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演绎拓思路,怎样解题求自然
——由阿基米德折弦定理说开去

2019-05-28 09:2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初级中学李如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阿基米德证法直角三角形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初级中学 李如军

让学生学会解题,更要让学生追寻试题的源头,学会自己编题才能提升解题境界.笔者有幸得知2018年台州市中考第24题源自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遂对该定理和中考题做了一番研究与整理,以飨读者.

一、定理呈现

1.阿基米德折弦定理

图1

图2

2.解法欣赏

(1)补短法.

解法1:如图2,延长DB至F,使BF=BA,连接AC.

由M、B、A、C、四点共圆,得∠1+∠MBA=180°.

又∠3+∠MBF=180°,则∠MBA=∠MBF.

又MB=MB,BF=BA,则△MBF △MBA.

则∠F=∠MAB=∠MCB,则MF=MC.

又MD⊥CF,则CD=DF=DB+BF=AB+BD.

解法2:如图3,延长CD至F,使FD=CD.

由BM为圆O的弦,得∠3=∠4=∠5.

则∠1-∠5=∠2-∠4.

图3

则BF=AB.

则CD=AB+BD.

解法3:如图4,作MH⊥射线AB,垂足为H.

由M是弧ABC的中点,得MA=MC.

由MD⊥BC,得∠MDC=90°=∠H.

又∠MAB=∠MCB,则△MHA △MDC.

则AH=CD,MH=MD.

又MB=MB,则Rt△MHBRt△MDB.

则HB=BD.

则CD=AH=AB+BH=AB+BD.

图4

图5

(2)截长法.

解法4:如图5,在CD上截取DG=DB.

由MD⊥BG,得MB=MG,∠MGB=∠MBC=∠MAC.

即∠MGB=∠MCB+∠BCA=∠MCB+∠BMA.

又∠MGB=∠MCB+∠GMC,则∠BMA=∠GMC.

又MA=MC,则△MBA △MGC,则AB=GC.

则CD=CG+GD=AB+BD.

点评:归纳是演绎的源泉!

(3)对称法.

解法5:如图6,连接AO、BO、OM.

图6

作OW⊥CB交BC于点F,交圆于点W,作点M关于OW的对称点P,作PH⊥BC交BC于点H,连接OP,OM分别交AC、BC于点E、G.

由∠OFG=∠CEM=90°,∠OGC=∠OGC,得∠ACB=∠FOG.

则∠AOB=∠MOP.

则△POM △BOA.

则PM=AB.

由PH⊥BC,MD⊥BC,得PM=HD.

则AB=PM=HD.

则CD=BH.

则BD+AB=CD.

点评:旋转变换使线段和差问题变得直观、体现对称美.

(4)托勒密定理证法.

解法6:如图7,由“托勒密定理”知AB·MC+BM·AC=AM·BC.

假设AM=MC=m.

AB·m+BM·2mcosα=BC·m.

AB+2BM·cosα=BC.

AB+2BD=CD+BD.

AB+BD=CD.

反思一种解法,归纳这种解法的原理以求类比演绎出同类解法,如补短法.及时归纳补短法自然就会产生另外一类解法——截长法.无论补短还是截长,无非是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除了位置没有特殊要求的构造法,还有位置有特殊要求的对称法.在圆中还有很多定理,如托勒密定理,笔者发现借助托勒密定理可以证得阿基米德折弦定理.此种证法把公元前后不同国度的两位大师紧紧联系在一起!

图7

图8

二、中考题的诞生

如图8,△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D在弧BC上,点E在弦AB上(点E不与A重合),且四边形BDCE是菱形.

(1)求证:AC=CE.

(2)求证:BC2-AC2=AB·AC.

(3)已知⊙O的半径为3.

1.解法欣赏

第(1)问,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解决第(2)问.

证法1:如图9,过点C作CF⊥AE于F.

点拨:①观察“BC2-AC2”的形式,联想到“勾股定理”,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②由“AC=CE”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图9

图10

证法2:如图10,延长BA到G,使AG=AC.由∠ACG=∠G=∠ABC,构造△GCA △GBC.

如图11,延长CA到H,使AH=AB,构造△CAB△CBH.

图11

图12

如图12,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K,则∠BAK=∠CAK=∠BAC=∠AEC=∠ABC,构造△CAK△CBA.三种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均可证得结论.

对于第(3)问的①,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解决第(3)问的②.

图13

由∠COD=∠A=∠ECD,得△COD △ECD.

所以CD2=OD·DE,即b2=3DE.

则b2=-9m+27,故AB·AC=mb2=-9m2+27m.

解法2:设OH=x,则AB·AC=BC2-AC2=4CH2-CD2=4(9-x2)-[(9-x2)+(3-x)2]=-4x2+6x+18,则当x=时,AB·AC取得最大值.

解法3:设cos∠COH=cos∠A==k,则OH=3k,则AB·AC=BC2-AC2=4CH2-CD2=4(9-9k2)-[(9-9k2)+(3-3k)2]=-36k2+18k+18.

2.试题评析

第(1)问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知识内涵丰富,难度不大,在解决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过程中,构造了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菱形,使本题结论丰富,为中考题的诞生创造条件.以圆为背景,使得弧、弦、角三者相互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一题多解)铺设了道路.

在第(2)问要证明的结论中,出现两条线段的平方差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勾股定理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把问题表征成:直角三角形中有关边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就成了第(2)问的突破口,这时第(1)问中证得的△ACE是等腰三角形可提供有益的启示,即通过添加等腰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底边上的高)构造出所需的直角三角形.另外,学生也可以把所要证明的结论变形成“a2=bc”的形式,这样问题就可表征成: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有关边的关系问题.如何构造相似三角形成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因此,第(2)问能有效地测出学生能否自觉、合理地运用转化思想及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数学思考.问题:根据考生反馈,学生对于式子BC2-AC2=AB·AC的变形能力、认知能力、联想能力较弱.由BC2-AC2能联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但是很难构造,将BC2-AC2=AB·AC变形为BC2=AB·AC+AC2=AC·(AB+AC)是比较困难的数感、符号感不强是导致此处思路出现障碍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变形成式子“a2=bc”,受阿基米德原理折弦定理“截长补短法”启发构造相似三角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本题各小问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内在逻辑明显,有利于学生在各小问的相关启发下拾级而上,也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另外,本题合理地兼顾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能有效地检测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运算等关键能力的水平.若该题第(3)问将AC改为常量1,难度将下降不少,从而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利用函数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用好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呈现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学要求,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知识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高效内化,便于学生审题时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教材例题、习题,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挖掘,最好能进行多维变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2.注重过程,体现主体地位

数学的教学要指向核心素养,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不能依赖“短平快”的记忆与模仿,要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真实的过程性体验.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巩固“四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领悟思想方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问题解决的自觉意识.

3.深度教学,发展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思维能力,同时是人格素养的重要部分.发展理性思维、培养理性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任务.教师要通过深度教学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本质,提高学生的横向综合能力和纵向突破能力.教师要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好主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展示数学思维能力的平台,彰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价值.

4.注重归纳,探索自然解法

追溯中考题的来源,剖析归纳其解法可知:归纳是演绎的源泉.只有做好题后总结归纳,才能演绎出新的解题思路,做好演绎,才能锻炼我们的数学思维.可见归纳与演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追根溯源,才能达到道法自然的解题境界.

猜你喜欢
阿基米德证法直角三角形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巩固
澡盆中“浮起”阿基米德原理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解读阿基米德原理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三个猜想的另证与推广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