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2019-05-27 10:32吴孝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吴孝慧

摘要: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的不仅是专家,更需要各行业的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培育能工巧匠传承使命。实现中国梦,一方面需要培养优秀人才,一方面需要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中华传统精神,应贯穿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正确指导和教育中职学生通过“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创新意识、三观、提高专业水准,凝心聚力,为祖国培养出具有传承“工匠精神”的建设者。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为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应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从中国历史发展中能够看出,我国目前处于转型期,经济转型、产品转型,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时期。若要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则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作为教育者,应直接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

一、职业院校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和问题

“工匠精神”内涵主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精神、制造精神、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在天津启动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2016 年在杂志上先后刊登了“为重塑‘工匠精神叫好”、社保大家谈:筑巢引凤,守望“工匠精神”和“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文章,阐述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若干事项。重点谈及了通过培育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等推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传授技艺并给予配套项目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事实上,随着国家层面日益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氛围下,国内不少学者也对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索与阐述,但各职业院校也只是处于开始探索阶段,缺少细致的针对性的研究。

国内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局限在对道德、思想、沟通、心理、意志等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对于体现“职业”特点的“工匠精神”研究的还不够深入;第二、国内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全过程 “工匠精神”培养的模式;第三、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个主要内容,专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不是按照来自与生产一线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较少;第四、“工匠精神”培养的标准、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培养“工匠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

培育“工匠精神”不仅应注重传承“工匠精神”,更应注重社会发展与当代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号召社会培养“工匠精神,”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在社会范围内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重视学习忽视技巧的态度。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起来,对待任何事情均要保持着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消除社会人们歧视“技术劳动”的现象,创造出平等的氛围。其次应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保护“工匠精神”在制度上,让家属教育和学历教育达到相同水平,正确引导人们,健全奖励、表彰等制度,让社會均能够认可工匠,从而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保障。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落实创新、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是实现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主要推手。

历史证明,目前世界强国形成与其重视“工匠精神”有着紧密联系。世界的名牌产品的传承历史让我们懂得,只有在工作和教育中始终贯穿“工匠精神”,将完美和极致作为目标,方可不断赢得群众信赖,从而实现工业强国的理想。职业教育者身上背负着培养技能劳动者的任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按照职业素养、理念和技能的需求,有目的性培养学生和塑造学生,对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教育。教师不管是在日常管理或者教学中总需要有着正确的成才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学生和社会。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寻找捷径的成才观对于学生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使学生不能够静心学习,安心修炼技术、搞研究。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若要稳定前行,需要的是对待工作严谨的态度。因此在学习中应时刻端正态度,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教育者也应不断寻找全新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思想,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他们建立起责任感。比如在中职学生的思想课中不仅要让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更应树立学生的道德观,让学校文化的主要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建设“工匠精神”应打造出茁壮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就是说中职院校能够充分使用校园文化平台,通过各种比赛打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中,促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脑,使用多种方式吸取企业精神文化。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时刻受到工匠文化的影响,学生能够懂得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意义,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将企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讲解,理解“工匠精神”。

专业课教学一方面会巩固专业基础,一方面也是培养职业精神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应按照行业的特征和学校的特色,分析研究本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工匠精神”和基本内涵,并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中,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和考核办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理解“工匠精神”,防止其对“工匠精神”认识肤浅化、庸俗化,使其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中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可将对比国内外的“工匠精神”案例,从而凸显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工匠精神”案例,不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同时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学习。若是职业技能能够成绩合格工作者,那么“工匠精神”则会激发出学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其可以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在职场中,只有个体追求“工匠精神”,通过努力让物件变为精品,方可获得赞誉,以此达成实现的目标。

三、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

总结出获取“工匠精神”培养标准的多种有效途径,归纳出岗位群“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可培养实施的有效方式方法。具体研究路径如下:第一、“工匠精神”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造研究“工匠精神”贯穿专业教学与实践,将“工匠精神”培养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尤其注重“工匠精神”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通过“职业性”活动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第二、“工匠精神”专项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研究构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研发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校本教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同时,把“工匠精神”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围绕“工匠精神”形成的要素和特质,科学设计和安排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苦练技能、报效国家民族的职业情感,为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三、校企对接、实景渗透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研究将企业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学生公寓、教室、实训室、图书馆、餐厅、校园主干道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进行企业化环境的改造。通过企业化、职场化的环境氛围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工匠精神”的提升;第四、“工匠精神”培养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研究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该机制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工匠精神”专项训练评价、专业课程教学“工匠精神”提升形成性考核方案、顶岗实习“工匠精神”提升考核方案等。

四、结语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均离不开“工匠精神”,严谨、精益求精、耐心等词语组成“工匠精神”的内涵,每个词语都代表了“工匠精神”,工业强国的态度。在当下新时代发展课改环境下,需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严谨的工作者。这个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有效融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可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有助于社会开拓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水平,为祖国培养出传承精神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杨志清.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及有效路径分析——基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的一项调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2] 李梦卿,杨秋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3]林克松.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制与路径——“烙印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3).

[4]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16(03).

*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7071。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