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

2019-05-24 08:53宫兵兵
关键词:皖江年龄段体育锻炼

宫兵兵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体育消费是指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消费行为,是个人生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更是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理念和价值观正在引导人们从基本消费转为高级消费,最显著的一面就是体育消费占人们总支出的比重增加明显。由于体育消费行为受个人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体育消费,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特征、消费意识及消费行为,更有助于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消费产品研发和体育产业的升级。

1 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皖江城市带合肥、芜湖、马鞍山、宣城、滁州、池州、铜陵等7市,共获取有效调查样本2582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

2 研究方法

采用微信问卷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就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体育消费区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体育年度消费金额等问题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特征

调查显示,2018年体育消费调查涉及2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其中20-29岁年龄段占16.7%,30-39岁年龄段占16.7%,40-49岁年龄段占17%,50-59岁年龄段占17.1%,60-69岁年龄段占16.5%,70岁以上年龄段占16.1%。性别样本量相关年龄段见表1。

表1 皖江城市带居民体育消费各年龄组样本量分布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皖江城市带7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水平不同,从消费额度方面看,皖江城市带7市20-29岁年龄段的人均消费为602元,30-39岁年龄段为502.1元,40-49岁年龄段为403.2元,50-59岁年龄段为301.4元,60-69岁年龄段为201.6元,70岁以上年龄段为109.7元。该数据在各年龄阶段的分布处于合理状态。由于20-29岁属于中青年阶段,收入和体力相对其他年龄阶段有优势,故对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最大。而30-39对居民尽管在收入方面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家庭等原因,没有较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相应地对体育消费的支出减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消费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70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中,体育消费最少。

3.2 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消费特征

在皖江城市带7市的调查样本中,调查对象职业多集中于产业工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农业劳动者和政府公务员,分别占总样本量的14.99%、12.12%、12.16%和12.04%,其中,产业工人数量占总样本量的比例最高。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职业收入水平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则增加了体育消费。在被调查的7市中,许多居民的消费场所渐渐转向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这些消费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中高档消费,适合中等收入群体进行消费[1]。且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及工资收入较低等原因,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机会,多是仅仅因为穿着方便而购置一部分的运动服装。工作10-20年已婚人群,普遍因孩子较小需要抚养这一主要原因,也极少参加体育锻炼,调查的女性中仅有2名出于减肥目的在网上购置过瑜伽垫及瑜伽服,在家中锻炼,她们在周末多是陪带孩子到公园玩耍,该类人群为体育消费最弱的人群[2]。

表2 皖江城市带7市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

3.3 不同收入类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

被调查的7市居民的月收入集中在"2001至3000元"收入水平,约占总调查人数的38%;其次是"2000元下"的居民,约占总调查人数的32%;月收入为"3001至5000元"的居民,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2%;月收入"5001至10000"的居民,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月收入"10001至30000"的居民,约占总调查人数的4%;月收入超过30001元以上的比例最少,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数据显示,月收入主要集中在5000元下,占总调查人数的92%,这与调查对象选择主要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政府公务员和产业工人及其他工薪阶层相关。以上数据和皖江城市经济与消费水平也基本相符。数据同时也显示,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居民收入水平比前几年有明显的提高。

表3 皖江城市带7市不同收入水平分布表

不同收入水平决定了体育消费的支出,当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后,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对体育消费持较为乐观的态度[3]。调查表明,居民对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有47.7%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消费应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板块。但是受收入的限制,收入水平在3001-5000元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最多,约占总调查样本的22%,体育消费最少的居民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

4 影响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会越来越显重要。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自身体质的重要性,而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质和身体免疫力的最好手段就是体育锻炼[4]。调查发现,制约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年龄因素

图1 不同年龄段体育消费图

据上文分析,皖江城市带7市不同年龄居民对体育消费的层次不同。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状况受年龄的影响,图1为不同年龄与月度体育消费关系图。

根据图1所示:体育消费支出在20-29岁年龄段的居民最多,该类居民从年龄方面看,属于中青年阶段,没有太多的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相应地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随之增加。对于体育消费支出最少的年龄段在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居民,该类居民收入相对较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也较少。

4.2 收入因素

图2 不同收入与体育消费关系图

不同收入类型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不同,但并不是收入越多,对体育消费就越多,二者并不成正相关关系。反之,由于高收入群体工作的特殊性,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相应地对体育消费的支出随之减少。图2为不同收入群体与月度体育消费关系图。

通过图2可知,对体育消费支出最多的居民收入集中于3001-5000元和5001-10000元之间,而月收入水平在300001元以上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最低。我国现阶段月收入水平在30001元以上的居民,主要从事自主经营产业,并非上班人群,故对于时间的管理程度高,大部分时间用于创造利润,对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应减少,随之的体育消费也相应较少。反之,收入在3001-5000元和5001-10000元之间的居民收入水平属于中高收入,且工作性质一般为高级管理、知识阶层等,自身不负担企业盈亏,故经济压力较小,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乐于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

4.3 性别因素

被调查对象的2582例中,男性1302人,女性1280人,男性约占被调查人数的50.43%,女性占被调查人数的49.57%,男女比较均衡。通过对比发现,性别不同,对体育消费的支出不同。其中,男性的体育消费略高于女性,与此相关的原因归属于收入水平的高低。男性的收入较女性而言略高,可支配收入较多,且随着物质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重视体质健康,故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前提下[5],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相应增多。

5 提高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对策

5.1 扩大宣传,提升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意识

皖江城市带城市的体育消费还处在不成熟阶段,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整体上不平衡,更缺乏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城市的生活群体相对固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也相对稳定,例如在一个广场进行锻炼的中老年人,很少会到别的地方重新融入一个群体。所以,带动效应对这类人群是非常明显的,领头人的号召力和宣传力也是极大的[6]。对固定人群进行宣传,不仅会促进锻炼参与者的意识觉醒,也会增加该区域的整体意识水平的提升。促进体育消费的关键是提升体育在居民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这是解决体育市场发展不景气、体育消费不平衡的重要方面。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健康的潜在追求与日俱增,抓住时机,扩大宣传,提升体育健身意识必将能掀起一番体育消费和体育市场革命。恩格尔定律可揭示体育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一个家庭收入较少时,其家庭支出多用于食品,而当家庭收入较高时,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就会减少),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所以用于体育的支出从趋势看会相应增加。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体育市场的发展和体育消费提升的基础和条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也提供了理论支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级,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而追求的层次。

5.2 增加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数量很少,大部分场馆集中于高校和中小学,真正社会运营的场馆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就目前社会场馆的运营现状来讲,大部分健身场馆都存在入不敷出的窘境,场馆的日常运营需要耗费资金,但是场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前来锻炼的群体,如果这部分群体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那么,在场馆的发展中,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就会缩小[7]。尽管目前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但是其成效微乎其微,仅仅靠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来主导体育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的进入来调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强,相应转变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尤为迫切。

5.3 加快皖江城市带城市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各行各业各大品牌也都想在潜在的体育市场里分一杯羹,在皖江城市带城市就有很多民间企业涉足体育产业的例子,如万达体育、乐视体育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求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更要促进国民的健康水平,使文化水平与健康水平齐头并进,共同培育新时代人才。研究认为,我国的体育市场在资本充裕的前景下,会借鉴先前经验,立足当下,创造出更活跃、更优质的体育市场,实现物质发展与精神需求共同进步[8]。皖江城市带城市紧靠长三角,天然的优势使得这一带城市群体发展迅速,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也迅速崛起。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的大众体育消费是广大居民体育消费的主流消费,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热衷于竞技体育消费,例如有些球迷会花费资金竞拍明星球服。竞技体育的高水平性质限制了普通民众的参与,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消费。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要稳健,就要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并由此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6 结 论

6.1皖江城市带7市体育消费有明显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特征,年轻人、白领、收入中高水平的居民体育消费能力较高。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相对较低。

6.2皖江城市带7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处于中低阶段,体育消费能力较低,绝大多数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千元以下。

6.3皖江城市带7市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的主动意愿较低,但是白领和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相对较高,对体育的消费和体育的认知程度也较高。

6.4皖江城市带7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支出情况。

猜你喜欢
皖江年龄段体育锻炼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正是乘风破浪时——浅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