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有氧训练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19-05-24 03:15:24张海云何英姿张萍傅国香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腹式有氧耐力

张海云,何英姿,张萍,傅国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上海 2002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康复训练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常见康复疗法,具有提高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的作用[1-2]。腹式呼吸、有氧训练均为常见肺康复训练方式,但新近研究显示,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也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在常规有氧训练的同时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具有一定意义[3]。本研究将抗阻运动联合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运动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COPD诊断标准[4];处于稳定期;戒烟1年以上;有能力进行康复运动,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并有心绞痛发作史;合并骨骼肌疾病、骨关节疾病及骨质疏松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6.14±5.88)岁,病程(5.72±1.22)年;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2~77岁,平均(66.71±5.93)岁,病程(5.82±1.3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有氧训练及腹式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所有患者均连续干预6周。

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手分别放置于腹部及胸部上方,缓慢呼气、吸气,双手感受腹部起伏,随呼气、吸气分别进行内压及向外动作,保持呼吸频率为7~8次/min,一次练习15~20 min,每天训练2次。

有氧运动:采用气体分析仪测定患者最大耗氧量,以60%的耗氧量确定患者运动强度,由医师制定运动处方,患者自选运动项目,包括自行车、关节伸展、上下楼梯、步行车、太极拳等训练。有氧运动每次40 min,3次/周。

抗阻训练:患者均统一进行器械训练,训练肌群包括胸大肌、腹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训练前测试目标肌肉群完成标准动作时的最大负荷量,按照50%的最大负荷量开始训练,每个目标肌群作2~3组,每组8~10次,组与组间间歇1 min;当患者可连续完成某一动作10次以上,按照10%的最大负荷量逐渐增加负荷,直至达到80%最大负荷量,后期维持训练。抗阻训练每周3次。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测定: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美国Med GraPhics公司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及呼气中期流速(PEF)。

呼吸困难评价:采用mMRC量表[5]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级,0级,除剧烈运动无明显呼吸困难情况发生;1级: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情况发生;2级:因呼吸困难步行稍缓慢;3级:平地行走100米需停下休息;4级:穿脱衣物时即可出现气短症状。

运动功能评价:测定干预前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嘱患者沿平坦无障碍的路面尽可能快速行走6 min,测定行走的总距离。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问卷主要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对身心的影响等3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VC、FEV1、FEV1/FVC、MMEF及PEF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指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呼吸困难指数降低(P<0.05),6MWD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价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困难评价及运动耐力比较分)

*P<0.05,与治疗前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P<0.05,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COPD患者均伴有严重气促及不同程度心脏功能损伤,活动受限状态可造成运动功能的下降及骨骼肌的萎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对于病情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适当的肺康复运动是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呼吸及有氧运动,结果显示干预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也有一定缓解,证实有氧运动及腹式呼吸等肺康复训练在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具有一定效果。腹式呼吸是通过有意识利用腹部肌群延长呼吸时间,减少固有呼吸肌疲劳,同时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加大运动对膈肌及内外腹壁肌等呼吸肌的刺激,从而达到增加通气能力的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腹式呼吸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肺通气量,减轻机体高碳酸血症,阻止COPD病情进一步恶化[8-9]。有氧运动是目前肺康复运动治疗的核心内容,根据患者病情及运动耐力循序渐进进行锻炼,达到增加患者耐力,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对于COPD患者来说,有氧运动间歇可促使机体进行呼吸训练,一定程度刺激呼气肌及吸气肌的锻炼,优化并改善胸腹运动方式,提高肺功能的改善,长期坚持锻炼也可降低呼吸肌对氧气及能量的需求,同时呼吸肌功能增强,加大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另外,长期坚持运动可增强COPD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调节肺部免疫系统的应急能力,阻止肺功能的进一步下降甚至促进肺功能的恢复[10-11]。

除传统肺康复方式,近年来研究证实,抗阻运动可增加肌力,提高肌肉功能,而一部分重度COPD患者均伴有骨骼肌功能失调及消耗[12],因此COPD患者进行适当抗阻训练对运动康复锻炼也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抗阻训练,其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方面较常规肺部训练有一定优势,提示常规肺康复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具有更好的肺康复效果。分析两种方式联合干预的优势,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患者肌肉耐力、肌肉携氧能力,延迟肌肉疲劳;而抗阻训练可补充患者肌肉力量,进一步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国外一项研究指出,连续8周的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可在提高糖尿病血糖控制能力的同时,对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及心血管功能也有一定改善[13];刘遂心等[14]以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有氧联合弹力带阻抗运动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患者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功率等均明显改善;本研究在之前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可改善COPD患者运动功能。

尽管腹式呼吸、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在COPD应用效果较好,但应用时仍应注意根据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等情况制定运动计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大运动强度,避免运动损伤及运动自主性的下降。

综上,有氧运动、腹式训练联合抗阻运动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腹式有氧耐力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常做腹式呼吸和提肛助顺产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7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非脱垂子宫阴式与改良腹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