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芳,胡建萍,谢燕,梁兰,马代远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食管癌是全球排名第6位致死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各地区有所不同,亚洲及非洲为高发地区[1]。近年来,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及放化疗。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长期进行放化疗,因其疾病本身预后不良,加之治疗周期长,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3]。护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一体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引导,能有效提高患者挑战疾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4-5]。本项目旨在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情绪及生成质量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更好护理该类疾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1.1.1 研究对象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医护一体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3±4.8)岁;病理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12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3.7±5.3)岁;病理分期为Ⅱ期29例,Ⅲ期14例。所有病例均报请伦理委员会同意备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资料无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6],并经病理确诊;②年龄在18~80岁;③病理分型均为鳞癌;④同步实施放化疗治疗;⑤血常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正常;⑥心电图检查正常;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者;②应用新辅助治疗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疾病者;④发生远处转移者;⑤中途退出者;⑥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疗治疗,放疗为三维适形或强调放疗,60 Gy/30次,放疗第1天同步化疗,方案如下:注射用顺铂(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13,规格:30 mg)60 mg/m2,注射用氟尿嘧啶(生产厂家:天津金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959,规格:0.25 g)0.5 g/m2,连续应用5 d后停药,第29天重复上述化疗方案。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常规护理主要是主管护士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常规检查以及住院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包括:(1)入院初始:医师和专职护士团队组成“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负责患者整个诊疗过程,在住院期间共同查房、汇总,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组内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2)健康教育:在进行诊疗前,需向患者告知诊疗依据及治疗方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学历、社会地位、理解能力等,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方案。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需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诉说,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此外,还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全面了解。对于心理压力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邀请精神科的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3)饮食护理:邀请营养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调查,并制定合理的、符合患者饮食习惯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4)康复护理:与康复科医师进行讨论,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康复。(5)出院护理:对于出院的患者发放回访卡及健康教育处方,并指导院外生活。
1.2.3 观察指标 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每个量表20个项目,以53、51 min为分界,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7]。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评估。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判定(满分为100分):≥95分为完全依从;60~94分为基本依从;<60分为不依从。依从率为完全依从及基本依从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问卷包括功能性项目(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症状性项目(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前者与生存质量成正相关,后者则与生存质量成负相关,即功能性项目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症状性项目得分越低,生存质量越好[8]。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评估调查。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功能性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性项目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9-10]。食管癌病情进展缓慢,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其顺序为干的食物、半流质食物、水及唾液。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多为中晚期[11-1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多因对病情预后的担忧及放疗各种毒性的恐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生存质量降低。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传统护理以护士为主导实施护理,往往难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医护一体化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及护士共同参与[13],并把患者的需求作为起点、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终点实施护理[14],能极大的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表明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这可能与该种护理模式有如下优势有关:(1)通过组建护理小组,全程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一旦患者出现身心异常,能够及时通过组内沟通,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2)能较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应用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和更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3)通过制定较为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还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患者的饮食、康复及出院后进行合理规划,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营养供应、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后期的健康生活指导及随访复查,这在多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还显示,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患者的功能性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性项目低于对照组,与丁锦霞等[15]的研究结果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的放化疗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