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9-05-24 08:53周长根
关键词:总面积体育器材体育设施

周长根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教育部对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制定了相应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3]。其提出的目的主要在于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于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要求各高校根据招生规模添加体育器材设施,以达到教学要求。近15年来,各级高校在招生规模上呈现倍数的增加,大部分高校在校学生在1-2万以上,甚至部分高校人数超过6万,学生的快速递增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2,3]。相关调查研究发现[3],大部分高校两者矛盾极为突出,在短时间内难于解决。安徽共有上百所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在近15年增长了近10倍[4],各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是否跟上步伐,受哪些因素限制?基于此,本研究拟对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以期为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4],到2015年,安徽普通高校共107所,分布在全省各个地区。由于本研究采用的安徽在校大学生数量引自安徽省历年统计年鉴,故本研究拟以年鉴中的10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向这些高校发放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问卷调查表。

1.2 方 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有关的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会议及报纸。查阅近15年有关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分布、管理、对外开放、新增、改造等相关文献以及安徽省统计局近15年有关高校信息的统计年鉴。

1.2.2 问卷调查法 向安徽107所高校发放问卷,填表对象确定为各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和场馆中心负责人,为确保问卷回收及问卷填写的有效性,本研究采取课题组与教育厅体卫艺处、科研处联名下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每所高校两份问卷均需收回;二是,两份问卷数据信息应高度一致)。共发放问卷214份,回收205份,回收率95.79%(部门负责人发放:107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3.46%;场馆中心负责人发放:107份,回收:105份,回收率98.13%)。通过筛选条件,最后有100所高校数据符合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1.2.3 数理统计 应用2007Excel和SPSS19.0软件对所有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采用均值表达,部分数据采用百分数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1995年安徽高校学生总数为8.8万,到1998年达到10.49万,平均每年递增4.8%。1999年,在校生总数为13.3万,比1998年增加了26.79%[4]。本文研究以1999年扩招为起始年份。由于需要对当年数据与前一年进行对比分析,因此,以1998年数据为起始点。在本研究中,对1998—2015年做了5个阶段的分类。第一阶段:1998年及以前;第二阶段:1998—2002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第四阶段:2008—2011年;第五阶段:2012—2015年。其分类依据主要为,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5],提出扩招。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6]以及2007年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仍将继续扩招,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7],提出停止扩招。2003年教育部8号文件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8]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02)213号]文件[9],分别提出建立独立学院,高校合并,建立新校区。

2.1 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校均数量结果与分析

表1 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校均数量一览表(室外)

注1:室外器材设施规格:400米田径场(个,内含标准足球场)、25*50米游泳池(个)、篮球场(个)、排球场(个)、网球场(个)、武术区(片,>400cm2)、健美操区(片,>600cm2)、健身器械区(片,>150cm2)。

表2 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校均数量一览表(室内)

注2:室内器材设施规格:多功能体育馆(座,>6000cm2)、50米游泳馆(座)、风雨操场(座,>2000cm2)、体质监测场所(个,>250cm2)、乒乓球房(个,>350cm2,至少20个球台)、羽毛球房(个,>250cm2,至少两个场地)、健美操房(个,>150cm2,)、跆拳道房(个,>150cm2)。

参考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8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旋、器材配备目录》[10],对安徽1998年以来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2,统计结果具有4个显著的特征。一,五个时间阶段变化呈“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特点。室内外各项体育设施都在增加,第二阶段小幅增加,第三阶段快速增加,第四阶段小幅增加,第五阶段保持稳定,其中第三阶段增加幅度最显著。二,室内外大型体育设施增加显著。室内外设施,尤其是涉及到需要占据大面积的400米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风雨操场等设施增加显著,这些变化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生均面积。三、室内外小型体育设施成倍增加,室外篮球、排球、武术区、健美操区和室内的健美操房成倍增加。四、具有时代特点的项目场地设施成多倍递增。如室外网球设施和健身器械区,室内小球,跆拳道及体质监测场所。

分析认为,这些变化特征与安徽高校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学生数量增长迅速[4,5],而高校体育设施建设进度滞后。二是,到2002年,为适应扩招的进一步扩大,独立学院孕育而生[8],大量的独立学院平地而起。三是,2002年开始,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9],高校合并大量出现。四是,为适应学生规模的快速增加,部分高校建立新校区。五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健身、体质监控等日益受到关注,政府及各高校加大投入。

相关研究显示,2013年,河北高校田径场均数1.78个,体育馆0.85座,游泳馆0.57座,篮球场20.85个,排球场7.85个,网球场9个,乒乓球台21.3台,羽毛球场8.85个[11]。对应的同年度的安徽田径场均数1.72个,体育馆0.53座,游泳馆0.49座,篮球场17.35个,排球场6.69个,网球场4.38个,乒乓球台15.0台,羽毛球场1.04个。河北省体育馆、篮球场、乒乓球台、网球场、羽毛球场均多于安徽省,尤其是羽毛球场,差异显著。2018年,陕西省统计26所高校,乒乓球台均数72.2个,羽毛球场32.1个[12],与早些年的其它省相比,数量增加显著。分析认为,各省不同场地面积的差异,可能与各省高校体育传统发展的特点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数量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需要高校及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2.2 安徽高校1998—2015年体育设施总面积及生均数结果与分析

表3 安徽高校1998—2015年体育设施总面积及生均数一览表

1998—2015年,安徽高校数量从34所递增到107所,高校体育设施总面积从53.75万m2递增到381.58万m2,增加了609.9%,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0.49万递增到110.73万,增加了1055.6%[4]。总面积增加幅度远小于总人数增加的幅度。室外体育设施生均面积变化为4.82m2(1998)→1.63m2(2002)→3.63m2(2011)→3.27m2(2015),室内体育设施生均面积变化为0.304m2(1998)→0.111m2(2002)→0.215m2(2009)→0.176m2(2015),室内外变化呈现较显著的规律,详见表3。高校数量、高校体育设施总面积和高校学生数量三项指标呈上升趋势,但高校体育设施总面积在1998—2002年期间变化极小,在2003年开始迅速上升,一直快速递增到2011年。室外和室内生均面积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快速下降,快速上升,缓慢下降,但总体上仍然低于最高峰。分析认为,1998—2002年,体育设施总面积的递增极小,而在这期间,高校学生数量快速上升,导致室内外生均面积迅速下降。2003—2011年,高校体育设施总面积快速递增,递增幅度远大于总人数,室内外生均面积从2003年又开始上升。2011—2015年,总面积小幅上升,总人数上升幅度大于总面积,生均面积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与其它省高校生均面积相比,安徽高校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研究显示,海南[13]2014年生均面积为3.44m2;江苏[14]2006年统计108所高校的生均面积为6.46m2,其中新建高校生均面积为9.48m2;黑龙江[15]4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2004年生均面积为6.9m2。安徽2014年学生平均面积室内和室外数据合计为3.529m2,2006年合计为3.31m2,2004年合计为2.583m2,这些数据与外省相比,与同年度的海南相近,但比同年份的江苏、黑龙江均低,且差距显著,表明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与学生扩招不同步,提示在高校的后期发展规划方面需着重加强体育器材设施建设。

高校在经历了大规模扩招、合并、建立新校区后,学生规模、学校校区、体育设施等逐步稳定下来。在这近十年的大变动过程中,学生数量、学校体育设施面积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各指标变化的幅度,采用递增率%表达。在2003年之前,体育设施总面积递增率极小,而总人数却快速递增,导致室内外生均面积呈较大幅度地负增长率。发生显著变化的是从2003年开始,室外、室内由大幅度地负增长率迅速转变成大幅度地正增长率。这种大转变的原因在于,2003年开始,总面积递增率快速增加,而人数递增率已开始下降。从2012年开始,总面积递增率几乎为零,而人数仍然保持了小幅递增,导致室外和室内生均面积在2012年和2014年再次出现负增长率,使原本没有达到《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配备》要求的生均面积再次下降,从而加大了与标准的差距。

2.3 安徽高校体育设施与《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配备》对比分析

选择2015年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现状与《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配备》进行对比,分析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的成绩与差距。“国家标准”规定,室外体育器材设施分两类,基本类和发展类。基本类要求生均4.7m2,包含2个400米田径场,1个25*50米游泳池,60个篮、排、网球场,其它若干[10]。发展类要求更高,生均5.6m2,包含3-4个400米田径场,2个25*50米游泳池,70-80个篮、排、网球场,其它若干[10]。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2015年的现状,基本类与发展类综合,室外生均3.27m2,包含1.78个400米田径场、0.35个25*50米游泳池、30个篮、排、网球场、其它若干。仅2015年,安徽高校体育设施生均低于“国家标准”基本类1.43m2,低于发展类2.33m2,差距%分别为30.4%、41.6%。“国家标准”对高校室内体育设施生均面积也做了相应的硬性要求,基本上规定要各有1个多功能体育馆、50米游泳馆、风雨操场、体质测试场所、乒乓球和羽毛球房、健美操及跆拳道房,其它若干。而发展类在基本类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风雨操场,并对手球场、壁球室和拳击场做了规定。基本类和发展类分别要求生均0.3m2和0.4m2。安徽与“国家标准”相比,基本类与发展类综合为0.164m2,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分别为45.3%、59.0%。可见,安徽高校体育设施生均面积与“国家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快速扩招留下的生均面积空缺需要多年建设才能补上。二是总人数变化的周期性较短,与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的较长周期之间存在时间矛盾。三是高校用地缺乏,建设资金缺乏[16,17]。四是部分高校陈旧设施得以改善或重建,但并没有增加面积。

3 结 论

3.1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具有典型的时间特征,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及以前)、第二阶段(1998—2002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第四阶段(2008—2011年)、第五阶段(2012—2015年)。

3.2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特征,在第三阶段(2003—2007年)发展最快。

3.3安徽高校体育器材设施总面积从53.75万m2递增到381.58万m2,增加了609.9%,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0.49万递增到110.73万,增加了1055.6%,总面积增加幅度远小于总人数增加的幅度。

3.4室外和室内生均面积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快速下降→快速上升→缓慢下降,但总体上仍然低于最高峰。

3.52015年,安徽高校室外体育设施生均低于“国家标准”基本类和发展类1.43m2、2.33m2,差距%为30.4%、41.6%;室内分别低于0.136m2,0.236m2,差距%分别为45.3%、59.0%。

猜你喜欢
总面积体育器材体育设施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比亚迪集团扶贫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