格为依据,实现对全体在校高职学生的工长素质培养及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原则,构建了体现文化引领、课程渗透、专业互通、校企融合等特征的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课程体系

一、新时代我国企业需要大量“工长素质人才”

“工长”是企业最基层作业单位“班组”的负责人,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基层管理者[1]。“工长素质人才”是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基层管理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胜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班组负责人岗位工作的人员,或者称为“储备工长”,他们能以班组工长职位为职业生涯起点,经过工作实践的磨砺,进一步发展上升为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甚至能进入企业高层。他们也可以作为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在关键技术岗位上工作并拥有不断提升的机会,或成为卓越的个体创业者。优秀的工长集“优秀的工匠素质”与“优秀的基层管理者素质”于一身,新时代企业发展壮大需要优秀的班组,优秀的班组需要优秀的工长。然而,通过调研(重点调研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现,目前许多企业工长难以适应以“互联网+智能生产、数字经济”为典型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班组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能创造性地完成工长岗位工作的工长(即优秀的工长)只占到工长总数的约6%,而工长岗位工作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工长却占到了工长总数的约34%,如果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品牌提升等发展因素,那么这些企业需要再培训、再考核、再选拔的工长数量比例将远远超目前工长总数的34%。显然,当今我国许多企业班组工长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和弱项,制约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宏伟目标的实现,“工长素质人才”的补充、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确立“工长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对应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劳动力本位理论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和受教育者的两种需求,这两种需求能够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反映出来。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和需求为出发点,接受职业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力为本位。因而,作为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职院校应辨明形势、把握机遇,把为我国企业培养“工长素质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构建新时代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体系内在牵引价值作用[2],实施“工长素质人才”的标准化培养。一方面解决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的问题,使毕业生具备现代企业工长素质,从而赢得在智能化生产、机器换人时代体面就业与高效创业的先机,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消除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工长只使用不培养或随意培养、应急培养,选拔培养机制不严格、不系统、不正规、无统一的科学标准,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互不贯通等弊端,为企业提供大量亟需的新型现代工长素质人才资源,帮助企业强化班组建设与管理,从基础上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使高职院校自身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要以“工长素质人才”规格为依据。首先要弄清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工长岗位特征与要求[1],按照既应满足当前工长岗位的任职要求,又要更加突出我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态需要,凸显时代的发展性与超前性,还要遵循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原则,制定“工长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工长素质人才规格标准。

工长素质人才规格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构要求。从知识结构看,应灵活掌握实用语言艺术、高等数学、互联网信息技术、外语、政治理论、法律、环境保护等知识,了解人体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哲学、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班组建设与管理”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相关最新理论与技术知识,达到高职高专水平。从能力结构看,应牢固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达到相当于国家职业任职资格三级水平;应有较强的基层管理核心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激励与监督能力,学习、创新与教导能力;也要有较强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文化建设能力,制度规范能力,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能力;初步具备班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能力。从素质结构看,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身体素质好,无影响工作的疾病,能承受工长工作特点带来的压力;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MBFI职业性格测试[3]为“内向—感性”或“外向—理性”,无“归罪于外”和嫉贤妒能的心智模式,情绪智力(EQ)[4]在130分以上(最高174分),心理弹性较大,抗压能力及应变能力强;思想品德好,有较高的人格品位;具有节约和生态环保意识;热爱基层管理工作。

然后以工长素质人才规格为依据,构建工长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能支撑工长素质人才规格,实现工长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2)应实现对全体在校高职学生的工长素质培养。我们所研究实践的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培养与德国的“工长培训”相似,但不同。德国的“工长培训”(Meister培训),也称 “师傅”培训,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工人在多技能、专业知识、经济核算、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掌握企业基层、中层 (如班组工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生产经理)管理者或企业培训师必备的理论、操作技能、劳动心理学、管理知识、环保知识及法律知识,并为独立自主开业取得资格证书,解决部分失业人员就业和自主开业的问题[5]。而高职院校“工长素质人才”培养既不是针对在岗工人的继续教育,也不是针对部分专业或部分学生的专门教育,而是面向高职院校在校全体学生的一种文化引领、课程渗透、专业互通、校企融合的与专业培养目标交融的一体化同步培养模式,目的是使毕业生具备能承担现代企业工长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作为“储备工长”提供给企业。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