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放化疗伴癌因性疲乏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4 03:15付呈程李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放化疗淋巴瘤量表

付呈程,李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患者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放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化疗进程中会出现各种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1]。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比较常见的放化疗副反应症状,特指由肿瘤本身和治疗手段引起的持续存在的主观劳累感觉,并伴有功能障碍。CRF和一般的生理性疲乏不同,即便充分休息后CRF也难以缓解,症状长期持续存在,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与折磨,严重时可导致病情加重和治疗被迫终止[2-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科日益发展,临床护理不应单纯提供配合治疗的专科服务,更应践行“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减轻CRF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收集200例淋巴瘤放化疗伴CRF患者行分组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血液内科收治的200例淋巴瘤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且在本院接受放化疗治疗并伴有明显的CRF症状,患者及陪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6.7±7.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7例,初中26例,高中/中专29例,大专及本科21例,本科以上7例。观察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18~70岁,平均(46.5±7.1)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15例,初中28例,高中/中专31例,大专及本科18例,本科以上8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专科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放化疗方案治疗,药品合理准备摆放,放化疗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持患者病房内清洁卫生、安静、通风换气、温度湿度适宜,叮嘱患者多休息和保持积极心态,确保睡眠时间充足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探讨并实行相关护理对策,内容包括:(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CRF的健康知识宣教。许多患者受肿瘤本身和CRF等副反应折磨,但却不了解其发生原因、注意事项和解决对策。护理人员通过发放淋巴瘤放化疗及副反应知识小手册、观看视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指导正确认识自身病情、CRF的发生原理和基本应对措施,减轻恐慌担忧等心理压力。(2)对患者进行行为指导干预,比如听轻音乐、看自己喜爱类型的书或者报纸、收音机等,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转移CRF所致生理痛苦的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和松弛想象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强度适宜的体能训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散步、举哑铃、臂膀有规律甩动、晨跑等调节身体状况,建议每次时长15~20 min为宜,循序渐进,可酌情增加运动量,尽量确保身体达到理想的体能状态。(3)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辅导。一方面指导和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困惑、担忧、痛苦,专职护士积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存在问题后,尽力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纠正部分患者消极配合治疗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通过和患者及陪同家属交谈,纠正其错误的心理认知,比如部分患者将淋巴瘤视为不可逆的恶性疾病,对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CRF等副反应也持消极悲观态度,是长期焦虑抑郁的重要原因,专职护士应耐心进行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协同陪同家属提供社会和家庭支持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人际交往圈子等。

1.3 研究指标

持续护理干预4周。采用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简易疲乏量表(BFI)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CRF症状程度,BFI量表由患者自评,总分10分,0~10分表示无疲乏感至极度疲乏。评估标准:0分为正常,1~3分为轻度疲乏,3~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情感功能(EF)、认知功能(CF)、社会功能(SF)5个功能量表共30个条目,量表域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条目个数得到粗分,并采用极差化方法进行线性变化,将粗分换算成百分制标准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RF症状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CRF症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CRF症状程度较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RF症状程度比较[n(%)]

*P<0.05(Z=-3.628),与干预前组内比较;#P<0.05(Z=-2.874),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QL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QLQ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QLQ量表评分比较

*P<0.05,与干预前组内比较;#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CRF作为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常见副反应症状,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及治疗产生的应激反应,可能还涉及营养不良、病情恶性程度、个体疼痛感差异、体重减轻、医院环境、医疗费用担忧、亲属好友的关心程度、社会角色扮演、精神心理等因素,是CRF尚无特效根治疗法的重要原因[4-5]。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淋巴瘤放化疗患者较多,临床发现CRF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还可引起患者机体能量慢性耗竭,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消极改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社交和生活质量,因此CRF也被称为是伴随放化疗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6]。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缓解CRF症状的有效手段,比如黄海桃等[7]研究发现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预感,能明显降低疲乏修定量表(RPFS)平均分和改善生活质量。Scott等[8]发现运动干预对减少CRF、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效果较好。郑淑华等[9]研究也发现从护理角度能充分提高淋巴瘤化疗伴CRF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主要从对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宣教、行为指导干预和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完善护理服务。谭兴平等[10]研究发现肺癌化疗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是CRF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可提高患者对淋巴瘤放化疗及CRF的认知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指导患者听音乐、看书看报、合理体能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等,多种行为干预途径帮助患者转移CRF所致的生理心理痛苦、缓解CRF症状程度[11~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前轻度、中度、重度疲乏分别为29.00%、51.00%、20.00%,干预后BFI量表下降明显,CRF症状程度中无疲乏、轻度疲乏比重明显升高,达19.00%、46.00%,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文献报道结论[13]相吻合。Meta报道[14]指出有氧运动对改善肿瘤患者CRF症状效果满意,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患者运动方式缺乏规范的问题,临床护理中需引起重视,帮助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运动方式。最后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全面心理辅导,一方面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并进行相应心理引导,努力消除负性情绪,鼓励积极配合治疗等。另一方面对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予以关怀式纠正,在专职护士、陪同家属照护下给予安慰鼓励和社会角色支持,能更好的融入人际交往中。同时帮助患者以积极良好的心态认识现状,发挥主观能动性缓解CRF症状,比如坚持有氧锻炼、自我心理调节等[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QLQ量表PF、RF、EF、CF、SF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本次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淋巴瘤放化疗引起的CRF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生理心理痛苦,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知识宣教、行为运动干预、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对策,有助于缓解CRF症状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放化疗淋巴瘤量表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