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播
摘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往往会让教师疲于应对,却放松、忽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小学英语“微课件”教学研究,通过“详解读、微流程,明目标、微形式,优细节、微制作”的设计流程,引领小学英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重视课件制作之前的文本解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微课件”;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102-04
随着现代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往往会让教师疲于应对,却放松、忽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本身受制于课件的束缚,往往会根据其预设好的步骤与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课件中无效信息的堆积与泛滥,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大降低,甚至会阻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开展了“基于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微课件教学研究”。
“微课件”,即成本低、形式简、目标清、效益高,能切实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小学英语“微课件”教学就是利用轻负高效的“微课件”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变小学英语课堂过分注重课件、依赖课件的现状,引导教师明确备课重心,合理调整备课过程中制作课件与思考教学的时间比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微课件”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实践研究中首先要求教师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从而精简流程,淡化形式,优化课件制作。下面,笔者以译林出版社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研讨课“Then and now”为例,简述课题组在“微课件”教学设计方面所做的尝试与思考。
一、详解读教材,梳教学流程
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课以叙述的方式,通过Mike一家人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纵向对比,巧妙地展现了人类在科技、物质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本课主要通过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两种句式进行对比呈现介绍,教学目标语言为一般过去时。在理清了文本的脉络后,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进行讨论:①精读教材,探究编者意图和暗示。②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哪些联系?如何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③文本对学生造成的语言障碍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或缓解?④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如何学以致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反复阅读,并展开了深度的思考与讨论。我们认为,对教材文本的详细解读是“微课件”制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微课件”教学的理念基础。只有教材解读到位了,教学流程才能脉络清晰,“微课件”制作才能简便易行,“微课件”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第一,在精读教材、仔细揣摩后,我们发现了编者的三点意图与暗示:①在介绍事物变化时,使用同一参照物更有说服力。②通过对比的方式介绍现在与过去,更鲜明生动,更能体现出强烈的反差,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③在表述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变化时,应关注随之发生的时态变化。
第二,文本解读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生活中,“过去与现在”这个话题时刻围绕着每一个学生真实地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和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大胆交流。
第三,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们预测时态的频繁切换将会成为学生最大的语言学习障碍。由于在汉语表达中几乎不存在时态的变化,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和交流时,很可能不会过多地关注时态问题,导致一些语法错误的产生。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仅靠一堂课是不现实的。因此,本单元第一课时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铺垫、精读、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熟悉和关注这些语言变化,其间反复快速地提醒纠错,逐步地緩解和消除语言障碍。
第四,教师可创设一些与文本内容相似的真实情境,辅助学生使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选择一些与本课难度相近的课外读物进行适度拓展阅读,在复习巩固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基于以上思考与探究,我们认为可以先构建一条清晰明确的主干,脉络清,环节少,一切从落实教学目标出发,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分枝和杂叶,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节省之后课件制作的时间,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便于操作,能减少因教学环节繁多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 Talk about the person you know well, focus on “then and now”
Step 2. Learn Story time Paragraph 1&2, try to retell it
Step 3. Practise the key sentences
Step 4. Fun reading “Early writings”
二、明教学目标,简活动形式
第二次集体备课,我们重点讨论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可采用哪些教学方式。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合理,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必须指向教学目标,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都应弃之不用。
首先,我们精心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相关词汇的学习;能较好地理解、流利朗读、简要复述Story time第一、二段的内容;在阅读中,能快速分辨过去与现在两种不同的时态,并能较流利地叙述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变化;能借助本课所学知识,读懂Early Writings一文,并借鉴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在使学生感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活突飞猛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立志成才报国。
其次,我们确定了教學目标后,便要考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一方面,教学方法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向教学目标,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参与教学活动。此外,形式不宜过于花哨和复杂,要便于课件制作,便于课堂操作。基于以上要求,通过反复推敲和认证,我们选择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对话导入,谈昔论今
1.Talk about Todays teacher
2.Talk about 20 years agos teacher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呈现自我介绍和20年前的照片,与学生简要交流过去和现在自己所发生的变化。话题紧贴生活,符合实际,能较好地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并可以为之后的语篇学习埋下伏笔。
(二)自主阅读,学会学习
1.Watch and choose (the 1st paragraph)
Six years ago, Mike could___________
A. read B. write C. draw
Now Mike can __________
A. read B. write C. draw
2.Watch and circle
T: We know in the six years, a lot of things changed. Which words or phrases can tell us the change? Please circle them.
Six years ago, Mike could read and draw, but he could not write. Now he can do many things.
3. Listen and read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第一段语篇,圈画关键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表述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变化时,应关注随之发生的时态变化”,在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巧设习题,梯度提升
Look, read and fill
① Ten years ago, Helen lived in . Now shein .
(Show pics of UK and China)
② Eight years ago, Miss Lito Guangzhou by . Now sheto Guangzhou by .(Show pics of train and plane)
③ Five years ago, the could, now it .
(Show pics of a dog walking and a dog running)
④. .
(Show pics of a calendar, Liu Tao playing football and table tennis)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梯度练习,由“扶”到“放”,一目了然;借助图文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为学生“能较流利地叙述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材料“Early writings”(内容略)。
【设计意图】教师选择了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适度地拓展提升。特别是“体验远古书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过去与现在文字书写的差异,体会到文字的演变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进而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教学活动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后期课件制作也仅需要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体现在教师对于这些简单教学素材的运用,这更符合“微课件”教学中“能切实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理念。
三、优教学细节,微课件制作
第三次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对初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度思考,对教学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考量,并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在找齐了所有影音素材的基础上,制作课件就显得轻而易举了。以下为制作中的几个片段。
在第一个环节Talk about your teacher中,我们采用了文字介绍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
文字介绍:I am Mr Wang. Im 41 years old. Im an English teacher of Yuying Jingy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My school is far away from home. So I go to work by car. I like sports very much. At weekends,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I also watch sports news on the Internet.
思维导图如图1:
【制作说明】画面清晰简洁,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思维导图的分层展示,让学生有疑可问,有话题可生成,有差异可对比。这样的设计赋予了语言学习丰富的内涵,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也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和结构,而是进一步学会关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在Practise the key sentences环节中,我们原本设计了四个梯度式的练习,经讨论又补充了第五个小练习。
【制作说明】图2虽然看似只有三个内容,却包含了日期、人物、过去和现在的爱好等比较多的信息,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静心思考后才能正确表述,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考量,可以说其中渗透着较高的教学目标。图3的增加是为之后的Fun reading做准备的,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复习的同时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是一个巧妙的“无缝对接”。
关于背景音乐的选择,我们也动了一番脑筋。本着“轻松、优雅、贴切”的原则,我们使用了三首轻音乐:在课前播放的是《Yesterday once more》,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段时播放的是《童年》,阅读第二段时播放的是《光阴的故事》。
【制作说明】三首经典老歌营造出同一个氛围和主题——时光。课前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为整堂课作了背景环境的宣传和铺设,而《童年》与《光阴的故事》则是为教材所涉及的主人公Mike和Mr Brown量身定做的。虽然学生未必都能听懂每一首歌,但音乐中流露出的情感却会有意无意地感染学生。从之后的上课情况看,效果很不错。背景音乐的选择包含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微课件”教学的背后是对课件的减负,却是对备课工作的增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强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才能找回课堂教学中最本质、最朴素、最自然的东西,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人文起来,灵动起来,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