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 威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数学试题原题如下:
原题某学校为鼓励家校互动,与某手机通讯商合作,为教师办理流量套餐,为了解该校教师手机流量使用情况,通过抽样,得到100位教师近2年每人手机月平均使用流量L(单位:M)的数据,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若将每位教师的手机月平均使用流量分布视为其手机月使用流量,并将频率视为概率,回答以下问题.
图1
(1)从该校教师中随机抽取3人,求这3人中至多有1人月使用流量不超过300M的概率;
(2)现该通讯商推出三款流量套餐,详情如下:
套餐名称 月套餐费(单位:元) 月套餐流量(单位:M)A 20 300 B 30 500 C 38 700
这三款套餐都有如下附加条款:套餐费月初一次性收取,手机使用一旦超出套餐流量,系统就自动帮用户充值200M流量,资费20元;如果又超出充值流量,系统就再次自动帮用户充值200M流量,资费20元/次,依此类推,如果当流量有剩余,系统将自动清零,无法转入次月使用.
学校欲订购其中一款流量套餐,为教师支付月套餐费,并承担系统自动充值的流量资费的75%,其余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问学校订购哪一款套餐最经济?说明理由.
原题解法:
(1)0.784(略).
(2)根据题意,从该校随机抽取一名教师,该教师手机月使用流量L∈(300,500]的概率为:(0.0025+0.0035)×100=0.6,L∈(500,700]的概率为:(0.0008+0.0002)×100=0.1,
当学校订购A套餐时,设学校为一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X元,则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0,35,50,且P(X=20)=0.3,P(X=35)=0.6,P(X=50)=0.1.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 20 35 50 P 0.3 0.6 0.1
所以E(X)=20×0.3+35×0.6+50×0.1=32.
当学校订购B套餐时,设学校为一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Y元,则Y的可能取值为30,45,且P(Y=30)=0.3+0.6=0.9,P(Y=45)=0.1.
所以Y的分布列为:
X 30 45 P 0.9 0.1
E(Y)=30×0.9+45×0.1=31.5.
当学校订购C套餐时,设学校为一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Z元,则Z的所有可能取值为38,且P(Z=38)=1,E(Z)=38×1=38.
因为E(Y)<E(X)<E(Z),
所以学校订购B套餐最经济.
文[1]中作者所在地市在试卷阅卷讲评中出现如下解法,并提出了对原题解法的质疑,解法如下:
解法二: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每位教师手机月使用平均流量为
x=150×0.08+250×0.22+350×0.25+450×0.35+550×0.08+650×0.02=369(M).
也就是说,该校每位教师手机月平均流量为369M,以下分三种情况:
①当学校订购A套餐时,该校为每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20+20×75%=35元;
②当学校订购B套餐时,该校为每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30元;
③当学校订购C套餐时,该校为每位教师承担的月费用为38元.
因为30<35<38,所以学校订购B套餐最经济.
这种解法最终一律以零分计算,理由在文[1]中是这样描述的:费用可以求平均值(即原题解法中的数学期望),但流量不能求平均数(即这里的解法二),至于解法二最终也认为订购B套餐最经济,纯属“歪打正着”.
为了探究原题中解法二的适用范围是否有限,笔者找到了一道改编的题目作为例子:
反例:某大型企业为鼓励员工多利用网络进行营销,准备为员工办理手机流量套餐.为了了解员工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通过抽样,得到100位员工每人手机月平均使用流量L(单位:M)的数据,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图2
将频率视为概率,回答以下问题:
从该企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3人,求这3人中至多有1人手机月流量不超过900M的概率.
据了解,某网络营运商推出两款流量套餐,详情如下:
套餐名称 月套餐费(单位:元) 月套餐流量(单位:M)A 20 700 30 1000 B
流量套餐的规则是:每月1日收取套餐费.如果手机实际使用流量超出套餐流量,则需要购买流量叠加包,每一个叠加包(包含200M的流量)需要10元,可以多次购买;如果当月流量有剩余,次日将会被清零.
该企业准备为所有员工订购其中一款流量套餐,并支付所有费用.请分别计算两种套餐所需费用的数学期望,并判断该企业订购哪一款套餐更经济?
首先我们给出这道题的正解:
解:(1)a=0.0022,P=0.028(过程略)
(2)若该企业选择A套餐,设一个员工的所需费用为X,则X可能为20,30,40,
X的分布列为:
X 20 30 40 P 0.3 0.6 0.1
E(X)=20×0.3+30×0.6+40×0.1=28.
若该企业选择B套餐,设一个员工的所需费用为Y,则Y可能为30,40,
Y的分布列为:
X 30 40 P 0.98 0.02
E(Y)=30×0.98+40×0.02=30.2.
因为30.2>28,所以订购A套餐更经济.
现在按照原题解法二,则计算过程如下: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每位员工手机月使用平均流量为x=550×0.08+650×0.22+750×0.25+850×0.35+950×0.08+1050×0.02=769(M).
也就是说,该企业每位员工手机月平均流量为769M,以下分两种情况:
①当企业订购A套餐时,该企业为每位员工承担的月费用为20+10=30元;
②当企业订购B套餐时,该企业为每位员工承担的月费用为30元.
此时,利用这种方法并不能给企业提供哪种套餐更经济的决策.所以在原题中对此法计零分是有道理的,在原题中能给出选择B套餐也确实是“歪打正着”.而且在决策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流量需求大的用户(那些每月1100M的员工,最容易影响平均数的大小),这至少在考虑问题时是不全面且不合理的.
解法二主要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数学期望”.在概率论与统计学中,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是试验中每次可能的结果乘以其结果概率的总和.期望值像是随机试验在同样的机会下重复多次,所有那些可能状态平均的结果,基本上等同于“期望值”所期望的数.期望值并不一定等同于常识中的“期望”,“期望值”也许与每一个结果都不相等,也就是说期望值是该变量输出值的平均数,因此期望值并不一定包含在变量输出值的集合里.数学期望是反映随机变量的集中位置的数字特征.
解法二的解答过程让笔者直接联想到了著名的“赌金问题”.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布莱士·帕斯卡,一个叫费马.帕斯卡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A赢了4局,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事实上这两种分法都不对.解法二中不合理之处与此处是一样的,因为“奖金分配(剩下的赌局决定可能性)”和“套餐选择”都是随机事件,我们必须要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概率,最后再根据数学期望“分配”或“选择套餐”.“赌金问题”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这是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A有的可能赢得他的第5局,B有的可能赢得他的第4局.若是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若B赢得他的第4局,则下一局中A、B赢得他们各自的第5局的可能性都是.所以,如果必须赢满5局的话,A赢得所有钱的可能为这就是数学期望的重要性,也是原题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仔细揣摩解法二会发现,它其实已经没有在概率统计范畴中考虑问题了,学校为每位教师选择套餐类型,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而解法二的解答过程,却把选择每一类套餐的事件当成必然事件.虽然也用到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平均数估计值,但它是个整体量,解法二直接把这个整体量当做“每位教师手机月使用平均流量”,事实上“每位教师手机月使用平均流量”已经在题目中有所描述,它已经体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了.
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突出“数学期望”的重要性.原题的解法二中有很多表述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这可能就是不给分的原因.那么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整体的流量平均值是否真的没有用吗?事实上,如果有更多种套餐(六、七种)可选择的时候,计算学校的整体流量平均值也能为作出决策提供参考,但其弊端肯定也是有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既然是根据教师或员工的平均手机流量来订购套餐,那么完全可以直接简单的相加求和再求平均数即可(都能统计个人每月的流量平均值,肯定也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对于规模不大的学校,为什么还要这么统计分组,先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再从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计算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从已知的数据中,从样本的角度去估计总体,虽然能计算出平均值,但这是一个估计值,这样产生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笔者看来,命题者在命题时也并未想的很全面.既然已经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那么从数学期望的角度来选择套餐确实是最科学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